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享你所想Go2018-12-23 14:34:51

沒統一,搞政治說不行的 所謂弱肉強食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王大器2019-04-14 03:52:32

吳越國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割據政權,同時也是這個動盪的歷史時期中難得的一片淨土,它可以說是同時期戰亂最少、經濟最繁榮的政權,但是由於地域狹小,其兵力無法與同時期的中原正統政權相比。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錢鏐在唐朝末期被封為吳王,唐朝滅亡之後,與吳國相鄰的前蜀、南吳和南漢等割據勢力相繼稱帝建國,但是錢鏐卻依然奉後梁和後唐的正朔,低調地稱王而不稱帝,也正因如此,錢鏐、錢元瓘、錢佐等多人吳王(吳越王)才得以守住這一片淨土。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但是,對敵對勢力的一再忍讓而不注重武力的發展或擴張,不是保土安民的正確方法。從後梁一直到後周,吳越國始終呈現一種“小國寡民、與世無爭”的狀態,這雖然讓中原王朝對它消除了一定的敵對態度,但同時也產生了很濃的輕視態度。而宋朝建立之後,吳越國為了自保、避免宋朝的大軍征伐而常年入貢,吳越王錢俶甚至多次前往汴京朝覲。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宋史·太祖本紀》有這麼一段記載:“吳越錢俶來朝,自宰相以下鹹請留俶而取其地,帝不聽,遣俶歸國。及辭,取群臣留俶章疏數十軸,封識遺俶,戒以途中密觀,俶屆途啟視,皆留己不遣之章也。俶自是感懼,江南平,遂乞納土。”即在宋太祖趙匡胤在位之時(尤其是消滅了南唐之後),很多大臣就已經建議趙匡胤扣押吳越國王錢俶,逼迫吳越國納土歸降了,但是趙匡胤寬宏大量,不願意以這種手段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趙匡胤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還是因為南方尚未徹底平定,同時北方的北漢與契丹與宋朝長期軍事對峙,對吳越保持友好的雙邊關係,能夠讓宋朝避免南北受敵的被動狀態。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而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南方的割據勢力已經基本消除,此時趙光義才扣押了在汴京朝覲的清源軍節度使(割據漳、泉二州)陳洪進,迫使他納土歸降,而同時被扣留的吳越國王錢弘俶自知沒有與宋朝抵抗的資本,隨即也為了自保以及避免戰亂而選擇主動歸降。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可以尺寸與人”,吳越國王錢俶雖然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是他的納土歸降對整個中國歷史來說都是一種幸運,他避免了吳越國的生靈塗炭,促進了宋朝以更平穩的步伐向前發展。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燎夫讀詩2018-12-27 21:03:27

首先,吳越國從錢鏐建國開始,就一直奉中原王朝為正朔,並受其冊封。除錢鏐短暫自立年號外,一直使用中原王朝的年號。吳越末代國王錢弘俶遵循了其祖先的傳統,北宋建立後奉北宋為正朔。

其次,吳越國篤信“民本”思想,錢鏐有言:“民為社稷之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也。”同時他還告誡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正因如此,吳越國才有十國中少有的繁榮。而祖宗遺訓在上,錢弘俶生性溫良,必定不肯違背祖訓。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最後,歷史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此時北宋已經統一各方,十國中僅剩吳越一國,以吳越之富庶對抗強大的北宋,不過是苟延殘喘幾日而已。聰明的錢弘俶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靠錢弘俶的自我覺悟和寬大胸懷。他即位初就勵精圖治,愛民如子,凡事以祖訓為準。此外他還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著名的雷峰塔就是他建造的。最終他審時度勢,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念,毅然納土歸宋,可以說是他一貫的行事作風。而他這種顧全大局,促進統一的做法,也歷來為人所稱道。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pingwen7892018-12-23 12:05:40

提問有點小缺陷。吳越雖然繁榮、富裕,卻並不強大。政治上,中原地區除五胡亂華時期外一直是中國正統王朝和首都所在地,擁有傳統的聲望,南方在心理上是仰視的。軍事上,南唐遠強於吳越,北宋(後周)連南唐都滅了,吳越更不用說了。此外,主動投降尚可得保首領、世代富貴,(當然,君臨一方,高高在上,一呼百諾,為所欲為、萬民俯首的威風就別想了。),如果被武力擊滅的,下場堪憂,最壞的結果抄家滅族都有可能。一家註定要在競爭中破產倒閉的公司,何必要硬撐呢?現在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競爭對手願急給合理價格收購,又何樂而不為呢?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秋天的紅葉88294072018-12-24 10:20:39

有錢不代表能打,你看看南明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初心穩立2018-12-23 14:48:28

中原地區大部分時期,一直是中國正統王朝和首都所在地,而一些大仗惡仗多發生在中原地區。一旦征戰過了長江,基本上是呈現順風平推的摧枯拉朽的態勢。

我們再看看,在南方建散的王朝,也大多衰微沒落,甚至亡朝滅國。因為南人多有扶強抑弱的民風 習慣和天性,遇強扶強,遇強而萎。而北人變故,多是因作戰失利而痛失疆土疆域,少有非背叛逆的普遍民風。

