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是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製作的融入辯論元素的節目,屬於原創型的網路辯論綜藝節目,旨在透過辯論賽這一表現形式,旨在尋找華人圈內觀點獨特、口才出眾的“最會說話的人”。《奇葩說》是自第一季於2014年11月29日正式上線播出以來,已連續五季挑選來自全國各地的“奇葩”作為節目參賽選手,讓“奇葩”們在《奇葩說》的舞臺上齊聚一堂,針對當今社會上最熱門、最具爭議性的話題進行辯論。在網路綜藝市場陷於引進、抄襲、剽竊的同質化漩渦之際,“奇葩”們以唇槍舌戰、針鋒相對、巧舌如簧、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辯論風格,碰撞交織出精彩絕倫、跌宕起伏的思辨盛宴,令人深思。《奇葩說》憑藉著其新穎的運營模式斬獲一批又一批的忠實受眾,更是取得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成為了一檔現象級節目。

一、《奇葩說》發展歷史

(一)《奇葩說》五季歷史

奇葩說第一季

》於2014年11月29日起每週六、週日晚21:21分在愛奇藝播出。本季節目由馬東主持,高曉松和蔡康永擔任常團長。馬薇薇獲得本季“BBking”。

奇葩說第二季

》於2015年6月26日起每週五、週六晚20:00在愛奇藝播出。本季節目由馬東主持,金星和蔡康永擔任常團長。邱晨獲得本季“BBking”。

《奇葩說第三季》於2016年3月4日起每週五、週六晚20:00在愛奇藝播出。先導節目《奇葩來了》於2016年1月15日上線。本季節目由馬東主持,由蔡康永、高曉松擔任導師。黃執中獲得本季“BBking”。

《奇葩說第四季》於2017年3月31日起每週五、六晚20:00在愛奇藝播出。系列節目《奇葩大會》也已在2017年1月20日晚在愛奇藝獨家上線。本季節目由何炅擔任議長,蔡康永、馬東、

羅振宇

、張泉靈擔任導師,還首次採用了導師參與辯論的形式,導師以辯手的形式參與隊伍辯論。肖驍獲得本季“BBking”。

奇葩說第五季

》於2018年9月21日起每週五、六晚20:00在愛奇藝播出。本季節目由馬東擔任主持人,高曉松、蔡康永、李誕、

薛兆豐

擔任導師。該季節目集結60位新生表達者組成四大戰隊,和“老奇葩”一起角逐中國最強說話戰隊,馬薇薇、肖驍、黃執中、邱晨則分任四支戰隊的教練。陳銘獲得本季“BBking”,皇室戰隊獲得本季的“BBTeam”。2018年12月1日,節目獲得2019愛奇藝尖叫之夜年度IP綜藝節目獎。

(二)《奇葩說》收視

《奇葩說》第一季在愛奇藝平臺首播後便收穫大量關注,其節目熱度隨之不斷上升,微博話題討論也不斷髮酵,第一季收官後的網路播放量高達2。3億次,其豆瓣評分高達9。1。根據《2017年度骨朵資料網路綜藝權力榜》資料顯示,《奇葩說第一季》的網路播放量為4億,《奇葩說第二季》的播放量達到5。9億,《奇葩說第三季》繼續上升達到6。2億次。《奇葩說第四季》在導師團隊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其網路點選量也突破7億次,而《奇葩說第五季》未來詳細資料。

二、《奇葩說》節目分析

(一)《奇葩說》節目的5W傳播模式

1。傳播主體

(1)新舊媒體人結合,引駐學術大咖和脫口秀達人

《奇葩說》五季以來的主持團隊不僅有專業資深的廣電主持人、娛樂綜藝節目的元老人物、湖南衛視的一線主持人還有自帶粉絲流量的脫口秀大咖,尤其是在第五季中,經濟學教授薛兆豐的到來更是為節目添加了一絲新穎的經濟學特色。高情商、高智商的主持團隊透過不斷的製造綜藝梗、拋梗以及接梗,而且導師人設的反差萌惹人喜愛,使得節目熱度不斷,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實粉絲。

(2)明星與草根結合,煥發別樣光彩

除了專業的導師團隊,《奇葩說》每期還會邀請一位明星嘉賓加入,作為當期的男神或女神,與導師和辯手們一起探討本期辯題。另外,《奇葩說》的辯手不僅有像馬薇薇、邱晨、黃執中、胡漸彪、龐穎、

