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了1942年下半年,蘇德雙方綜合國力發生了劇烈轉折?雪中白鵠2018-02-15 09:41:15

這個轉折其實在1941年冬天就逐漸顯現,到1942年底時量變形成了質變,戰爭的走勢才發生了重要變化。

首先,莫斯科戰役使得德軍的精銳部隊損失很大,其中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兵白白在前線凍死,後續即便透過訓練補充恢復了部隊的人數,但整體的戰鬥素養其實很難短期內得到提升。

其次,蘇軍由於之前斯大林的大清洗元氣大傷,部隊戰鬥力較為低下,這也是開戰前半年就損失超過300萬蘇軍的很重要的原因。但是由於戰爭的推進,部隊在戰鬥中成長很快,尤其是原本具備才幹的高階指揮官由於戰局的因素被斯大林重新啟用,使得部隊不再是群龍無首的狀態,單隻部隊的戰鬥力與德軍相比即便仍有差距,但這個差距也在快速的縮小。

第三,蘇聯處於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優勢在戰爭中較好的體現,整個國家透過工廠東遷,全部國家戰爭機器滿負荷開動,使得武器裝備的損失得到了很好的彌補;而德國在1942年時還沒有戰爭會失敗的意識,工廠生產效率也沒有達到最高,等到施佩爾掌管時生產效率才逐步提升,但那時盟軍的戰略轟炸已經開始,為時已晚。

第四,蘇軍可以把全部軍隊集中對付德軍,由於日本已經和美國開戰,不可能分兵攻擊蘇聯遠東,所以蘇軍駐在西伯利亞的精銳部隊得以返回莫斯科前線參與戰鬥;反觀德國,不僅分兵北非攻擊英國,而且在歐洲其他地方也需要維持相當數量的部隊進行守備,把本就少於蘇軍的部隊再次分散。

第五,美國對蘇軍的戰略支援。雖然不能完全確定美國軍事援助大規模產生效果的真正時間,但是蘇軍至少從士氣上不再持續衰減了,美國站在了他們的背後使得蘇軍官兵計程車氣肯定得以提振。而戰爭最為關鍵的其實並不是武器裝備,而是士兵乃至國家計程車氣,蘇軍透過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以及美國加入戰爭等事件,部隊士氣觸底反彈,德軍再想復現基輔合圍那種完勝的場面依然不可能了。

綜上,蘇聯透過自身的努力,以及外部條件的巨大變化,終於由量變演變為了質變,而德軍則開始了下坡路的過程,雖然竭盡全力試圖逆轉,但最終依然難逃失敗

為什麼到了1942年下半年,蘇德雙方綜合國力發生了劇烈轉折?立志成蟲2018-02-16 13:19:07

蘇德雙方的綜合國力不是發生了轉折,而是本來就不在一個級別上。德國入侵蘇聯之初是因為做了精心的準備和高水平對計劃的落實執行還有各種資源可以消耗。蘇聯則是因為缺乏充分準備和自身的問題導致運轉效率低下。所以開戰之初德軍長驅直入“戰果輝煌”,蘇軍節節敗退損失慘重。德軍憑藉突然性和“閃擊戰”的完美髮揮只能得逞一時。戰線穩定在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形成反覆拉鋸爭奪的對峙局面,德軍“閃擊戰”的優勢蕩然無存,雙方拼的是實力資源的消耗。蘇軍的運轉效率得到了加強,戰爭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了,長此以往德國是熬不過的,再說美國又大規模的援助了蘇聯。順便說一句,不少美粉總是過高估計了美援的作用,認為無美援蘇聯會失敗,美國也大規模的援助了英國,英國怎麼不向歐洲大陸發動反擊?還不是英國陸軍規模實力太差。戰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是二戰把蘇聯從一個臃腫的大胖子打成了超級肌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