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宰相與相國的官職差的多嗎?哪個權力更大?泰山人19632021-05-15 14:25:03

宰相不是職務。是別人對朝庭中權力很大的人的稱謂,是一個人在朝中“地位”的體現。歷史中沒有一個人被皇帝封為宰相的。相國起源於戰國時期的晉國。是朝中權力最大的官。西漢初年還有這個職位,後來因權力太大就取消了。在各諸侯國中還有這個職務。至於這倆“職務”誰權力大,無法比較。

在古代宰相與相國的官職差的多嗎?哪個權力更大?四川達州人2021-06-08 00:35:02

當然是相國權力大。

宰相是協助君主行政的若干人。

宰:主持。相:相禮之人。

事實上,宰相只是統稱,除了遼國使用宰相這個名稱外,其餘朝代沒有宰相這個正式官職名稱。

比如,北宋可以稱呼宰相的,最多可以有十幾個人。

相國≈丞相

丞相是百官之首,是具備決策權的國家政權第一人。比如秦漢及以前的丞相才是真正的

行政第一主官。

漢武帝殺的丞相非常多,就是因為權力太大。

後面漢武帝創立大將軍的中朝制,自己控制的侍中作內朝,與丞相領導的外朝進行權力平衡。

而東漢之後,中國實際已沒有丞相(剔除曹操這種)了。

宰相的變遷

東漢將丞相一分為三,司徒領行政,司空管監察,司馬/太尉管軍事,丞相權力被區塊分割。

魏晉時期,三公虛化。錄尚書事,已經成為了宰相的標配,沒有這四個字,只是空頭的三公。

隋唐創立三省六部制,從行政流程上分割丞相權力,中書省負責備份諮詢,初審奏摺,草詔,實際就是皇帝秘書處。門下省負責稽核。尚書省負責執行。

此後,宋代基本延續。

因此唐宋時宰相更多。唐代中書令,門下侍中,加尚書左右僕射是2~4名宰相。後面增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是宰相。

宋代宰相更多,中書令、門下侍中等之外又增加若干:參知政事。

因為宰相多,實際權力反而下降了。所以皇權相對還是擴張的。

明代,朱元璋廢除中書省與丞相(實際是左右中書令),降門下省侍中為六科給事中(7品官啊),自己親領6部。形成了皇帝+丞相的體制。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可以處理龐大繁雜的行政事務,所以明成祖創立內閣,協助處理事務。

中書省這個機構,就實際復活了,內閣與中書省的功能基本相同:

初審奏摺,草擬處理意見(貼黃),呈遞皇帝(或司禮監)批紅,移交六科給事中稽核,傳遞六部執行。

唯一區別是,內閣大學士級別只5品。

清代,內閣大學士晉正一品,協辦大學士從一品,內閣行走是兼職。雍正時乾脆在內閣之外建立軍機處,實際分走內閣的貼黃與草詔權,內閣只剩下諮詢,整理文件,發出詔書等。但內閣+軍機處,還是等於明代的內閣。

所以,明代內閣首輔等於中書令。其他人等於參知政事。清代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擁有完整的中書省職能),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半個中書省+執行權)等於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