詹青雲

等來自專業辯論團隊的專業辯手,還有大多數出自草根,來自各行各業的辯手,他們風格各異,年齡不一,受教育程度不等,他們身上有著普遍觀眾的影子,讓受眾們看節目時有代入感,例如

傅首爾

、趙帥、奶茶等人常常能夠引起受眾共鳴。明星與草根的結合,使《奇葩說》更具多元化和可看性,在這個同質化綜藝節目氾濫的社會,煥發出了別樣光彩,取得了矚目的傳播效果。

2。傳播內容

(1)辯題緊扣社會現實

以辯題的選擇為例,《奇葩說》節目組會透過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知乎以及百度知道等資料後臺,在社會熱點話題如民生、工作、情感、學習、生活和創業等領域,選抓取網友們關注最多的問題,並把辯題放到奇葩說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東7門”等新媒體平臺上讓網友投票,從而選取網友們最關注、最感興趣、最有熱點的辯題在《奇葩說》的舞臺上辯論,更好地展示受眾們喜聞樂見的節目。

(2)體現人文關懷、傳遞正能量

《奇葩說》是一檔可以讓辯手暢所欲言地自我表達的節目,“no can no bibi,you can you up”就是節目的鮮明特色,雖然辯論過程中會顯現出具有較強的娛樂性,但其核心與社會熱點、國家現狀、人際交往、和平與發展和未來與展望有著密切聯絡。此外,節目主持人和導師都是資深媒體人,都擁有著極強的人文關懷度,他們每次的發言,無一例外都能觸動受眾們的內心,他們憑藉著極深的道德修養和人文情懷,傳遞正能量,引導著正確價值觀的導向,客觀公正地對辯題進行梳理與總結,昇華辯題的主題,同時節目後期團隊也會透過刪減、打“嗶嗶”聲的音樂過濾掉選手的髒話、敏感詞彙,從而更好的進行價值導向的把握。

(3)語言風格惹人喜愛

在當今社會,受眾們面對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綜藝節目,猶如走馬觀花,往往容易陷於眼花繚亂的局面。而《奇葩說》的辯手們往往以犀利、幽默、煽情的語言風格創下了一句又一句的“金句”,用通俗易懂又幽默風趣的語言引發受眾深思,馬薇薇更是被稱為“金句女王”。80後、90後的受眾群體對於這種犀利又能深刻反映真理的辯論語言表達,常常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受眾能夠在辯手的唇槍舌戰中進行對自己人生的思考。長久以往,越來越多的受眾喜歡上了這一種辯論的表達形式,《奇葩說》能以此傳遞更多精妙絕倫、寓意深刻的觀點。

3。傳播渠道

愛奇藝利用自己的媒體資源,對《奇葩說》進行了跨媒體、多平臺的傳播,作為影片入口網站的領先者,愛奇藝擁有當下最熱門的電影、電視劇以及綜藝的版權,有著大量的使用者基礎,在愛奇藝首頁上為《奇葩說》做推廣曝光,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引流。除了在自己的影片網站平臺上傳播外,還藉助PC電腦、平板電腦、移動手機等各類智慧移動終端,全方位、無縫式、即時地進行傳播,《奇葩說》也開設了自己的新浪微博“奇葩說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平臺“東7門”,各個新媒體平臺各司其事,全方位為《奇葩說》觀眾提供多樣的服務。此外,在《奇葩說》的播出期間,明星嘉賓的轉發,微信、微博和影片網站上關於辯題的討論,都會引導受眾針對辯題或現場的選手、嘉賓、導師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微博熱搜榜的頻頻曝光也在潛移默化中吸引著更多受眾,實現了口碑傳播,多平臺同時曝光使得《奇葩說》收穫了高關注度。

4。傳播物件

《奇葩說》將節目的受眾定位為90後的年輕群體,為了迎合這一受眾定位,節目組在場景佈置以及後期製作中都使用了鮮豔誇張的色調,舞臺裝飾粉色、藍色基調混合交織,從話題的選取到節目互動環節的設定都有明顯的年輕化。此外,主持團隊、明星嘉賓、網紅、脫口秀大咖以及學術大咖的組合,更是吸引了大量90後粉絲的觀看,在傳播過程中,憑藉新穎、有趣又引人深思的內容,將嘉賓們自帶的粉絲群體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奇葩說》的忠實受眾。

5。傳播效果

(1)打破傳統辯論的刻板印象

一直以來,在人們觀念當中,辯論賽都是屬於一種嚴謹、正式、嚴肅的比賽,而《奇葩說》中主持團隊以及辯手們稀奇古怪的著裝、大膽奇異的舞臺佈置、富有人文關懷、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辯題、新奇的邏輯思維扭轉了人們對於辯論賽的刻板印象,受眾們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下展開對社會熱點、民事民生的問題的深思熟慮,從辯手們思辨過程中,走進新的思維空間,學習和感悟新的知識。

