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農業部如何用預測報告影響農產品期貨定價權?趣投吧外匯社群app2018-09-11 10:46:45

美國以首屈一指的農業生產大國的身份,控制了農產品生產的源頭,並透過農業部報告這個支點,以“供需關係”為槓桿,撬動了世界農產品期貨市場,從而實現了大宗農產品的“定價權”。美國在大宗農產品上這種“我生產、我控制”的戰略,其根基可說是非常穩固;任何想要透過金融市場上的“搏殺”,來奪取美國根植於生產和儲存的“定價權”的企圖,都是非常危險的想法。

“定價權”只是一個定價體系的外在表現。美國農業部報告攪動市場,也只是定價體系的一個環節。土地、灌溉、種子、化肥、儲存、運輸、乃至農業金融等等,都是定價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國農業部報告失真,其影響對市場參與者是一視同仁的。有準備的從中獲利,如豪格拉德女士;無準備的則遭受損失,如中糧糧油。中國在國家層面上缺少對全球戰略性資源的生產、儲存、運輸、以及定價的研究。如何避免或至少減少農產品期貨市場波動對中國可能造成的損失,從治標到治本,自有廟堂之上的肉食者謀之,筆者就不在此贅言了。

美農業部如何用預測報告影響農產品期貨定價權?

紐約對沖基金經理質疑美國農業部資料而獲利[1]

2012年夏,美國中西部大旱,災情直逼曾造成780億美元損失的80年代大旱[1]。同年5月,坐落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的對沖基金Galter的創辦人和首席投資官蕾妮·豪格拉德(Renee Haugerud)女士,也度過了令她煎熬的三週。

豪格拉德在該年3月替她掌管的基金下了注,賭的是玉米期貨價格會上漲。隨著災情的日益顯現,她理應感到高興才對。但5月10日美國農業部的一份報告卻預測,玉米將因創紀錄的種植面積而獲得大豐收。這份報告使得玉米期貨價格應聲而落,全月下滑12%。

依照慣例,美國農業部會按固定日程釋出大宗農產品的資訊[2],包括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農作物和家畜產量,以及大宗商品銷售活動的資訊。5月10日的種植面積報告只是其中之一。

面對農業部的“權威”報告和急劇下跌的玉米期貨價格,對沖基金們紛紛平倉止損。但有兩個原因使得豪格拉德決定堅守陣地。第一,美國環保局才在同年4月規定,2001年後製造的汽車所使用的汽油含乙醇量,將從10%上升至15%,這增加了對玉米乙醇的需求量;第二,如果美國農民們真的如農業部報告所說的那樣種植了創紀錄面積的玉米,那他們必然使用了平時不用的貧瘠土地,其新增玉米供應量不會如農業部報告預測的那樣多。

豪格拉德的第一個理由其實是業內常識。作為美國糧食和能源總體戰略的一部分,用作燃料乙醇的玉米數量逐年上升,到2011年已達總產量的約40%[3]。2011年,美國玉米消費的具體分佈為:40%用於燃料乙醇,13%用於出口,36%用於美國的飼養業,剩下的11%用於其它各種用途(見圖1。注:這些資料經常被美國農業部調整,調整的資料不僅涉及到最近一兩年,甚至四五年前的資料也可能會有高達數億蒲式耳的大幅度調整)。換言之,美國2011年作為燃料乙醇燒掉的玉米,是其投放國際糧食市場的玉米的3倍有餘。“玉米乙醇”成為美國農業名符其實的三峽大壩——國際糧食市場的供需關係是緊是松,靠此閥門調節足矣。

美農業部如何用預測報告影響農產品期貨定價權?

圖1。美國玉米分項消費圖(1987-2017)(單位:十億蒲式耳。十億蒲式耳玉米相當於2540萬噸。)

豪格拉德的第二個判斷,則來自於她獨特的家庭背景。她成長於明尼蘇達州菲爾莫爾縣的農場和森林之中,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喂牛。她父親在當警察的正式工作之外,還兼職當農民。豪格拉德5歲時,有一次她父親帶她坐上了一架單引擎飛機,從空中檢查她家的玉米地,同時向她解釋一個投資者如何可以透過期貨交易所,出售他並不實際擁有的玉米。“我被徹底地迷住了”,豪格拉德回憶說。

美農業部如何用預測報告影響農產品期貨定價權?

更多外匯、期貨資訊、加密貨幣資訊、 應用商城搜尋下載“趣投吧”APP檢視

趣投吧-一個有溫度的黃金外匯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