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明自己觀點的文體?使用者72310624234312022-04-21 09:18:14

“說”是古代議論說明類文章的總稱,是一種議論性文體。

敘和議的結合

“說”在現在的解釋上多為“表達”“講述”的意思,這裡也可以聯絡到古代“說”這個文體上來,它一般是一種議論性文體,也就是發表自己的觀點。

比如《師說》就是韓愈發表的對於“拜師學習”這一社會現象的觀點,《愛蓮說》就是發表自己對蓮花喜愛的觀點。這種觀點的述說講解多為一個事物的敘述結合自己的看法發表議論。而敘與議這兩點的寫作順序上並沒有硬性上的要求,例如先敘後議,夾敘夾議,先議後敘等等。

“說”屬於古代的議論性文體,而議論文最重要的當然是由事而引議,事件的存在是現實的,但是對現實發表議論是需要對事物的深刻了解和探討,過於淺顯的議論並不能稱為一篇好的議論文,所以“說”這個文體的核心是“議”。

寫法上的主要特點:託物言志

“說”這種文體在寫法上有一種很明顯的特徵——託物言志,這一點是和上面說到的

議論性相通的。從事件上找到它的深刻性,帶有以小見大的特點,但更多的重點在議論的內容上,一般都是表達對某事物的喜惡贊貶。

例如《愛蓮說》就是明顯的讚美蓮的高潔,表達自己的高雅追求。《師說》就是批評當時的不良的拜師社會現象,讚揚樂於從師的風尚,是作者不顧世俗看法的人生態度。

師說

《師說》的具體寫作思路講解

那一篇好的“說”文體應該怎麼寫呢?我們從《師說》這一篇經典的文章入手看一看他的寫作思路是如何展開的。

韓愈是直接提名了他的議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論點的直接推出,需要事件的支撐——批評當時“師道之不傳”和“士大夫恥於從師”的社會現象(反面),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的言行讚美從師之美(正面)。先議後敘,最後韓愈才寫明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這種遞進式的結構使文章具有嚴謹性,整體思維嚴密。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議論型寫作手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裡韓愈先是提出問題——什麼是師,為什麼要拜師;分析問題——社會恥於從師的不良現象;解決問題——應當學習孔子等人不恥下問敢於從師。最後較結構上的多餘一點就是背景的介紹。

古代表明自己觀點的文體?手機使用者夜籟人靜tw332021-07-25 21:44:24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頌公德的文字,叫做“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B、“說”,在古代是一種表明自己觀點的文體,比如《馬說》《黃生借書說》《愛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