(2)實現人們心緒轉換的願望

在《奇葩說》中,理性和感性相結合,辯手們總不按套路出牌,在唇槍舌戰中迸發出新鮮感,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入骨髓的感情浸染敲開觀眾們的心門。而傳播學者

丹尼斯·麥奎爾

等人認為電視節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這種效用被稱為“心緒轉換”。《奇葩說》更是以其親民性、貼近性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和娛樂心理,實現了人們“心緒轉換”的願景。

(3)開啟廣告營銷的新模式

《奇葩說》的廣告營銷,一直以來都被業界津津樂道。在節目傳播過程中,主持團隊善於把《奇葩說》把廣告和段子結合起來,使二者共同成為每期節目的梗和笑點,主持人馬東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在辯論開場前或者是辯論過程中,甚至是辯論結束的時候,他都能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精心編撰一個個梗,讓觀眾們在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能夠接收到廣告資訊。此外,還有一些情景廣告、場景植入廣告,尤其是演員金靖表演的幾個情景劇,既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辯題內容,又把“金主爸爸”——廣告商的產品展示到受眾的面前,受眾們面對這樣新穎出奇的贊助商廣告,不僅不會有牴觸心理,反而會被有所打動。總而言之,《奇葩說》為在綜藝節目中植入廣告營銷的內容開拓出一種新的模式。

(二)《奇葩說》辯題分類

《奇葩說》自開播以來的120多期節目中的選題包括愛情選擇類、友情選擇類、親情選擇類、工作選擇類、社會熱點類、和虛擬想象類這六大類。

1。愛情選擇類

愛情選擇類辯題在《奇葩說》的舞臺上經常出現,這也是因為其主要受眾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年輕人對愛情話題有較大的興趣,此類選題能夠吸引受眾的關注度。突出的代表辯題有“該不該看伴侶的手機?”、“分手後能不能做朋友?”、“婚後遇見此生摯愛,要不要離婚?”、“該不該像戀人坦白戀愛史?”、“遇險伴侶逃跑原諒嗎?”等。

2。友情選擇類

除了愛情問題,友情類問題也是當代年輕人比較關注的一個點,在經濟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背景下,友情的問題在年輕人面前變得不再簡單,面對一些事情,往往讓人難以抉擇,此類話題也能夠吸引年輕受眾的關注度。突出的代表辯題有:“好朋友的戀人出軌,你要不要告訴好朋友?”、“交朋友要不要門當戶對?”、“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跟蠢人交朋友,你四不四灑?”、“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等。

3。親情選擇類

關於親情類的問題也是當今社會上年輕群體較為關注的方面,30多歲的年輕群體,往往都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情景當中,“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正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此類辯題的討論偶爾能為其提供一些不錯的處理家事的方法。突出的代表辯題有:“朋友圈要不要遮蔽父母?”、“老婆收入高我三倍,還該在一起嗎?”、“父母提出住養老院支援嗎?”、“準婆婆有太后病,我該不該悔婚?”、“親戚不拿自己當外人,我該不該撅TA?”

4。工作選擇類

《奇葩說》的年輕受眾群體不單單隻為愛情、友情、親情而苦惱,大多數人往往還處在工作的上升期,工作類的辯題也是他們較為感興趣的點。突出的代表辯題有:“人到30歲是做穩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夢想?”、“工作中遇到碧池是以牙還牙還是不跟TA一般見識?”、“為了成功,潛規則放在面前用不用?”、“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瀾?”、“和老闆打電動放水嗎?”等。

5。社會熱點類

《奇葩說》作為一個擁有人文關懷、三觀正確的綜藝節目,關注社會熱點、關切民事民生也是其辯題的重點,辯題中就有諸多針對社會熱點問題以及社會發展潮流的討論,能讓受眾對社會現狀進行深入思考。突出的代表辯題有:“這是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你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整容會讓你成為人生贏家嗎?”、“買房or不買房,哪個更幸福?”、“女性專屬停車位是不是歧視?”等。

