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堡特點?錦繡2021-09-01 08:58:14

瑞安堡俗稱“王團堡子”,建於民國二十七(1938)年,拱劵形大門上方鐫刻著“瑞安堡”三個大字。

四合院平面佈局以院為特徵,房屋沿中軸線對稱佈置,表現為前中後院式,呈二進院、三進院、四進院等,通常以二進院較為普遍。整個建築以“生土”為主,注重生態,防風隔沙,冬天保暖,夏天隔熱。萊垍頭條

瑞安堡的建築佈局比較別緻,大門居中,中軸線對稱,三進院由位於中軸線上的三道大門迭次而入,呈前中後院式。第一道大門置於莊堡前外牆的中軸線上,呈拱券形,高約10。8米,寬9。2米,條石鑲基,大城磚砌築,門扇木製,外包鐵面,密施鐵鉚釘。大門內外眉背各有磚雕橫額一幅,外鐫“瑞安堡”,內刻“瑞安堡落成贈言”。條萊垍頭

瑞安堡堡身坐北向南,長92。25米,寬54。6米,佔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堡內有大小建築140餘間,整體佈局中蘊含著“一品當朝”“鳳凰單展翅”的講究。萊垍頭條

瑞安堡的橫式前院為“一”字,中院及左右後院為“品”字,堡門、南北文武角樓、前後內院正好是“當”字,“朝”字建築較隱匿,只有“日,月”小院一目瞭然。南北牆一高一矮,稱做“鳳凰單展翅”,寓意展美姿而不飛走。萊垍頭條

進入堡門是前院,沿堡門中軸線有一條長的甬道將前院和中院分為東西兩部分。前院面闊約50米,進深約26米,緊靠堡牆於門道兩側建平頂式土木結構房屋約30餘間,西面為草料房、磨坊、馬廄,飼養下人住房和一條通往堡牆的斜坡馬道,東面為護院衛兵、車伕和長工住房。沿甬道經過前院通往中院需要穿過第二道大門,第二道大門的彩繪、木雕極為精細。中院較淺,面闊約50米,進深約13米,由二門東西廂房和左右倒坐圍成一回廊式小四合院。條萊垍頭

後院是家庭的主要活動場所。中院、後院以中軸線上的第三道大門相隔,將外人擋在門禁之外。條萊垍頭

第三道門略小,門額鐫有“琅嬛福地”四字,起兩脊,前為歇山頂,後為盝頂,盝頂上做一天井,兩側有耳門通入後院,後院由建築在中軸線上的五間捲棚式房屋分為東西兩院,中間由過廳將東西兩院貫通。東院正堂為家祠,東廂房為主人的五間臥室。西院建築與東院建築平面結構一樣,但房屋的進深與開間略小,西院三間正堂為佛堂,五間西廂房為書房和私塾用房,倒座為晚輩住房,建築形式與東院如出一轍,迴廊環繞、古樸典雅。西邊月字形小院橫跨中後兩院,前面佈置有僕人廚房,中間佈置有主人炊事廚房,後邊佈置平房五間,為丫鬟住房。垍頭條萊

繡樓內有一架木梯,低頭貓腰往上攀爬到第三層由此向北直接通往堡牆之上的逍遙宮。逍遙宮位於莊堡中軸線末端的堡牆上,三面繞廊單簷歇山頂式半亭,與前堡門樓遙相呼應。堡牆之上除門樓、逍遙宮外,堡牆上還建有文樓、武樓、望月亭、瞭望樓、巡房、跑馬道、女牆等等。萊垍頭條

建於堡牆東南角的文樓和東北角的武樓左右呼應。萊垍頭條

堡牆全長300米,高12米,頂寬2。5米,底寬7米,牆上設跑馬道,牆外緣設高2。2米,厚0。5米的女牆,巡房和女牆上遍佈射擊孔,是主要的防禦設施,射擊孔設計巧妙,兩孔為一組,裡大外小,中間隔開,外面的敵人很難擊中內部的人。萊垍頭條

而西北角、東北角建瞭望樓下的巡房,樓上的哨臺軍事防禦的功能更實際一點,尤其是在哨臺的外挑部分設有砸孔,遇到外襲,會從砸孔擲下磚石阻擊來犯。萊垍頭條

參觀了瑞安堡院內的建築群精美的細節,再攀爬到城牆上了解各種複雜的軍事防禦設施,令人驚歎不已。在瑞安堡瞭解到舊時生活百態,讓人大呼過癮,中國古典建築的諸多意蘊自然也瞭然於心。萊垍頭條

土夯式外牆、拱券形大門、牆恆式門樓、土木結構的房屋光屋頂形式,就變出了諸多手法,比如歇山、硬山、捲棚、平頂、盞頂、攢尖,讓你歎為觀止。萊垍頭條

我們看到的瑞安堡建築群南北中軸對稱佈置,群體組合顯得封閉獨立,很有官衙的氣派。萊垍頭條

瑞安堡高大封閉的牆體在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帶來了如何通風、採光、心理壓迫等一系列矛盾。於是,聰明的建築師便設計了在這高牆之內開出了徽派建築特有的“天井”,作為採光、通風的換氣口,也暗含著聚水為財的風水講究。垍頭條萊

在瑞安堡的客廳置長條桌、大方桌配太師椅,壁櫃肅立,牆面懸掛各種書畫;而廂房撲入眼底的是河西人家常見的磚砌大通炕,炕鋪羊毛氈、繡花毯,炕桌偎依炕心。炕偏頭蹲兩頭翹的炕床子,碼放鮮豔的綢緞被褥。牆上懸掛玻璃鏡框,圖案多為花鳥人物。窗欞設計有奇思,欞孔交織,圖案巧出,很有南方大戶人家常見的窗孔風格。在伙房、庫房、擺放展櫃,皆米壇、面櫃、油罐、小鬥、升子、撒子、老式桿秤、銅鍋、石鹽窩、木蒜窩、風箱等生活用具。農具房、馬廄置擺耬、老式犁及犁地穿的皮鞋、毛靴、照明使的馬燈、油燈、趕馬車的響鞭等。條萊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