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碉樓之最,為什麼是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上聊歷史下談地理2019-08-20 12:33:41

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士建築的一朵奇葩,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其特色是融合了中國、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及伊斯蘭等多種建築風格。主要分佈在開平等地鄉村。它們與所在的村落融為一體,相互依存,密不可分。2001年,開平碉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6月,“開平碉樓與村落”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專案在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得透過,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開平碉樓與村落有四處:錦江裡、馬降龍、自力村和三門裡。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專案,這也是廣東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專案。

世界遺產碉樓之最,為什麼是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源於明朝後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規模宏大、種類繁多的鄉土建築群,鼎盛時期有3000多座,現存1833座。

1840年鴉片戰爭後,開平爆發了大規模的土客械鬥,大批開平人為了生計背井離鄉遠赴外洋謀生。由於北美洲、大洋洲逐漸改變自由移民政策,開始對華工進行歧視限制,使開平華僑難以在當地生根,只好被迫回鄉置業成家,大量興建房屋。“衣錦還鄉”“落葉歸根”的情結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掙到錢後首先想到的就是匯錢回家或親自回國操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於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形成了僑房建設的高峰期。大量華僑資金的流入,使原本就不安定的鄉村,更加匪患成風。為了保護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華僑在回鄉建房的同時又大量修建碉樓。1943年以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陸續廢除歧視性的排華政策,不少僑眷定居海外,碉樓興建便趨於停滯。可見,開平碉樓的興衰,與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移民政策的重大演變以及社會民主、種族平等理念的曲折進步,有著直接而實質性的聯絡。

世界遺產碉樓之最,為什麼是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

按建築材料,開平碉樓可以分為石樓、夯土樓、磚樓和混凝土樓四種類型:石樓主要分佈在低山地帶,由石塊壘砌,石塊之間以泥漿粘接。內部樓面架設木樑板,屋頂多為中國傳統的硬山頂式樣,造型拙樸。夯土樓主要分佈在丘陵地帶,是在繼承發揚中國古代夯土版築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用黃泥、石灰、砂或石子以及紅糖、糯米汁為材料,按比例混合攪拌夯築而成。磚樓主要分佈在丘陵和平原地區,所用的磚有三種,一是明朝土法燒製的紅磚,二是清朝、民國燒製的青磚,三是近代的紅磚。混凝土樓(含磚混樓)主要分佈在平原丘陵地區,混凝土由水泥、沙、卵石攪拌而成,混凝土樓板通常架設在工字鋼樑或鋼筋混凝土樑上,樓板內一般配有鋼筋。磚混樓為磚結構,鋼筋混凝土樑柱板等構件構築,磚牆承重。

世界遺產碉樓之最,為什麼是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

碉樓外觀造型一般由樓身、挑臺和屋頂組成。樓身為實體,四周各開小方窗或狹長形窗,可通風采光換氣,外形堅實穩固;挑臺有拱廊和柱廊式;碉樓頂部裝飾藝術豐富多樣,有懸山頂、硬山頂、攢尖頂等中國傳統屋頂式,也有仿義大利穹隆頂式、仿歐洲中世紀教堂式、清真寺穹頂式、仿英國寨堡式、仿羅馬敞廊式、折中式和中國近代式等。碉樓裝飾手法多種多樣。主要有頂部山花、窗套、對聯、大門、門楣、神龕、屏風等,透過灰塑、壁畫、瓷藝拼花、木雕、彩色玻璃等形式表現。中式傳統裝飾題材常用福、祿、壽、蝙蝠、金錢、花鳥等寓意吉祥的圖案或文字;西式主要體現在碉樓頂部的歐美巴洛克渦卷、羅馬柱、幾何圖形山花等。開平碉樓的最大特點是中西合璧、多元化,設計者或工匠按照主人自己的意願選取不同的外國建築式樣和建築要素糅合在一起,自成一體,這些不同風格流派的建築元素在碉樓中和諧共處,表現出華僑和僑鄉民眾開放包容的心態,是主動接納海外文化的歷史見證。

世界遺產碉樓之最,為什麼是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

按使用功能,開平碉樓可以分為眾樓、居樓等型別:眾樓建在村後,由全村或若干戶人家集資共建,每戶分房一間,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使用,其造型封閉、簡單,外部裝飾少,防衛性強。居樓多建在村後,由富有的人家獨資建成,它很好地結合了碉樓的防衛和居住兩大功能,樓體高大,空間開敞,生活設施完善,造型多樣,美觀大方,外部裝飾美觀,在滿足防禦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建築的形式美。

開平碉樓共同的特點是鐵門鋼窗,門窗窄小,牆身厚實,牆體上均設有槍眼,槍眼大體上都開成長方形或“T”字形,有的碉樓在上部四角建有“燕子窩”角堡,從“燕子窩”的槍眼居高臨下便可以對周圍形成全方位的控制。碉樓頂層多設有瞭望臺,配備槍械、火炮、石塊、銅鐘、警報器、探照燈等防衛裝置。

世界遺產碉樓之最,為什麼是中國廣東的開平碉樓?

碉樓能夠避盜防澇,在保護僑眷及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起過不小作用。1922年的一天夜裡,100餘名匪徒洗劫了開平縣立中學,擄走校長及學生20多人。當土匪經過英村時,一束強光從宏裔樓上猛然射向土匪,嚇得土匪四處逃亡,村民們奮勇救出校長及學生,還抓獲匪首及匪徒十餘人。此事轟動海內外,僑胞深感碉樓的重要性,紛紛捐資寄回家鄉興建碉樓。

自立村碉樓是開平碉樓的代表,地處開平市塘口鎮西部的自立村,始建於清代,原名安和裡,為方姓族人聚居之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名“自力村”,寓意“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民國時期,同宗海外僑胞返鄉置產,遺留有多座儲存完好的碉樓,如瀾生居廬、湛廬、官生居廬、龍勝樓、雲幻樓、銘石樓等,融合中西、風格迥異、美輪美奐、聲名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