6。虛擬想象類

虛擬想象類辯題是《奇葩說》這個節目的最大特色之一,這類辯題的背景雖然可能不會發展在現實生活中,但是辯手們腦洞大開的想象、邏輯思維的詭異新奇能讓受眾對於現實生活產生別樣的思考,甚至對自身進行審慎,這類辯題往往具有深刻意義。突出的代表辯題有:“如果一個月後就是世界末日,當局應該公佈訊息還是秘而不宣?”、“長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人類要不要發明時光機?”、“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奇葩說所有人都喝了愚人井的井水,你喝不喝?”等。

三、《奇葩說》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辯題有時過於敏感,不符合主流話語體系

《奇葩說》自開播以來,有兩期節目已被封掉,分別是《奇葩說》第二季第六期的“該不該向父母出軌?”以及《奇葩說》第二季第十期的“好朋友可不可約?”。雖然《奇葩說》節目鼓勵選手大膽說話,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對於插科打諢、語言攻擊、明嘲暗諷、嬉笑怒罵等行為不禁止,反映了節目對選手說話權利的維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辯手們對於一些辯題的討論就可以不顧一切。國家政府積極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一些尺度過大、敏感性突出、低俗色情、不符合當今社會主流話語體系的節目內容,考慮到其可能產生的不良社會風氣以及不好的社會影響,是不被允許呈現在受眾面前的。

(二)辯題有時過於侷限,愛情類辯題常常出現

《奇葩說》主要是透過辯手們針對辯題表達觀點,以及透過主持人、導師團隊對辯題的總結昇華來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和發人深省的精妙想法。而當辯題集中選擇在愛情話題時,辯手們也就只能整天爭論一些情情愛愛的問題,縱使辯手們表達得再好,也極易讓觀眾產生視聽疲勞的感覺。尤其是第四季、第五季曾出現連續幾期討論情感話題的情況,諸多觀眾在節目的彈幕中明確的表示出不滿的情緒。

(三)缺乏現場提問環節,觀眾想法得不到表達

按照以往傳統的辯論賽形式,一般在辯論賽結束後,評委宣佈成績前,會有一個觀眾提問環節,即觀眾在看完整場辯論賽後,可以任意對正反雙方辯手提出自己對於辯題的疑惑或其他與辯題相關的問題。而目前在《奇葩說》節目錄制現場,擁有發言資格的就只有主持團隊、嘉賓以及辯手,即使觀眾們可以在微信、微博、影片網站客戶端等平臺發表個人觀點,但都不如在節目錄制現場直接發表觀點的這種形式,能去更好地呈現整個節目的思辨性以及真實性。

(四)辯手存在模仿行為,造成路徑依賴的現象

《奇葩說》的火爆收視,使得辯手們獲得了許多的關注量,不少辯手如肖驍、姜思達、範湉湉、馬薇薇、

顏如晶

等人更是以其個人獨有的辯論風格、語言表達方式斬獲了諸多粉絲群體,快速走紅。自然而然地,不少新進辯手便會想著模仿前幾季老辯手的辯論風格,從而更快成為下一個紅人。例如第五季節目的新奇葩

李豆豆

的辯論風格和老奇葩馬劍越有很大的相似度,她們走的都是賣萌耍寶、大聲喊話的路線。此外,新奇葩李思恆在辯論時的語氣以及手勢動作,有著老奇葩肖驍身上的一點影子,甚至有網友評論,他們就是故意模仿,以期快速走紅。但新進辯手模仿老奇葩辯手的行為,容易形成路徑依賴的現象,由此帶來的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

(五)部分辯手能力不行,缺乏真實的思辨能力

《奇葩說》的精彩在於其精彩絕倫的思辨能力和積極多樣的價值觀,在於其新奇獨特的搞笑段子,在於其感人心脾的愛與理想,還在於其導師的學識淵博與才華橫溢。而有些辯手只是憑藉著插科打諢、嬉皮笑臉的手段,以詭辯的方法去與其他辯手交鋒。即使這樣呈現出來的節目效果引人鬨笑,但實則上並沒有什麼實質內容。此類代表辯手有:

沈玉琳

、李豆豆、未來星以及

野紅梅

,尤其是野紅梅與顏如晶辯論時說的那句“因為你熬得不夠,你要大熬特熬”,讓全場尖叫鼓掌,但那句話實際上並沒有什麼道理可尋,只有詭辯,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作為一名辯手應有的思辨能力。

四、《奇葩說》未來創新發展之路

(一)在輿論導向上,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領

《奇葩說》作為一個擁有大量粉絲群體的媒介產品,應該牢牢緊跟主流話語體系、把握正確價值觀導向,切忌以大尺度、低俗色情、敏感性突出的節目內容迎合受眾。在堅持呈現節目娛樂性的同時,《奇葩說》更應該加強正面的輿論導向作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辯題選擇上多下功夫,關注社會熱點,引發共鳴,引人思考,致力於透過好的辯題討論潛移默化地引領受眾們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此外,還可以讓奇葩辯手們樹立榜樣模範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提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社會正能量。