南人的普遍的一一私心大,不顧及情面 救渡,少顧大義,而極認現實 認財富 認財產 認享受的思想分不開的。故大多王都居南而多亡,居北而多能昌盛。

故由北而南征易,由南向北征多敗北。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湘水浩湯2018-12-26 22:47:32

吳越國是指的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鎮東軍節度使錢鏐在公元907年建立,定都杭州,最強盛時擁有兩浙十三個州的疆域。但即便如此,在當時的情形來看,也是比較弱小的一個政權。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在我看來,吳越國在亂世中能夠立國72年,原因有三點:

1:錢繆是個十分聰明和有政治遠見的人,他一方面在內政中修築海塘和疏浚內湖,使得自己制下的吳越境內經濟得到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終於成了“錢塘富庶盛於東南”的局面。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2:另一方面他認為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只得始終依靠中原王朝,尊其為正朔,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於是,在中原王朝(唐朝、後梁、後唐)的不斷變更中,也逐步的被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等,用自己的隱忍換來了國家長期的基本安寧。同時也不主動對外發動戰爭,老百姓幾乎一代人都沒見過戰爭,這在當時五代十國的亂世也是極為罕見的。

3:在南唐出兵攻打閩國時,第三位君王錢佐更是敏銳的認識到了一旦閩國淪陷,吳越必定將直面南唐的進攻,因此他不顧部下的反對,堅決出兵援助了閩國。此舉不僅使得吳越與閩國交好,更重要的是保住了吳越南部的安寧,使得吳越無需直面南唐的威脅,也就較好的保護了自己。

到了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五月,第五位君王錢弘俶遵從祖訓,納土歸宋,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卒,悉數獻給宋朝,成就了一段顧全大局、中華一統的歷史佳話。我認為原因有三:

1:開創政權的錢鏐具有大智慧,當時吳越政權周邊勢力紛紛稱帝,錢鏐卻堅持以中原勢力為正朔,拒不稱帝。因此實際上的吳越國曆任君主都一直沒有稱帝,只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割據政權存在。這樣做從一開始就向中原朝廷表明了心跡,也為將來的歸順做好了鋪墊。

2:錢鏐在留給子孫後代的遺訓中,也要求後代要以中原為正朔,當遇到真正的明主時,要順應中國統一的潮流。“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而他的後代君王均謹記教誨,克己復禮,以這個遺訓為宗旨,所以最後才會遵循詔命,保得一方平安。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3:在錢弘俶歸順之時,北宋國力強盛,遠超吳越。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趙光義由於得位不正,急於需要一些政治上的成就來證明自己,於是先以政治和軍事壓力逼迫割據漳泉的陳洪進納土歸降,吳越國就成了整個中國南方唯一尚存的割據政權了。這時,吳越王錢弘俶清楚地知道南方中國僅剩下自己一家,根本無法和大宋抗衡,甚至不如北方的北漢有契丹撐腰,加上自己已經被扣在汴京達兩月之久,無可奈何,只得把整個吳越國獻給了大宋,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但在客觀上也促成和鞏固了中國和平統一的政治局面,留下了一個千古美名。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

所以儘管當時的吳越國還有一定的實力,但仍然一仗沒打的主動向宋朝投降了。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白露為霜657992352019-04-17 19:46:02

五代十國那些割據勢力裡面吳越確實是表現最穩定的,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繁榮富強什麼的,從錢鏐開始幾個君主都不錯。

之所以不戰而降,也是大勢所趨,明擺的不是宋的對手,何不早降,可以在老趙面前撈個好前程或者說好下場。事實上錢家也是那些投降的被滅的諸侯裡面下場最好的。

當然錢鏐去世時也是給他的後人留了話的,大意就是這個,不要與中原大國抗衡,早日歸降云云。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藝術1516511182018-12-23 11:56:30

廢武重文的惡果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Malo382018-12-23 12:09:08

從中後唐及五代的藩鎮間戰爭來看,戰鬥力絕對是北方混有胡人血統的軍隊強,經濟絕對是浙江東西道強。北方延續了以昭武九姓為核心,草原民族大聯合(匈奴、突厥、契丹),以牙將武士為代表的職業軍隊體系。江東原來最勇猛的丹楊兵,山越部隊早已被衣冠南渡文化,吳越哪裡是北方胡人對手?識時務者為俊傑。

吳越國曾經非常繁榮富強,卻為何一仗都沒打就主動向宋朝投降?烽火狼煙入夢來2018-12-23 11:59:46

第一是分清天下形式,後果不言自喻,成王敗寇心知肚明。

第二同宗同源,民族融合,天下共主很容易接受。

第三中華大一統觀念深入帝王心,有實力者,一統華夏是必然結果,不是幾場戰爭可以擋得住的!

最後,不失富貴和百姓愛戴,順時而成美談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