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春風沉醉的晚上》 靈犀 2級 2009-07-17 回答

1。 郁達夫的作品在前期都屬於“零餘者”小說,主人公大多是留學生,憤懣的落魄知識分子。基調顯得很頹廢,很多的自怨自艾,呼喊式的直接抒情,而且有很多暴露的色情描寫。,但《春風沉醉的晚上》,整篇文章平淡,但充滿了真摯的感情,令人甚至感到有點溫馨。而且寫了“我”這個知識分子與一個萍水相逢的女工陳二妹互相關心,扶持。知識分子開始走向民眾,這是題材方面的跨越。

2。 陰暗,表達了作者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下的苦悶與彷徨

作品中的“我”是一位有才華、潦倒困頓、感情憂鬱,對黑暗的現實有著憤慨,對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有著深切同情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我”生活無著,情感抑鬱,但當面對與自己有著同樣境遇的下層女工陳二妹的不幸時,其內心深處卻激盪著憤世嫉俗之情。陳二妹的形象是透過“我”的觀察和接觸來刻畫的。在“我”的眼裡,陳二妹是可憐的、無助的,是善良的、純正的。作品這樣寫,不但展示出陳二妹美好純潔的心靈,而且也凸現出“我”的性格特徵,表現出“我”對弱者的同情,對下層勞動者身上美好品性的讚美,對黑暗的憎惡。在一般情況下,小說中的“我”或是一個組織材料的線索,或是作家創造的一個形象,不是作家本人,然而,由於郁達夫的作品採用的是自敘傳的形式,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我”卻可以認為是作家本人。也正因為如此,透過這篇作品中“我”這一形象,我們完全可以看到作者本人對下層勞動者的感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這正是當時一部分進步知識分子內心的真實再現,具有積極的社會現實意義。

作品在藝術上的一個突出特色是結構嚴謹,整個故事發展寫得完整自然。郁達夫早期小說有不重視情節,結構鬆散的特點,然而這篇作品的結構卻異常精美。作者在情節安排上步步設伏,層層推進,前後勾連,適時解“扣”,而且這種安排又不露痕跡,十分自然。比如,由於房屋狹窄,陳二妹每次回來,“我”都要站起身來讓路,這樣,陳二妹自然感到很不過意,於是有了贈食物情節的出現;由於“我”神經衰弱,夜裡出外散步,這就使陳二妹產生誤會,故事由此生出波瀾,推出了後來的“規勸”、“解釋”等一連串的情節;當誤會消除後,兩人的友誼進一步發展,故事也由此推向了高潮

3。  本文以小說《沉論》、《春風沉醉的晚上》為例,分析郁達夫前後期小說創作之三大變化:從題材看,經歷了從“性的苦悶”到“生的苦悶”的變化;從人物形象看,經歷了從“知識分子”到“下層勞苦大眾”的變化;從結構看,經歷了從“散文化結構”到“完整情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