(二)在辯題選擇上,深入挖掘貼近受眾的選題

《奇葩說》的受眾群體主要是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群體,雖然這個年齡段的群體對於愛情類問題比較感興趣,但是並不意味著節目組要一味地選擇愛情類的辯題,在未來的每一期的辯題選擇上,節目組可以輪流從愛情選擇類、友情選擇類、親情選擇類、工作選擇類、社會熱點類、和虛擬想象類這六大類中進行選擇。此外,可以按照之前的做法,在微博、微信的新媒體平臺上詢問網友們的意見,考慮那道辯題是網友們迫切想進行討論的,從而更好的“對症下藥”,迎合受眾的需求,提高節目的傳播效果。

(三)在節目流程上,加入現場觀眾的提問環節

為了更好的呈現整個節目的思辨性以及真實性,《奇葩說》節目組可以在辯手們辯論結束後以及等到現場觀眾投完票後,暫時不展示比賽結果,而是增加一個現場觀眾的提問環節。主要做法是讓節目錄制現場的2到3名觀眾輪流對當天比賽正反雙方的任一位辯手,提出自己對於辯題的疑惑、對於辯手觀點的反駁或其他與辯題相關的問題,並讓被提問到的辯手當場進行回答。等到現場觀眾提問環節結束後,再宣佈比賽的最終成果。這樣做不僅讓節目錄制現場的觀眾充分與辯手們進行互動,還能夠很好地增加觀眾對節目的好感度,增強使用者粘性。

(四)在節目表現上,擺脫路徑依賴的不當行為

對於某些新進辯手模仿老奇葩辯手的行為,《奇葩說》節目組要制定相應的人才選拔機制和規範標準的辯論表現形式,禁止刻意模仿他人辯論風格、語言表達、手勢動作等模仿行為的發生。而且一味地模仿他人,只不過是照貓畫虎、生搬硬套而已,意義不大且難以實現個人的成功。每一位奇葩辯手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辯手們要善於發掘自己身上的優點,找到獨具個人風格特色的辯論表達形式,以真實動人、飽含哲理、風趣幽默或嚴謹入微的表達讓自己在《奇葩說》上閃閃發光,斬獲更多的忠實粉絲。

(五)在辯手選拔上,吸納風格多樣的辯論人才

《奇葩說》節目組要想實現節目的長遠發展,必須要在以後的辯手選擇上下更多的功夫。雖然《奇葩說》是一檔思辨風格突出、語言幽默又富含啟發性的網路辯論綜藝節目,需要一些富有綜藝風格的辯手為節目活躍氣氛,增加受眾們的關注度,但是還要考慮辯手自身的思辨能力,避免挑選擅長斷章取義的選手。為了保持現有的熱度以及不斷提高節目水準,節目組應該不斷吸納風格多樣的辯論人才,如第五季中“土系小阿姨”龐穎、“才女”詹青雲、“禁慾男神”熊浩等人,這些辯手不僅擁有著嫻熟的辯論技巧,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還具有風格不一的綜藝感,讓許多受眾不得不折服於他們的個人魅力之下,他們的參賽也為《奇葩說》帶去新的發展動力。

結語

總而言之,《奇葩說》透過辯手與辯手之間、辯手與導師、導師與導師之間奇思妙想的思辨碰撞當中,給廣大受眾傳遞了富有人文關懷、積極多元的價值觀。節目站在社會熱點、民生民事的話題浪潮下,將綜藝娛樂與思辨感悟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縱使目前還存在有一些問題以及不足,但如果《奇葩說》未來能夠不斷進行改善創新,必定能夠更好地迎合當今中國的市場環境,滿足受眾對於思想碰撞交流的追求。

參考文獻

[1] 骨朵網路影視。《2017年度骨朵資料網路綜藝權力榜》[R]。2018,1

[2]張敏安、

王茜茜

。淺析網路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成功之道[J]。視聽,2019(1):35-36。

[3]蘇昕。基於5W模式的網路自制綜藝傳播特點分析——以《奇葩說》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10):90-91。

[4]

朱文浩

。從傳播學角度解析《奇葩說》的成功之道[J]。新媒體研究,2019(4):132-133。

[5]趙妍。語言類網路綜藝發展背後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以《奇葩說》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