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我是地瓜呼叫番茄2018-10-02 23:43:23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當時的背景。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

第一,社會矛盾的激化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明朝末期資本主義萌芽,大部分的財富、土地都集中在小部分的商戶以及官家手中,農民以及手工人人口占大部分,得到的資源卻極少。等到天災橫行,農民被逼債、催糧稅,就無法生存下去。許多的農民成為了無產的流民,特別是北部、西北部的農民,等他們乞討都無法存活下去後,就打、砸、搶所經過的農莊富戶。由此,使得富戶更加痛恨流民,愈加施展暴力處理流民問題。遭受更猛烈的打擊,流民也更加憎恨富戶,從此,富戶和流民矛盾更加激烈,社會已經不安。可是沒有得到明朝皇帝有效控制。

第二,皇權被禁錮,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根本施展不到位,甚至到了下面,全部被下面官員分走大半。

第三,文臣朋黨攻訐武官,還大肆斂財。

明朝時候,邊境駐軍的所有的軍餉、糧草、軍械等軍用物資,俱由所在地的上級文官派人押送,這沒有起到監督武官的作用,反而給文官開了斂財的便利之門,讓他們放心地層層貪墨。軍用物資和軍糧等,能有六成送到武官手裡,那就是“盡責” 的了。這樣的情況,文官對天下君民將兵的解釋就是——漂沒。何謂漂沒,也就是說那少了的四成,並不是他們文官“拿去”,而是路上“損耗”了。

據說毛文龍在東江,每年給他軍用十萬銀,到他手上滿六七萬,其餘都‘漂沒’。這是他們私底下約定俗成的。由此可見當時文官的貪婪。要知道,毛文龍當時還是忠心為明朝的,可是那幫文臣竟然枉顧國家邊境安危,向軍備軍資動手,可想而知他們貪婪又自私。此外,他們對武官還極度貶低。地位低的文官能對地位高的武官呼來喝去,根本無一點尊重。時間一長,有點血性的人都能憤怒。何況軍將?恐怕軍將心裡不止憤怒,還寒心吧?他們辛苦賣命,守著邊疆,可又得到什麼?於是,武官不再奮力殺敵,而是有了無所謂或者逃離的心態。這樣一來,明朝邊境如同虛設,如何能保得明朝平安?說來也是文官卑鄙自傲,覺得讀書高於一切,其他人在他們眼裡都是螻蟻。

第四,宦官要依靠皇帝而存在,所以很大程度上還是忠於皇帝的,不過因為不能完全得到皇帝的信任,最後被崇禎帝消滅,至此東林黨文臣完全牽制皇帝,政策完全利於朋黨。等到崇禎帝發覺東林黨的危害時,明朝已經落敗,毫無挽回機會。只能吊死在自家後山。

第五,天災頻繁,人禍緊隨其後。

明末幾十年剛好是小冰河時期,相繼出現夏天極旱、極澇的情況,冬天則是極為寒冷,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欠收,農民吃土吃草都熬不下去,要麼等死,要麼造反。因此,人禍從此處出,又反過來禍害稍後一點受災的地區,如此進入死迴圈。當時明朝政府國庫都已經搬空,崇禎帝的小庫房也是空如臉蛋,問岳父周奎借銀子發軍餉來抵禦敵侵,但是富豪國丈卻分毫不借。崇禎帝能怎麼辦?自己的乞丐兵只能餓著擋敵人了。結果可想而知。坐看江山塌啊。

在這種情況下,明朝還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內有農民起義連綿不斷,農民起義軍力量強大,各地起義風起雲湧,難以對付。特別是闖王一支,人數眾多,戰略得當,撫民安民,深得人心,一路勢如破竹,最終打破北京城。外有滿清虎視眈眈,滿清強大,牽制了明的軍事力量,才導致鎮壓起義兵力不足。而那些東林黨等諸文人,他們根本就沒想過和崇禎帝一起把明朝扶起來。他們仗著自己認得幾個字,就把祖宗仁德餵了狗,眼看明朝江山倒,他們個個聰明地另擇其主而已。

總之,明到後期,內憂外患,重疾纏身,滅亡是必然的。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老孫的火器工坊2018-10-03 19:53:50

人口過億卻多是隻想安生過日子的普通老百姓,在民族國家興起之前,對於人民來說,王朝更替、誰當皇帝,這都不是他們該關心的,能不能好好過日子才是最主要的心思。

滿清入關後,因為剃髮令的緣故,也是惹得漢家百姓起義復漢。後來滿清皇室一方面用刀槍血洗反抗的漢人;另一方面恢復科舉,籠絡讀書人。可以說是軟硬皆施,最終是壓住了漢人的抵抗。之所以反抗,就是干涉到了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但是多數百姓還是貪生怕死的。所以當反抗被鎮壓後,反抗的有民族尊嚴的漢人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希望安生過日子的也就做順民了。當大清基本上一統天下之後,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日子過得不錯,又為什麼要反叛呢。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

