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王洪昇52017-09-09 20:38:36

主觀上不是好人,客觀上穩定政局。皇帝控制閹黨,閹黨打壓文官,文官抵制皇權。結果自行腦補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蕭武2017-09-03 15:43:48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瀉藥。@悟空小秘書

東林成黨,是從把持言路開始。

後來被視為東林的劉 一燝嘗言:“任天下事者,惟六官。言路張,則六官無實政。善治天下者,俾六官任事,言路得繩其愆,言官陳事,政府得裁其是,則天下治。”

東林之所以能夠成黨,把持言論,也就是因為萬曆長期不補充六部長官,都御史也長期無人,所以下下面的大小言官紛紛上疏,或者彈擊大臣,或者指斥時政,甚至直接謾罵皇帝,以邀直名。在一些關係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更是黨爭不已,不顧大局。

比如楊漣。楊漣確實看上去很悲壯,這沒問題,這些年也有不少電影以他作為背景。但從當時的實際情況看,楊漣的做法顯然過於激憤,沒有考慮全域性。天啟四年的時候,葉向高還在當首輔,魏忠賢並沒有完全控制朝廷,而且,葉向高還能夠對魏忠賢加以籠絡,相互合作。但楊漣突然上疏直至魏忠賢,要和魏忠賢決戰。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其實魏忠賢也並不見得就容不下東林黨。比如他對葉向高,就一直還是比較尊重的,在楊漣上疏之前,並沒有對葉向高特別不滿。還有朱國楨。他被迫上疏求罷的時候,魏忠賢也沒有對他下殺手,反而說 :“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惡,可令善去。”對孫承宗在遼東的舉措,魏忠賢也是比較支援的。雖然派了宦官去前線觀察,但並沒有真的下殺手。

本來葉向高還想著能夠籠絡魏忠賢,逐步扭轉形勢,楊漣的上疏一來,等於提前發動決戰,非要一戰定生死,葉向高也被逼進死角,無路可退了,只能拜章求罷。葉向高一走,剩下的劉一燝、韓爌本來就能力平庸,皇帝對他們的信任遠不及對葉向高,更加不是對手,很快就被罷免,就把朝廷留給了閹黨。

從這個意義上說,東林黨和閹黨之爭,很大程度上是意氣之爭,乃至賣直求名,黨同伐異。

天啟帝剛繼位,出現了所謂的眾正盈朝的情況,結果東林黨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遼東局勢、財政等重大問題上拿不出什麼好辦法,不在做事上用力,就在“言路”上用力,把持輿論,在朝廷內部搞鬥爭,非要和閹黨爭個你死我活。最後把一些原本並不見得就是閹黨的人也推到了閹黨那邊去。到天啟四年魏忠賢把持朝政之後,有心想為國家和朝廷做點事而不只是求名保身的人,也只能依附於閹黨。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所謂東林和閹黨,本來就是很籠統的說法。當初三黨和東林互鬥,三黨得勢,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東林,東林得勢,又把不肯趨附自己的都歸入三黨邪黨,魏忠賢為了和東林鬥,又拉攏各種反對東林的人。其實兩邊的邏輯都是一樣的,東林這邊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閹黨的人;閹黨認為,不是我們的人,就是東林。

崇禎在天啟朝岌岌可危,自身難保,對閹黨自然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他在打倒魏忠賢的時候,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進入閹黨的,都一律打倒,結果朝署為之一空。當初為了做點事不得不結交閹黨的人,崇禎也不管還能不能用,都一起打倒。而當初反對閹黨的人,也不管究竟能力如何,都加以召用。過了幾年一看,東林的人也就是誇誇其談,實際上也靠不住,只好又走回到老路上去,任用宦官。

東林黨後來將三黨汙衊為奸黨,千方百計排擠、打擊,三黨真的就都是壞人?恐怕也未必見得。只不過在當時士大夫已經形成了以出身、郡望為基礎的圈子,其中固然有人投身其中,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但肯定也有些人是不得已而為之。

