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什麼要《修永樂大典》?伊耆角木2018-07-10 18:49:05

朱棣修《永樂大典》為的是統一思想以及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正是由於修《永樂大典》並沒有傳播文化的想法在裡面,造成了本來可以作為一個文化盛事,結果卻變成了一場文化的損失。

朱棣為什麼要《修永樂大典》?

朱棣透過兵變叛亂奪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在南京稱帝后遇到許多阻力。以方孝孺為代表的許多忠於建文帝的大臣寧死不屈,被殺甚至自殺殉節的臣子絡繹不絕。朱棣在南京過得很不如意。所以,他後來遷都北京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正是如此。當然,與此同時,他也必須要想辦法壓制對他不利的聲浪,所以,編書就是個很好的方式。

因為像《永樂大典》這樣規模宏大的書,幾乎涵蓋了當時全國所有的書籍,所以做的第一步就是去各家各戶徵集書籍,藉此機會,朱棣的人便可以名正言順地將所有書籍檢視一遍,對朱棣不利的言論和對建文帝歌功頌德的內容可以盡數刪除,並且杜撰一些有利於朱棣的話。這些只需要在徵集書籍的過程中順手就可以完成。

朱棣為什麼要《修永樂大典》?

然後第二點,就是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了。古之帝王,最注重的就是自己的“文治武功”。“武功”很好判斷,打了多少仗,殺了多少敵軍,俘虜多少敵將,攻下多少城池,奪回多少失地,都算是。但是“文治”就不太好判斷了,你說老百姓豐衣足食,那之後的人也未必知道,只有留下煌煌鉅著,才能標榜自己在“文治”上的功勳。有的確定製度,有的編撰法典,還有的,編書。比如康熙編《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乾隆編《四庫全書》都是這個道理。朱棣編撰《永樂大典》也就是這個目的。這是古往今來最宏大規模的一部書,有這樣的成就,又有誰敢說朱棣“文治”不行?

朱棣為什麼要《修永樂大典》?

但是,《永樂大典》真的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什麼貢獻了嗎?非常可惜,完全沒有。朱棣完成了《永樂大典》後既沒有加以影印傳之於世,也沒有讓臣子或是皇子仔細研讀增長學識,只是把它鎖了起來。直到嘉靖年間,嘉靖皇帝下旨把《永樂大典》謄抄了一遍,然後再把謄本鎖起來了……正本從此杳無音訊。而謄本謄本後來屢經戰亂,零落殘破,極小一部分流落海外,絕大多數葬身火海。至於正本,盛傳被嘉靖皇帝放進自己的陵墓裡陪葬了。這樣的話也就等於沒有了,因為根據探測,嘉靖皇陵早就被水淹沒,今後就是取出來也只是一堆廢紙。不禁讓人可嘆啊……

朱棣為什麼要《修永樂大典》?歷史是打扮的小姑娘2018-07-08 21:20:46

盛世要修典,這是歷朝歷代皇帝的做法!主要用來炫耀自己的文治功績。

1403年,朱棣借“靖難”之名,趕走建文帝,奪取政權,年號“永樂”。

他命系統收集天下古今書籍,編篡一本大型類書。

朱棣定名為《永樂大典》。1408年冬,《永樂大典》全書抄寫完畢。

朱棣要

《永樂大典》,最主要目的是用來炫耀自己的文治功績,拿到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皇帝的一大形象工程,能流芳千古的。

但是,這個形象工程也是實實在在地產生了很多附加影響與意義:

第一,保護和傳承了歷史書籍

要知道古代沒有網路,假如你寫了一本書,想要流傳開來,光靠你那原稿加幾本手抄本是遠遠不夠的,一不小心弄丟就失傳了(版印不是一版人能付得起費用的)。所以,最好的辦法是上交官府,官府稽核之後,認為你的書思想正確,沒有反帝反封建反人類,且有一定的文學或思想價值,那麼就會把你的書收羅編修進《永樂大典》,由官方版印全國發行,這樣你寫的書就再也不怕失傳了。

第二、分門別類,讓當世和後人有據可尋,有據可查

這個道理就跟圖書館是一樣的,官方修《永樂大典》的目的就是把眾多

浩瀚的

書籍分門別類整理開來,不再一團糟。

第三、培養文人,為皇帝和朝廷所用

武將打天下,文人治天下。後世越來越重視文官,很多內閣都是翰林出身,翰林就是編書寫文稿的地方,自然也是培養文官的最好地方。

第四、美化朱棣

朱檔深知自己殺了不少人,哪怕是迫不得已。後世肯定會有不好的評價。那麼,他就必須要做幾件大好事來美化一下自己,證明自己是個文治武功的好皇帝。

朱棣為什麼要《修永樂大典》?Sea城2018-07-08 15:22:56

修撰《永樂大典》,本人以為有以下用意:

1、安撫與討好建文帝時期的一部分文臣,使用所其長(據傳朱棣稱帝初殺了一些效忠建文帝的文臣),

2、透過編撰大典,收羅與發現優秀人才,為朝廷所用;

3、美化明朝朱家執政的功德以及體現成祖執政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