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本書旨在以解讀馬克思黑格爾的原著再現他們的辯證法思想,以及兩者之間的本質性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原因,第一,馬克思沒有留下他的完整而有系統的專著來述說他的唯物辯證法,就像黑格爾有他的《邏輯學》那樣,所以就給後人留下了揣測的空間。第二,“其他人”對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解釋又違背了馬克思本人的思想,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從唯物主義方面。從這方面說,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是以費爾巴哈的“偉大功績”為前提建立起來的。[“費爾巴哈的偉大功績在於:

(1)證明了哲學不過是用思想表達出來的並且得到合理的論述的宗教,不過是人的本質的異化的另一種形式和存在方式;從而,哲學也是應當受到譴責的;

(2)為真正的唯物主義和現實的科學奠定了基礎,因為費爾巴哈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也當作理論的基本原則;

(3)他把立於自身之上並且實證地以自身為基礎的肯定,同自稱是絕對的肯定的那個否定之否定對立起來。…(從而論證了從肯定的東西,從具有感性確實性的東西出發的必要性:)黑格爾是從實體的異化(在邏輯上;從無限者、抽象的普遍者),從絕對的和靜止的抽象物出發的,說得更通俗些,他是從宗教和神學出發的。

第二,他揚棄了無限的東西,創立了現實的、感性的、實在的、有限的、特殊的東西(哲學,即宗教和神學的揚棄)”。(《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111頁)]

但“其他人”對以上這些唯物主義的方面又缺乏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們認為,如何判定唯物主義是看他怎樣回答“存在與思維的關係”問題。而不是像馬克思那樣:對唯物主義來說,看他在“對事物、現實、感性”的理解中,除了它們感性直觀的形式外,其中是否有“人的感性活動”,並把這種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就像在費爾巴合的理論中把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也當作理論的基本原則去理解一樣。簡言之,劃分馬克思本人的唯物主義和其它一切哲學理論上的觀點,即直觀的唯物主義以及唯心主義的標準,對馬克思來說,看他們是否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還是“在於改變世界,”這完全是兩種截然相反的世界觀。

二,從辯證法方面。從這方面說,馬克思是以黑格爾辯證法中的“合理核心”為基礎來建立他的唯物辯證法的。而“其他人”卻沒有真正理解“合理核心”是什麼?對他們來說,好像兩種辯證法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似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黑格爾這部(《邏輯學》-引者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義最少,唯物主義最多。”(《哲學筆記》253頁)由此斷定:統一物之分為兩個部分以及對它的矛盾著的部分的認識是辯證法的實質,並且也是馬克思的辯證方法的實質。因為這種“辯證法也就是(黑格爾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談談辯證法問題》列寧),因此沒有指岀兩種辯證法在本質上的區別是什麼。

對“其他人”來說,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和對立統一的辯證運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或高度概括。但這種思想在馬克思那裡卻很少見,既使馬克思偶爾提到過黑格爾的“對立統一”的思想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也不是指它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東西,或含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因素,這就像馬克思把黑格爾稱為他的老師但並不是說他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一樣。

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重視,並促使他花費時間去闡釋和拯救它,這是由於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辯證法中合理的核心是人類智慧長期發展的結晶,是人類認識事物的法寶,但它是被裹在不合理的外衣之中,只有剝掉它才是如此。可是這個錯誤的外衣又很難被認識,因為兩者天衣無縫的融合為一體。比如說,辯證法的內容之一,即否定之否定所包含著的肯定只是抽象的自我肯定,是虛構出來的肯定,亦即思想物對自身的肯定。可它又是由抽象的運動即現實運動的抽象產生出來的,也就是說,它是“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動和自我實現的活動”的抽象產物。換句話說,否定性的主體在黑格爾那裡不是被理解為現實事物本身,而是它的抽象。否定之否定中的合理核心,即從它所包含著的否定方面,亦即它的否定的辯證運動,作為現實運動的合理抽象是客觀事物的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即應作為對現實事物形式的否定,但在黑格爾那裡卻被理解為是人的思維過程對自身外在化的異化的揚棄,即他稱為觀念而甚至把它變成獨立主體的思維過程,作為思想上的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對現實事物本身的否定,亦即思想對現實的否定,就像上層建築決定經濟基礎而不是反之,亦即現實事物對自身形式的否定。也就是說,如果否定性的主體是現實的存在物本身,而不是它的抽象的實體,那麼,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就是現實存在物本身的規定,就像勞動是人本身的規定而不是“人”的規定一樣。這就是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但這個本質之點並沒有被“其他人”深刻的認識到。

第二個原因,黑格爾的辯證法被理論家們奉為真理被應用,但又不完全理解它,就像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描述的那樣,即“對批判本身的方法採取完全無批判的態度,”和“普魯東先生也想在政治經濟學上如法炮製”一樣,因此會對事物正確的理解造成混亂。

第三個原因,對當時來講,沒有認識到黑格爾辯證法的本質性錯誤即抽象,所以就會出現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所描述的那種現象:“他們和黑格爾的論戰以及互相之間的論戰,只侷限於他們當中的每一個人都抓住黑格爾體系中的某一方面來反對他的整個體系,或反對別人所抓住的那些方面。”

我認為以上這些原因是馬克思所以要批判黑格爾辯證法的理由。

由於馬克思沒有留下他的關於辯證法全面闡述的專著,所認讀懂馬克思首先要讀懂黑格爾。因為馬克思的認識論是在改造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黑格爾的辯證法是馬克思認識論的基礎。也就是說,把黑格爾的辯證法倒轉過來就可以看作是馬克思的了。這點馬克思己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並在創作《資本論》的過程中實際運用了他的辯證方法,比如“在關於價值理論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賣弄起黑格爾特有的表達方式”。