同樣的,那些名為東林的人,越往後,就越難說都是所謂正人君子了,恐怕也是有不少投機分子的。相比之下,閹黨得勢實際上只有天啟四年之後到崇禎登基,總共三年時間,而東林得勢則至少出現過兩次比較重要的機會。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一次就是天啟登基,出現了所謂眾正盈朝的局面,東林成為天啟初期的官員主體,另一次則是崇禎登基之後,直到崇禎四年。如果東林黨真的有他們自己宣揚的那麼忠君愛國,赤膽忠心,這些時間裡他們為什麼沒有做出什麼能夠扭轉局勢的改變?崇禎一開始把閹黨全部驅逐,幾乎全都用所謂的正人君子,結果是局勢並沒有好轉,到崇禎四年,他只好又走回到信用宦官的老路上去,重新啟用一部分閹黨。

實際上,東林裡面也有不少投機分子。比較著名的就是錢謙益,荷天下重名,號稱東林領袖,結果清軍打來的時候,他說自殺怕水太涼,貪生怕死,苟且偷生,連柳如是一個女流之輩都看不起他。

更糟糕的是,不管在朝廷是否得勢,東林都把持著朝廷內外的輿論,始終保持著對皇帝的輿論壓力。比如在遼東問題上,崇禎反覆換人,一方面時他性格急躁,急於求成,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遼東將帥打了勝仗在朝廷也要被言官彈劾,雞蛋裡挑骨頭,打了敗仗更加要被彈劾,要追究責任,哪怕是一點小小的失利,也會把言官當成把柄抓住,直到最後被崇禎殺了,言路才能滿意。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國家人文歷史2017-09-04 14:49:14

魏忠賢在明朝的歷史中可以說是也是個難以繞開的人物,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輝煌的成就,而是因為他大奸大惡的形象,在歷史的記述中可以說是就沒怎麼正面過。雖然在一些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多少有些誇張或與史實不符之處,不過歷史上的他也並沒有什麼可被翻案的地方。

首先,魏忠賢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魏忠賢原名進忠,據說長的是人高馬大,會一點手腳功夫,早年因為家貧並沒有機會讀書,年輕的時候是當地的地痞流氓,曾經因為欠下賭債而靠賣了女兒還債,後來主動進宮做了太監。當了十年的最底層火者,主要負責倒馬桶。後來因為對備受冷落的朱由校母子倆忠心耿耿,在朱由校做了皇帝后,靠著巴結明熹宗的乳母客氏,逐漸上位。

其次,他的確利用權勢結黨營私,且十分的囂張跋扈。由於明熹宗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皇帝,怠於朝政,因此留給了原本勢力就不斷大增的宦官掌權的機會。魏忠賢對皇帝投其所好的同時,也擴張自己的權力,不僅控制了東西長還有錦衣衛,並且廣佈偵卒,到處尋釁,民間偶語觸犯魏忠賢者,則提拿至錦衣衛或鎮撫司拷打,東廠對犯人常用立枷,重300斤,只要枷上,沒幾天就死了。並且培養自己的黨羽,做大做強,史稱閹黨。並且閹黨成員不限於宦官,在外廷也網羅了很多“乾兒閒孫”,其中著名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之稱。

再次,就是利用詔獄大肆的剷除異己以及東林黨人。例如,當時的東林黨“六君子之獄”,就是發生在天啟五年(1625),54歲的楊漣被鋼釘釘入頭頂,當場死亡。左光斗在第二天被折磨致死,臨死前腿被打得筋骨盡脫,臉被烙鐵烙壞,眼睛都睜不開。其他人也都死在獄中。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政治集團。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萬曆年間,當時的戶部主事顧憲成因為直言上諫,多次矛盾累計觸怒了明神宗,被革職回鄉。後不僅沒有消沉,反而開始講學創辦東林學苑,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得到了許多地方人士以及江南知識分子的支援。培養了很多著名的學者以及大臣。很多人後入朝為官,逐漸形成了一個政治集團,即為後來的東林黨。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掌心的陽光576990452017-09-03 15:15:03

雙方都不是啥好人,但魏忠賢至少還是忠於皇帝的,還能顧全大局,為國家做出一定的貢獻。

而東林黨就是貪婪的總代表了,心裡只有自己和家族利益,沒有國家觀念。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一切,同時還把持著輿論導向,把自己粉飾成國家棟梁。所有反對他們的人都是奸臣賊子!!!

