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農村夏天打麥子的場景,誰來描述自己記憶中的農村麥場文化?禽業養殖2020-08-16 19:39:23

您好!我來分享一下我記憶中的打麥場吧,我想有這種記憶的人最小的也都要奔三十了,看到您這個問題也讓慢慢打開了記憶的閘門,那場景彷彿昨天,歷歷在目。就請跟隨我一起去那夏日裡的打麥場吧。

想念農村夏天打麥子的場景,誰來描述自己記憶中的農村麥場文化?

首先是溫度,記憶力裡的收麥季總是和高溫相伴,那是我還小,不是收麥的主力軍,打打“醬油”什麼的還是可以的,但裝備不能少,布鞋、長褲、T恤構成了整個參加勞動的服飾。割麥子、打捆、運輸,剛開始都是牛車,後來我們家族購買了拖拉機,那在拖拉機後鬥上感覺是相當的拉風,拉回來的麥子在麥場上鋪開,厚厚的一層,踩上去會發出“嚓嚓”的聲音。對,就是這個聲音,現在彷彿就在耳邊!大人把牛牽過來,先在牛脖子上套上皮套,皮套上綁著的兩條繩子拴在石磙中間那根木棍的兩頭。準備好這些後,大人就牽著牛一圈一圈地圍著麥場在麥堆上繞。牛很聽話,安靜地在人身後一圈一圈地拉著石磙壓,後來有了拖拉機,又購置了專門的鐵質石磙,效率高出了不少,當時也是人生中第一次學駕駛,開著拖拉機打場,替代大人一些工作,現在想想是坐在發動機上駕駛,那個動力傳送到身體上,感覺自己也有了力量。

想念農村夏天打麥子的場景,誰來描述自己記憶中的農村麥場文化?

記得打麥場,也不是家家都有的。為了省些地出來種莊稼,通常都是幾戶人家合用一個打麥場。你幫我,我幫你,從不計較你出力多或者是少。打完的麥秸就要跺起來,跺的結結實實的,留著冬天燒鍋做飯用。也正是因為如此,麥垛也成為我們遮風擋雨的地方,脫了鞋子,赤腳跳進打麥場裡,跳到麥子上,你追我趕地,頓時,四合的暮色裡,遠遠地就能聽到孩子們歡樂的嘻笑打鬧聲從打麥場傳到村裡。光腳板踩在滑滑的麥粒上,一個不小心就會跌個四仰八叉地,當一個孩子不小心滑倒時,其餘的孩子便也裝著滑倒的樣子“撲通撲通”地倒在麥堆上,然後,他們又一個壓一個,一個推一個地滾起來了。開心時,大笑著,打鬧惱火時,笑聲又變成了一片哭嘁聲和責罵聲,我們經常在麥垛場裡玩捉迷藏,把麥垛掏空,幾個小夥伴鑽進去藏起來,然後把洞堵上,有時候一般大人都發現不了,調皮的我們會跳到麥秸垛上愉快地玩耍,在上面蹦來蹦去,麥秸垛就是我們天然的遊樂園,還有傍晚脫了鞋子,赤腳跳進打麥場裡,跳到麥子上,你追我趕地,頓時,四合的暮色裡,遠遠地就能聽到孩子們歡樂的嘻笑打鬧聲從打麥場傳到村裡。然後弄得頭上、衣服上全是秸稈。不用的麥場就是我們夥伴們玩耍的最好場地。

想念農村夏天打麥子的場景,誰來描述自己記憶中的農村麥場文化?

脫好粒的麥子還是和麥糠混在一起的,這個時候就要揚場了,最早之前都要等有風的時候才可以,揚場是一門技術活,因為一不小心麥粒和麥糠就會一起落下來。楊完場就要趁著好天氣曬麥子,要把麥子曬乾才不會長黴,才能儲存。把曬好的麥子堆成一堆後就用口袋裝起來。這個時候是最能體會到收穫的喜悅了。用收到麥子換些西瓜、甜瓜之類的,那種感覺就是幸福。

想念農村夏天打麥子的場景,誰來描述自己記憶中的農村麥場文化?

有時晚上還要在麥場過夜,夜晚時分,月亮從東方的山上升起來,懸掛在東方的天空,月光照在大人、孩子的臉上,灑在打麥場裡,地上鋪上了一層銀輝。孩子看著明晃晃的月亮,大人們有時也會跟我們講一些傳說,這種方式比在課堂上接收的知識快的多。時候的夜晚好像沒有現在的夜晚那麼黑,那時候的夜空,明月當空時,月明如白玉,沒有月亮的夜晚,雖是黑暗,但抬頭卻有滿天的繁星閃爍著向你眨著眼睛;那時的空氣是清新的,深深的一個呼吸,吸進鼻翼裡的全是成熟的麥子香味;那時的晚風也很溫柔,吹在臉上涼涼的,舒爽無比。

想念農村夏天打麥子的場景,誰來描述自己記憶中的農村麥場文化?

如今已沒有那番景象,但曾經打麥場的影子依舊深深地印在腦海裡,還有那時的姥姥,那時的母親,那時的自己,都一直被刻在記憶裡。我想我會永遠記住那個年代。還有那些屬於那個年代的美好和那個年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