至於明軍為什麼打不過清軍,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缺餉。明代的兵是募兵,從成祖皇帝的三大營時代開始,募兵就已經佔據了主力的位置。募兵說白了就是職業軍人,當職業兵的靠的就是軍餉維持生計。明末政府財政崩盤,皇帝和內閣拿不出錢來給遼東的軍兵發餉,幹活不給錢,誰還會好好幹活呢,你指望那時候的兵有今天的為國家而戰的覺悟?不存在的。反觀八旗,窮的不行,不打仗就餓死,打了活下來就能有錢有糧,所以八旗軍基本上都是玩了命的打仗。一邊玩命,一邊逃命,你這怎麼打的贏。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

遼東的兵還是大明的精銳,南方的軍隊就基本上都是兵油子了。農民起義犯不到他們,軍餉虧欠,訓練不及,跟清兵打起來更是完蛋。因此八旗和南明的福王政權一碰,弘光朝死的死、降的降。後來和唐王魯王政權對戰,用的多是明朝降軍。那為啥明朝軍隊投降清朝了戰鬥力反而上來了呢,因為發軍餉了,而且還可以破城之後搶錢搶踉蹌娘們兒,這戰鬥力自然也就高了。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夢香寒冰2018-10-03 07:21:46

明朝後期國力不如滿清原因很多,不多敘述,因為就結果來看,明朝統治期間,疆域覆蓋南海諸島,包括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大清可沒做到。而大清國門,就是從海上被攻破的。

但是說大明軍力不堪一擊的,明顯看的是中文材料。誠然,大清軍力主要對付蒙古,平定南明疆域主要是明軍自己。但是清軍八旗軍也全線出擊對付過明軍,這就是大明雁北軍,駐紮在大同的明軍邊軍,此戰打了一年,清軍險勝,可見明軍不是不堪一擊。這個記載蒙文材料很多,看不懂蒙文看看中國蒙古族或者維吾爾族同胞用漢語寫的這段時間的論文,中國的論文政策是任何人都要發論文,而這個歷史少數民族同胞的文獻記載比漢族的多得多。而漢族基本沒有,指望東林黨那些人為大明從南方遠赴北疆那是白日做夢,他們沒那個能力。

明軍主力,比如以吳三桂為首的三順王軍,後來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主要原因就是這一戰——這一戰中,姜鑲以大同邊軍,將清軍主力困在山西,天下大明有四分之三領土,吳三桂等按兵不動,連穆斯林夥伴在甘肅都增援明軍,可是明軍中央軍沒有派出一名援軍來支援大同雁北軍,自此明降軍心灰意冷——大明你自己天下你自己不安心,等著別人給你打,算什麼?畢竟朱明王朝是歷史上北伐唯一成功的皇族,永曆不作為北上,不是打不過,就是不敢打。自此漢人離心離德。

當然,姜鑲失敗和順治運籌帷幄有關。看結果就知道,吳三桂在順治朝沒叛變過,他叛變是因為康熙,可見康熙千古一帝浪得虛名,就御下之術康熙比不過順治。不說別的,順治的滿漢全席政策,足以讓他位列中國古代皇帝第一序列。因為滿漢全席是古往今來中國最頂級國宴和禮餐,是儒家文化與傳統禮儀與中國民俗餐飲文化的最頂級融合,後來清朝只是在完善而已。順治的滿漢全席政策讓天下漢人歸心,姜鑲打不過也沒辦法。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笑似花解語ID2018-10-03 09:56:42

大清帝國滅了明朝

是先進滅了落後,具體可以看我空間影片

有一份明清武器對比的影片,可以看出當時的差距有多麼大,另外明朝很沒有骨氣的,崇禎逃跑失敗自殺就不說了,單單80萬人因為懼怕,向區區一萬清軍投降,簡直笑掉大牙。

50多人的倭寇一路從浙江殺到南京城下,殺約5000餘人死亡,大明12萬多大軍因懼怕不敢出戰,老百姓自發抵抗慘遭村,官方不敢營救,之後殺良冒功,已經達到了無恥的地步。

每段歷史都有書明確記載,我下面截圖只是明朝失敗,黑暗的冰山一角,請欣賞。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

人口過億的明朝為何亡於滿清?明朝後期為何軍力不堪一擊?蝣之羽2018-10-03 12:06:26

明有上億人,可天下不是這上億人的,是朱家的,百萬皇族,佔據了天下一大半的財富,可在危機關頭,連點錢都不捨得出,更沒聽說哪個皇族戰死沙場,自已的天下自己不保,讓沒錢沒權的老百姓去保,不亡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