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什麼體裁,它有什麼規矩?帥帥七七的小豬2017-05-19 21:43:05

還有人讓為八股文是害人的,八股文只不過是一閱卷的形式,方便批改,你看當今的詩歌小說,有那一篇超過唐詩宋詞明清小說,八股文讓中國吊了一千多年,如果不是滿狗沒有更新他,他依然會讓中國吊,隋朝開進士科,讓唐朝成為最開放包容的朝代,那時怎麼沒人罵八股。

八股文是什麼體裁,它有什麼規矩?傅斯鴻2017-12-29 12:47:43

八股文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經義文體,最早起源於宋朝。王安石變法期間,由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散文家率先開創。八股文的產生,本身有其進步意義,相對於唐朝科舉主要考詩賦與明經,王安石開創的這種文體,主要是用來鍛鍊考生們對於儒家經典的理解和對時局策論的分析,是一種具有開創性的行文格式。

宋朝的八股文言簡意賅,以王安石的《里仁為美》為例,短短三百餘字,便將孔子所謂的“里仁為美”闡釋得更加清晰明瞭。比之從南北朝以來的四六駢文那種鋪成排序的文風,這種經義文也算是當時的一股新風了。除王安石外,包括蘇軾、蘇轍、楊萬里、陸九淵、文天祥等人都寫出過十分優秀的八股文。

明憲宗成化年間,八股文便被正式定型為國家科舉考試的專門文體,並形成了明清八股文那嚴格的行文格式。即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並且相互之間形成八比,中間四組必須嚴格對仗,不單純是音韻、片語的對仗,而且思維邏輯也要對仗,所以八股文不僅有其嚴格的行文格式,也需要行文者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即使是明清時期的“代聖人立言”,也需要考生們在自己的知識儲備裡找出相應的依據來,組合成這種既能言之有理,又能符合平仄、片語、句式以及思維邏輯對仗的文體。

這樣一來便使得原本簡單的經義體,變得極其複雜,說事情好像在回答問題,說道理又像寫論文。引證資料要像寫賦那樣掌握淵博的典故,對仗平仄,又要像寫律詩。加之明清科舉命題只從《四書》《五經》中出題,又不能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思想,這才導致了許多知識分子對八股取士的反對,進而對於科舉考試的反對。也才有了顧炎武那句:“八股之害等於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