另一方面,指出黑格爾的錯誤也需要先讀懂他的辯證法,只有做到這一步才能真正理解馬克思。同時也可以把黑格爾的錯誤歸結為人類認識活動的某一層面上,並指出其必然性。

在認識論中,黑格爾的辯證法是科學認識論的組成部分之一,這當然是指其中“否定之否定的否定方面”,即作為辯證法環節之一的運動過程那部分,因為它是作為認識論中的“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這在《資本論》價值理論一章中己得到確證。比如在產品轉化為商品的章節中就是在論述產品的交換過程中完成的,這是其一。其二,商品被分為三個構成要素,即1,交換活動。(否定之否定)2,使用價值。(有限物)3,交換價值(無限或有),也是由交換過程或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創造的產物。一句話,“價值理論”是馬克思運用黑格爾“合理核心”即運動的產物。

現在之所以還要弄懂它,這是因為,1、據我所知,除馬克思之外很少有人弄懂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亦即他的“思維過程”的本來面目和它的本質性錯誤,甚至當今在我國理論界也沒有被認識。也就是說,黑格爾“思維過程”中含有客觀意識的成份仍被理解為主觀性。反之,在它之中的主觀性的東西又反而被認為是客觀的,比如像“自我運動”和“對立統一”的思想等,這些不容置疑的觀念。因此這個錯誤至今仍統治著我們的思想。同樣,在辯證法中,作為“過程”或“關係”的環節,在馬克思看來,是本質的東西卻沒有被我們充分認識到。也就是說,它只是被看作辯證法中同一性的要素,而沒有從中剔出來作為客觀矛盾運動的意識形式來認識。這就像馬克思當時所說的那種現象,“對於我們如何對待黑格爾辯證法這一表面上看來是形式的,而實際上是本質的問題完全缺乏認識。”所以在那裡,思維過程中的“實體”觀念並不是被理解為客觀世界的矛盾運動或推動原則和創造原則的化身,而是人的思維活動方式。因此,這種認識既導至了辯證法的“頭腳倒置”,又把抽象的東西,如,“自我運動”、“對立統一”等觀念當作客觀真理。2、由於辯證法只是被看作人的思維過程,看作主觀活動的存在方式,所以在它現有的形式下直接與客觀世界對立,因此在現有的認識論上,它既無用,又神秘,這也是當時把他當作“死狗”來對待的主要原因。3,由於黑格爾對他的辯證法的闡述過於悔澀難懂,使一般人難於理解和把握,因此,把對它的認識完全建立在“其他人”的解說上,而不是從它的本來面目即他本人的思想去認識。由於以上原因,我認為有必要把它搞清弄懂,作為認識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條件。

在闡明它之前,我們先行對黑格爾的辯證法作一個極其簡單的概述,有望幫助後述悔澀難懂內容的理解。一一一對黑格爾來說,對事物的理解是抽象的,即是說,他首先把一個事物經過抽象在思想中分為兩個方面:現象和本質、直接性和間接性、形式和內容,或其它的分立形式,然後再透過事物自身神秘的自我運動即否定之否定的運動,把這兩個方面再揉合或變成一個統一體。在這個統一體中,作為現象的那一方面的存在被規定為假象,因此被否定之否定的運動所揚棄,而另一面即作為本質的抽象物被否定之否定的運動所肯定。而作為辯證運動的推動原則是使兩個方面在各自的揚棄之中走進對方之中而形成一個統一體。經過這一運動的過程,事物在我們面前就會顯示為由三個環節所構成,即現象、本質和兩者的統一,亦即統一物分為兩個部分。黑格爾的辯證法就是描述三者之間關係的形成過程的理論形式。

辨證法作為黑格爾抽象思維的過程,從本質上講,是以事物的分割以及隨之而來的統一來說明事物的產生過程和存在方式,而不是由事物的現實的生成過程本身,或以經驗的方式來說明它的生成和存在方式。換言之,他只是用他獨特的抽象思維的方式解釋世界,而不是在變化著的世界中感性的認識它。所以對他說來,他的思維過程就是事物本身的發生和存在過程。因此,他看不到事物真正的在現實中產生、發展與變化的過程。比如,對地球的生成、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來說,他看不到太陽及宇宙其它成員對地球活動產生的自然作用的關係,他認為地球只是按照他的思維過程,即“自我運動”產生、存在、和變化著的。對他來說,他的思維過程與地球的生存過程是同一的,亦即地球是自我矛盾運動的產物,因此,概念是它的真理。這種思維過程的前提是把事物看作靜止的,確切地說,現實的事物對他來說,是作為表象的東西在思想中存在著,所以運動和變化的過程只是發生在他的思維中,並作為思維過程存在著。從這方面說,他的辯證法與在時空中變化著的客觀世界莫不相關。但從思維分析的方法上看,他的思維過程又是正確的,就象解剖對人體科學是必要的前提一樣。但解剖的前提是在事物靜止的狀態下進行的,所以解剖只能解釋人體是怎樣存在著的,而不能解釋人體的結構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著的。從解釋這方面講,他的抽象思維的過程是人類智慧發展的偉大成果,就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的那樣,“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但對改造世界的觀念來說,黑格爾的辯證法仍屬於“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

為了客觀的,即按照他的思維過程讀懂它,就要以他的思維過程的表現形式,即他的《邏輯學》為基本闡述物件。同時,也為了避免失真,我們還要按照該書的章節順序和以他獨特的說話方式逐章、逐節,甚至逐句、逐字的解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