但恰恰是他們才是誤國誤民的集大成者!!!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吉仔1732017-09-10 08:39:40

如果說魏忠賢是奸賊,那麼東林黨人更是國賊了——戚繼光經過多年努力,徹底剿滅倭寇,功列千秋,可誰知道,戚繼光及其事蹟就是魏忠賢一手提拔並一手在背後支援的呢。

東林黨,朋黨,奸黨耳!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單兵82017-09-10 09:45:32

明末出現的東林黨人,表面上衷君愛國,實則是當時的地主商家等人的代名詞。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把銅錢銅錫比例調整從中謀利,慫恿商人不交稅,把稅收轉嫁到農民身上。國庫逐漸虧空,連年自然災害,政府無錢救濟,明朝眼睜睜的毀滅了。

‌東林黨人表面上以講學為主,實際上是聚眾勢力,大量高官、地主、商人成為成員,實則是官商並存的集團,勢力非常強大,是晚明朝的“毒瘤”。東林黨人在言論上是以清流著稱,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在政治上有官人在朝廷上說上話,在經濟上有商人為他們做後盾,一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架勢,是造成明朝的滅亡主要原因之一。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冬蟲可語於冰2017-09-08 11:02:52

其實關於魏忠賢史學界早有定論,同劉瑾王振都是大明朝出了名的專權大太監。魏忠賢被明最後一個帝王崇禎剷除,東林黨趁機造勢打壓閹黨,數十年後明亡,所以才有所謂爭議魏忠賢不死明可以再撐幾十年。

個人看法,雖然魏忠賢結黨營私,剷除異己,把持朝政,但是其內政管理顯然要強於東林黨。對於明邊疆倚重的重要將領,反而不加掣肘,天啟年間邊境雖然衝突不斷,卻沒有一發不可收拾,農民起義也是小打小鬧。黨爭是難免的,關鍵是帝王如何駕馭。反觀大地主階級和官僚世家的東林黨,剷除魏忠賢后失去制衡,內政不專,外敵不強,明哲保身,最後崇禎淪落成孤家寡人。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舞我玩無王2017-09-07 15:36:19

不能說是好人但是他在的話可以讓大明多活十幾年還是可以的(不要小看十幾年明滅後幾年天氣好像就好轉了這個十幾年有可能換的大明幾十年的平安還是有可能的 還有就是多活了這幾十年對後面的王朝影響是巨大的)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深度--廣度2017-10-03 04:20:26

魏忠賢亂明是是肯定的。宦官被閹割對心理一定有影響,這緣於人的嫉妒心理和悲憤心理。還有士大夫對宦官的藐視和輕視,宦官一旦掌權就會想著法的報復或者證明自己的地位,而且這種報復和攀爬會變得更加陰暗和不擇手段,勢必引發被報復一方的強烈不滿,因此爭奪越來越激烈,激烈到被別人可乘之機,沒有爭奪君弱,權臣強,爭奪過頭,裂縫大,明君可治理利用,昏君無策,久而久之朝綱敗壞,民怨四起,外敵乘火打劫。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漫步asdghj2017-09-10 09:03:31

一個逆天的太監,全權代表皇帝處理政事,但又打壓除皇帝以外的任何黨系,長握生殺大權,控制了最大利益,進而非皇帝卻似皇帝,引起整個朝廷的不滿,實際上這樣的平衡是危險的,皇帝容易被架空,這隻能說是明末的一種無奈

明末的魏忠賢到底是怎麼樣的人?王榮聯12017-10-15 09:30:47

明朝天啟帝朱由校是個荒唐的昏君,他把個人愛好的木匠油漆活看得比朝廷大事還重要。俗話說,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大臣太監。由此,天啟年間出了個奇葩的太監魏忠賢並不稀罕。原先的魏忠賢大字不識,卻能做到司禮監秉筆,相當於朝廷的辦公廳主任,掌控官員升遷罷免的生殺大權,靠的是投機鑽營,迎合君主。我們知道,民間建祠堂是對已故的有威望的先人的尊崇。有意思的是,天啟年間就有不少地方官員為活著的大太監魏忠賢競相蓋祠堂,名曰生祠,甚至連駐守部隊、高等學府都在蓋,可笑的是天啟帝還傻傻地為其題字。誰都知道,歷史上只有皇帝可稱萬歲。但天啟朝的皇帝還健在,就有官員公開喊魏忠賢千歲,甚至喊魏忠賢九千九百九十九歲,簡直無恥卑鄙到極點。因此,可以說天啟年是大明朝最黑暗的一個時期,也是一幫無恥文臣惡意奉承顛倒黑白達到登峰造極的一個時期。魏忠賢現象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只出現過一次,但僅此一次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