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墨君122019-08-04 16:33:34

教學質量很好,旨在傳承經典,而且通俗易懂,融會貫通!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千千千里馬2020-06-27 17:18:54

謝謝你的邀請和提問。“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張旭光先生對《集王聖教序》這個字帖情有獨鍾,下過很大的功夫深入其中感受頗深。他是在臨摹書法上提出要臨摹的很像的一位書法家。對臨摹具體的指標,他說要達到97%的像。他的這個說法已經很好的詮釋了他對於書法臨摹的基本精神,那麼這個說法也代表著他從《聖教序》這個行書一路走出來之後,對於臨摹重要性的認識。

我覺得張旭光先生提出臨摹一定要像這個說法是非常精彩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在我們臨摹字帖上面,自古就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說臨摹一定要像或者非常像,有的說無所謂像不像,事實上,臨摹的像還是不像都不是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能夠在臨摹書法的過程當中,體會到經典書法作品的完整的一些精神和技法。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聖教序》中“中華”二字,“中鋒”和“內鋒”、“外鋒”的用筆實踐。“中”字豎畫收筆部位是偏“外鋒”,“華”字豎畫是“中鋒”“懸針”用筆

我們要把傳統的書法字帖,特別是一些非常著名的字帖吃透是有很大的難度的,很多人可能臨習一輩子幾十年,但是,對這個字帖也沒有吃透,也有不少人,他們臨摹的時間並不長,卻能夠把這個字帖給吃透了。

張旭光雖然主張臨摹要像,但是到底怎麼樣才能夠達到像這是我們在技術上理論上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個書法家臨摹字帖,能不能臨摹的像,他透過自己的天分透過自己的勤奮,是可以做到臨摹的幾分像甚至於接近於十分像這樣一個水平的。

但是能不能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探索到能夠像還是不像的理論和操作性的東西來,這個,我覺得張旭光先生也並不是說的很清楚。

例如我們今天講起筆、行筆、收筆要清清楚楚的表達,但張旭光先生在講的時候,並不是講的非常的非常的清楚,非常具體。比如起筆這個要求一定要按照字帖上的來走,不能有差別,但是我們看他臨帖的也不是在起筆、行筆、收筆這些部位,都強調了各自的重要性在哪裡,哪一個字我們應該具體怎麼樣去正確的來處理它的起筆、行筆和收筆。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聖教序》中的“峰”字,“內鋒”和“外鋒”用筆

事實上我們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這樣一些技法,楷書裡邊有楷書裡邊的起筆、行筆、收筆,行書有行書的起筆、行筆、收筆,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是的起筆、行筆、收筆,都有一些不一樣,這是我們在學習書法中一定要特別重視的地方。

張旭光先生的《聖教序》影片我看了一下,他對學習《聖教序》主要提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學習行書的總路線,一個是臨摹的具體的方法問題。

首先他給出的總路線是,學行書先從哪一個行書字帖學起。張旭光先生給出的建議是不要先學墨跡。先學碑拓這樣的書法字帖。

他給出的理由我個人是比較贊同的,他說碑拓本字帖,它由於是把原來的字刻在了碑上面,然後再摹拓下來的。因此,就會和墨跡有很多的差別,他它把很多細節的東西給省掉了弄沒了,這本來是一個缺陷,但是從學書的角度來說,它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省略了一些墨跡上的細節。行書的速度我們可以在碑拓本上面看到的,比墨跡本是慢了一點,細節少了很多的絲絲毫毫的東西。這樣,有利於我們排除一些暫時不必要的干擾,可以集中精力把行書的筆法結構看得更清楚,然後從這個訓練裡邊出來之後,第二步,是進入學習王羲之的手札學習,然後,學習王羲之的草書,最後再去學《蘭亭序》,這就是張旭光先生提出的一個總路線學習行書的總路線。

我覺得這個方法也沒有什麼特別好,或者特別不好的地方,應該說按照張旭光先生這樣的的方法走下去,學習行書是沒有錯的,尤其是他提出首先從《聖教序》這樣一個字帖開始學行書,我認為確確實實是值得讚賞的,它上面提出的為什麼要學習《聖教序》的各種理由,我基本上是同意的。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聖教序》中“耳”字“內鋒”和“外鋒”的用筆控制,顏真卿的楷書經常出現“外鋒”控制用筆

在說到學習行書的時候,張旭光先生提出了一個楷書和行書的筆法,用筆的差異問題,他認為,楷書主要是藏鋒入筆,行書是露鋒入筆,我覺得這個說法不一定完全正確。

行書確確實實有很多筆法,都是露鋒入筆的,什麼叫露鋒?我們很多的學者在這裡面,有點雲裡霧裡的,其實,這涉及到我們對筆的認識,只要我們把什麼是中鋒這個東西認清楚了,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了。

