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奚姓輩分排名?小峰峰侃球2019-06-16 13:52:39

浦東召稼樓是姓奚的聚居的地方,他們稱呼住處為宅或堂,它的取名方法,大致是按住處的地理方位稱呼的有東南宅、西南宅,按住處的正廳中央掛的橫額來稱呼的有人瑞堂、純佑堂、資訓堂、禮耕堂,根據房主人給住處題的雅名來稱呼的有梅園(平壽堂)、綠野(恭壽堂),另有兩處:一處是東南宅分出的(寧儉堂?),戶主是盲人,叫蓀伯;另一處戶主是奚世餘(可能是諧音)字翰波,以上已有十所住處,在鄉下蔣家橋附近還有老奚家宅和小奚家宅。在小小的地盤上,居住著這麼多姓奚的,因此是當之無愧的望族。清光緒《南匯縣誌》:“跨王家浜為市,商店六七十家,居民約百餘戶,水道四通,航行方便。奚氏列第相望,書香不斷,稱望族焉。”

奚家祠堂在召稼樓西、西經剛廟東、王家浜北岸,在祠堂西側跨王家浜的石橋叫祠堂橋。從杜家行方向東來的船隻過了談家港橋,再過祠堂橋便認為進入召稼樓境內了。奚家祠堂在過去是有活動的,其主要內容是祭祖宗、修家譜,在1949年前,聲播在家中看到奚氏代代相傳的世系表(只列出男性的名字),遺憾的是沒有重視它保管下來。這張表估計是西南宅的奚挺筠(世字輩)構制的,對歷史知道比較多的是他的孫子家澤(字沛然),可惜他已過世,不知他的親屬是否還保留這張表?奚氏家譜被誰保留了下來?作為奚氏後代,企盼他們的出現。

奚家在召稼樓採用排字輩分長幼,各人的輩份含在自己的名字中。字輩的順序見於掛在祠堂裡的一副對聯:“世紹家聲、敦仁樹德、學承祖志、崇本培基”十六個字。在聲字輩中年齡最大的是聲鏘(女)字佩鳴,年齡最大的男性是聲振(1928年生),在敦字輩中年齡最大的是敦復(女 1948年生),年齡最大的男性是敦源(1952年生),寓意源源不斷,子孫滿堂,隨著形勢的變化,敦源上學時改名志剛。

我家世居人瑞堂內,人瑞堂有三進,正屋四十五間(側廳、廂房、羽屋均未計在內)。

人瑞堂的第一代主人是誰?據聲振和我知道的應該是寶輪公或素卿公,他倆誰是父誰是子,我們無法查考,為子的可能是人瑞堂的第一代主人,他是我們的高祖父。

高祖父是南匯縣顯要人物,人瑞堂正牆門間(第一進居中的一間)裡,陳列迴避、肅靜等硬牌。南匯縣新任縣官都要來拜訪的。清朝七品以上官員,因退休或病退或守孝等原因還鄉,可帶儀仗回家。我家祖先誰當過七品以上官員?我們企待家譜來揭底!

高祖父有三個兒子,分家時老大世榮(我的曾祖父)住人瑞堂東半部份,老二住人瑞堂西半部份,老三出宅,住原人瑞堂糧庫地基上新造的資訓堂(資訓堂稱新人瑞,原來的稱老人瑞),可見高祖父實力雄厚。高祖父有良田八千畝,在各地開有典當八爿,在上海開振源錢莊,是獨資經營的無限責任公司性質。由於三兒子用虧了十萬兩銀子,造成錢莊倒閉,債主紛紛到召稼樓討債,只能賣去周浦、新場、大團等鎮上七爿典當,礙於面子本鎮的一爿小典當仁裕沒有賣,還賣掉大批良田,湊上大部份動產如現金、首飾、古玩、字畫等,才還清欠債。此後分家,大房世榮(曾祖父)分得良田一千畝。

世榮(1864年生)字子欣、號雲東,原配秦氏,上海豫園為秦家祠堂,老家在陳家行,墓前有石人(翁仲)石馬,這在浦東是少有的。

曾祖父樂善好施,川沙的親戚黃炎培(1878年生),幼年家境不太富裕,曾祖父把他帶在身邊培養,就讀於人瑞堂奚傢俬塾,直到他認為學業有成,便叫他參加鄉試,果然一試便中秀才。他後來考中了翰林,二十世紀20年代初率先提出開發浦東。解放後曾任政務院副總理。

曾祖父的書法、篆刻和國畫是很有水平的,1893年他30歲時編輯自刻印《退穎盦印存》一冊,1914年他51歲時,編印自刻印《鑄古盦印存》六冊,內中有幾枚印章仍儲存我處。他喜歡古董,曾因得一古董為自己起了一個號壽郙,刻了一個相應的圖章,這圖章現在還被我收藏著,這件古董傳給了他的長子。晚清倪繩中《南匯縣竹枝詞》稱“奚姓文人三絕如,吉金山水子欣書。更看燕子詩詞妙,無愧囊中錦繡儲。”後二奚指的是同出召稼樓,同時期,並“浦左首富”之家的奚世榮和奚囊(奚燕子1876-1940)。

曾祖父原配生四男二女,續絃姚氏生一男二女,二子早逝未成家,只列四房。長子曾考中秀才,分家時出宅,賣禮耕堂第五進的東半部份,次子紹典字漢銘住人瑞堂第三進的東半部份,稱東二房,老三與老四分別住人瑞堂的第二與第一進的東半部份。

《上海通志》副總纂、《上海縣誌》王孝儉主編說:“召稼樓完全可以扛起‘浦東文化’的大旗”。開發浦東是國家的重大決策,開發當然包含文化的開發,上海市閔行區決定將召稼樓作為歷史文化風貌區保護和規劃建設。這使我們興奮不已、感激萬分!歷史文化當然包含家譜這類記事史料。我是召稼樓奚姓的子孫,雖然我現居江蘇鹽城,我在召稼樓還有房產,我心還是在召稼樓的。我在這裡已有樹字輩的重孫,我必須告訴他們我們的祖先在哪裡,因此懇切盼望奚氏家譜的出現,手中存有這家譜的各位人士,請你滿足我們的期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