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真的是趙國贏了嗎?慢談詩詞2019-11-02 14:31:24

“完璧歸趙”這個故事歷來都是來讚頌藺相如的。

甚至在《史記》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秦昭襄王就成了一個貪婪愚蠢的反面人物,來反襯藺相如光輝萬丈的正面形象。

但是現在我們站在上帝視角再來複盤,覺得這個事還是有點意思的

從外交上來看

藺相如作為一個使者,出使外國,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面子!就是趙國的國家形象。

所謂外交無小事,使者到了外國國都,一舉一動都需要注意,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國家形象。

這塊和氏璧就是趙國的面子!

一塊和氏璧換十五個城池,這話一聽就不靠譜,但是你必須去,去了必須要回來,如果和氏璧沒帶回來,趙國就丟了面子,進而會影響軍民的自信心,如果秦國在做一些輿論攻勢,那趙國很容易分崩離析的。

所以從外交上來看,和氏璧必須帶回來。

藺相如也做到了,而且還狠狠地打了秦昭襄王的臉。

從戰略上來看

秦昭襄王即位後,文以范雎為相,實施“遠交近攻”;武以白起為帥,對外用兵。

到了秦昭襄王的時候,秦國已得了巴蜀和黔中,並多次大敗楚軍,一統六國指日可待了。

而與秦國接壤的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後,國力也是大增,到趙惠文王的時候,更是“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隱隱和秦國有分庭抗禮之勢。

所以秦國統一的最大障礙就是趙國了。

但是也不可能直接開打吧,於是秦昭襄王可能就會想辦法試探虛實了。

趙國意外得到和氏璧(是不是秦國故意放過去的暫且不論),秦國就提出來要用城池交換和氏璧。這個行為很有可能就是在試探趙國。

如果趙國直接答應,那不用說,直接可以滅之;

如果趙國不答應,有底氣,那就得緩緩,想想其他辦法;

如果趙國猶豫了,那就是有機會,說明趙國沒有表面上那麼強了。

趙國什麼反應呢?

面對秦國的信函,

國君猶豫不決,臣子束手無策

,最後只能強提小小的門客藺相如為大使,去秦國。

藺相如可能是很厲害。

但是哪有臨時提拔一個不知名的人去出使外國的?本身就是不自信的表現。

僅此一舉,高下立判。

藺相如到秦國再怎麼怒髮衝冠、玉石俱焚,都是在強撐臉面啊。

不管和氏璧能不能拿回來,秦昭襄王都已經明白趙國就是外強中乾。

之後藺相如設法偷換和氏璧,然後完璧歸趙,算是做到了幸不辱命。

而秦國應該也已經摸清楚了趙國的實力,主要是搞明白了趙國君臣的能力。

總的來說

所以我認為“完璧歸趙”是趙國贏了,贏得了面子。秦國是輸了,秦昭襄王簡直顏面掃地。

但是再往後看呢,

最終的贏家還是秦國。

那和氏璧到底是不是試探的手段呢?

也可能秦昭襄王就是倚強凌弱,想拿回來和氏璧炫耀,但是趙國君臣的所作所為肯定會落到秦國人眼中。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完璧歸趙真的是趙國贏了嗎?

完璧歸趙真的是趙國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