實際上中鋒用筆最典型的就是我們寫字的時候有個起筆、行筆、收筆三狀態。行筆部位的狀態就是最典型的中鋒用筆。

我們真的可以說,所有的書法用筆都是中鋒用筆,只不過我們對於中鋒的看法不一樣了。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圖一是歐陽詢《九成宮》中的字,起筆是“中鋒”也是“露鋒”入筆,圖二是米芾的字,起筆也是“露鋒”“中鋒”入筆。圖三圖四為王羲之《蘭亭序》用筆,起筆也是“露鋒”“中鋒”用筆

比如說,我們要寫一個楷書的橫。起筆部位肯定是要朝著豎畫的方向寫下去,才能夠把起筆部位的那個邊緣寫出,那麼,這個筆法下去的時候,它實際上是中鋒用筆,但是橫畫我們知道是從左向右,那麼你起筆的部位是從上向下行走的,要把從上向下行走的方向調整為從左向右的方向,這就需要把筆鋒調整一下,那麼這個調整的過程,就需要頓筆的方法來解決,然後我們進入了順鋒的狀態,就是行筆狀態,萬豪毫齊力,行筆的方向向前,這叫中鋒用筆。

那麼這樣說了,我們說起筆和行筆都是中鋒用筆的,但是我們解釋的時候,說你起筆是側鋒用筆或者叫做什麼“下切”等等,有各種各樣的說法,這些說法我覺得都是跟實際是有差別的。但是事實是都是在中風的狀態下轉換了不同的用地方向而已。

例如,上面那個集合圖片中歐陽詢《九成宮》中的“一”字的起筆邊緣,不是“中鋒”怎麼寫出邊緣的直線?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提按和調鋒值書法的重要技法,我們一定要區別出哪個是提按,哪個是調鋒?《聖教序》中的“習”字就是純“提按”用筆的典型例字

我一直打過一個比喻,如果我們畫一個圓圈,你是不用調峰的,這個筆畫是走了360度,但是你要寫一個方,僅僅是一個90度的方向改變,就必須要有調峰這樣一個“頓筆”,才能把轉折寫出來。而我們畫一個圓圈是不用調峰的,直接旋轉它都很流暢,這是在篆書裡邊常用的一種筆法。草書的很多筆畫都是很連貫的,它哪有調峰?完全都是鈍筆和提按在走行筆的路線。例如,上面這個圖片是《聖教序》中的“習”字。一筆寫成完全是篆書和草書的用筆方法。

我們書法裡邊有個起筆、行筆、收筆。行筆狀態中的筆法變化,主要透過提按來實現。

而起筆和收筆也是用提按來實現的,但是,起筆和收筆的“提按”用筆,目的和行筆不一樣。起筆和收筆的部位,它的提按主要是為了改變筆鋒的方向,因為在起筆部位和收筆部位它本身就是中鋒用筆,由於要改變方向,所以它要調峰,調峰之後,再實現用筆方向新的中鋒用筆。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聖教序》中“清華”二字“華”字豎畫收筆部位“外鋒”控制

所以這是一個認識真相問題,把這個認識問題搞得太複雜了,我覺得這不是我們對毛筆用筆問題上的不同的認,而是各持己見的誤解而已。

這些的用筆不同的說法,並沒有改變中鋒用筆的事實,無論在起筆部位,行筆部位,還是在收筆部位,都是中鋒用筆,調鋒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程,在筆畫上也基本上看不出來它的那種距離感。例如一個點的寫法,我們很難感受到起筆、行筆、收筆變化的存在。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點畫”當中,它也存在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如果沒有這些變化,我們不可能寫出豐富飽滿的一個點畫的。

所以我一直在說,我們根本不存在絕對的什麼側鋒,側鋒用筆是不存在的。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張旭光先生臨摹的《聖教序》區域性,由於不是按照筆法、筆意、筆勢臨摹字帖的,所以很難達到像的程度,這對於吃透經典書法影響是非常大的

只不過我們認識習慣上不太一樣,你非得要把那樣一個動作認為是側鋒,其實都是中鋒用筆。不同的是,要調整方向的時候,一定要透過叫做提按也好,叫做頓筆也好,叫做調峰也好,都是一個意思,就是透過這樣一個動作要改變方向,調整鋒毫。所以我經常講一個問題,就是調峰和提按到底有什麼區別?我反覆的在講,所有的筆畫,沒有提按,可能就無法寫字,但是,如果我們把“提按”放在一個具體的筆畫裡,要完成這個里程裡的角度來看,調峰和提按的意義是不一樣的,一定要記住,它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調鋒控制方向;提按控制筆畫粗細變化。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用筆裡邊的中鋒問題。用筆是不存在所謂的側鋒等等問題的。但是,筆鋒它要有三個鋒。一個,我們把它叫做筆尖,這是真正的“中鋒”的內涵。這一點幾乎是沒有爭議的。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爭議的主要是,筆鋒還有兩邊的叫“副鋒”。用我的觀點來看,叫做“內鋒”和“外鋒”。靠手心兒的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內鋒”,靠手背的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外鋒”。實際上我們筆畫的輪廓線,就是由“內鋒”和“外鋒”來刻畫的。而所有的筆畫的輪廓線基本上都是由“內鋒”和“外鋒”刻畫出來的,那麼,按照這樣一個原理來說,我們寫字是不是全都叫做“側鋒”用筆呢?因為我說的“內鋒”和“外鋒”恰恰就是大家說的“側鋒”。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毛筆“三鋒”即“中鋒”、“內鋒”和“外鋒”都是一體的。而用筆的具體情況,會出現“內鋒”和“外鋒”的控制。我們用筆的過程就是要善於把握好這個“內鋒”和“外鋒”的使用。

