“宵夜”最早是從廣東興起的嗎?有什麼特色的“宵夜”文化?歷來現實2017-12-20 02:18:35

“走,刷夜去!”

這是一句北京流行語,多見於年輕人群體之中,吃喝玩樂,熬一通宵,刷的不是夜,是快活。老年人可不行,刷不好非刷出心髒病來。

刷夜必備內容之一,就是吃宵夜,簋街的麻辣小龍蝦、望京的小腰、後海烤肉季、三里屯的日式、老北京的涮羊肉、金鼎軒的廣式宵夜,吃飽喝足才有勁繼續刷夜。

“宵夜”最早是從廣東興起的嗎?有什麼特色的“宵夜”文化?

“宵夜”最早是從廣東興起的嗎?有什麼特色的“宵夜”文化?

攻陷北京的宵夜習慣,可以肯定不是北京的傳統,明清時代的北京城,二更到四更裡,大半夜上街逮到就得捱上三五十板子,街上除了巡更的就是流浪狗,想吃的什麼喝點什麼,任嘛沒有!

餓了怎麼辦?跟家裡湊合湊合,對付點夜宵吧。

這就是現在夜宵和宵夜的區別,夜宵就是在家裡睡前對付點吃的,宵夜強調的是集體外出這個屬性。

“宵夜”最早是從廣東興起的嗎?有什麼特色的“宵夜”文化?

夜宵的歷史,宋人留下了

很多

記載。有一闕《永遇樂》,是這樣描述的:

天上人間,這般光景,管無風雨。繡戶珠簾,錦坊花巷,戲隊將嫫母。月扇團圓,星球燦爛,路遍市三街五。昇平事,牙旗鐵馬,且還舊家藩府。

三陲見說,凱歌頻奏,漸次不煩鼙鼓。雙鳳雲間,六鰲塵外,想見都人歡舞。火城春近,金蓮地幣,消夜果邊曾語。如今但,梅花紙帳,睡魔欠補。元宵宰執賜消夜果。

詞中前半段看上去很像是描述天上人間夜總會門庭若市的盛景,後半段才提到了消夜果,宋代的消夜果都有些什麼?

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載:

“除夕,內司(內務府)意思局(宮中機構)進呈消夜果子盒,盒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等品”

透過文字描寫,

看的出來,所謂消夜是以甜食點心為主,與現在的夜宵相對應。

晚唐時期,宵禁鬆弛,到了宋代,宵禁幾近廢除,飯館妓院的春天到來了,晚上吃宵夜(他們當時不叫這個詞)成為一種可能。

“宵夜”最早是從廣東興起的嗎?有什麼特色的“宵夜”文化?

《辭源》中“宵夜”一條的註釋:“粵人夜市之食肆亦謂宵夜”。

《清稗類鈔》寫道:“廣州酒樓之餚,有所謂消夜者,宜於小酌,一碗二碟。碗為湯,碟為一冷葷,一熱葷。冷者為香腸、叉燒、白雞、燒鴨之類,熱者為蝦仁炒蛋、炒蚘魚、炒牛肉、煎曹白魚之類。”

現代意義上的宵夜出現在清代的廣州,廣州地處嶺南,夏天漫長,晝長夜短,“三茶兩飯”是廣州人的飲食習慣,除了午餐晚餐,早茶、下午茶、夜茶也同樣重要。廣式的夜茶是廣州人最傳統的宵夜方式。

你永遠冇辦法叫醒一個詐瞓嘅廣東人, 除非,你同佢講:“去食宵夜!” ,現在的廣州宵夜,也早已不再限於夜茶。

“宵夜”最早是從廣東興起的嗎?有什麼特色的“宵夜”文化?

到了現在,宵夜的概念早已攻陷全國,在北方,夜茶是什麼沒人知道,宵夜?半夜擼個串兒,你還說的這麼清新雅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