在《聖教序》這個書法裡邊很多筆畫,我們就以豎畫為例子,它的這個豎的筆畫,有些一邊是直一邊兒不直,這個呢,我們就叫做“內鋒”和“外鋒”的控制不一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由於控制不一樣,所以才會產生了筆畫的左邊和右邊的變化情況。這正是由於“內鋒”和“外鋒”控制不同產生的結果,實際上這個情況下按照常理來講,按照行筆的那個原理來講,已經不屬於“中鋒”而是“偏鋒”。但是它的主體仍然是一種中鋒用筆。

此外,我們還看到在一些筆畫當中,只有在起筆和收筆部位可以看到“中鋒”筆尖露出來或者藏進去,那麼,在行筆部位,我們是看不到任何所謂的“中鋒”所產生的效果的,它的效果就是我們講的輪廓線,完全是由“內鋒”和“外鋒”刻畫出來的。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如果用這個事實來講,我們所謂的“側鋒”用筆“中鋒”用筆怎麼去解釋呢?因為我們講,筆畫的輪廓線大都是由“內鋒”和“外鋒”刻畫出來的,按照我們一些書法家的解說,所謂的“內鋒”和“外鋒”就是側鋒了,那麼,我們整個的書法是“中鋒用筆”的這樣一個基礎,不是就徹底坍塌了嗎?

學習行書和楷書大不一樣,但是用筆的基本規律“起筆、行筆、收筆”沒有任何變化。所以啟功先生也曾說過,楷書當行書寫,行書當楷書寫。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筆法,我們一定要把它掌握好,如果我們對筆法掌握不透徹,那麼就會影響我們對用筆的認識,用筆的認識不是很清楚,我們要寫出很精美的書法,或者把《聖教序》臨摹到97%的像那是非常很難以想象的。

你想一想:你的筆法一個一個都是不對的,怎麼會達到像啊,你連它的精神都把握不住呢!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翰墨書道2020-01-08 00:22:38

張旭光老師的對《集王聖教序》下過我們普通的書法愛好所不可能的功夫。張旭光對《集王聖教序》的研習可以說已經得其神隨。我們初學的臨摹基本都是在形與質的範圍徘徊,而張旭光對《集王聖教序》的深度,在現代書法界是不多見的。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恭維,我們先看一件作品。這是張老師的一件斗方作品,如果我們對《集王聖教序》有過臨摹,一定會發現這件作品,幾乎每一個字都來與《集王聖教序》。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如第一個字“大”,非常清晰背臨與《集王聖教序》,特別在字勢上幾乎就是一對雙胞胎,雖然點畫形態有出入,但精氣神確實如出一轍。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再看“軍”和“昬”、“色”字、“生”、“夜”字。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我們在欣賞一下張旭光寫的“昏”字和《集王聖教序》中的“昏”字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又如“夜”和“軍”字。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可以說達到了形神具似,惟妙惟肖。特別是在遺貌見神方面,更是出類拔萃。可以想見張旭光對《集王聖教序》下的功夫之神,不亞於王鐸對集王聖教序所下的功夫。 更為可貴的是張旭光臨摹或取法《集王聖教序》並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在充分全民深入理解的基礎上,來把握其技法和精氣神的。可以說張旭光是當代對《集王聖教序》研究之深,能夠與其比肩者,鳳毛麟角。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瑤箏彈清風2020-07-12 07:26:48

張大師的字難以理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開始看張大師的書法沒有什麼王羲之的味道,只是感覺比較醜而已!而且張大師教的《聖教序》也不成體統。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可能是罵的人太多吧!張大師現在的字有點王羲之的樣子了!可惜啊,只能慢慢地描畫,樣子呢!也僅僅是有些意思了,之前比以前的所謂王羲之的字有點意思了!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

至於說高度還是看不出來啊!如果一定下個定義的的話,也只能說,勉強入門吧!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若水之海納2019-08-04 14:42:57

沒有什麼名氣,對他不瞭解。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小劉學書法2019-08-04 14:41:15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乎你自己怎麼看吧,我覺得很好。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丸子爸172020-12-01 11:33:02

與他講課的哼哼啊啊一樣充滿了不確定。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使用者石工2020-03-14 15:28:56

旭光最近手抖得厲害?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藍海大白鯊2019-11-02 22:52:47

張旭光老師的課講的很好,我也很有興趣。可我購買的課程只看了三十五節就看不到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啊?

如何評價張旭光集王聖教序講座及其對聖教序的理解?太平795576682019-11-19 07:21:00

沒聽過,但聽過講書譜,還不會斷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