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石墨烯電池抗寒嗎? 匿名使用者 1級 2020-02-17 回答

科普一下:

1、石墨烯電池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其本身還是鋰電池或者其他介質電池。

2、石墨烯是一種超級薄的材料,本身是不能儲存電能的,它主要用來把電池的兩極的材料分開,電子可以非常輕易穿過,也就是電池的內阻會非常小,也就是為啥其充電速度快的原因。

3、瞭解了以上的知識,大家也就知道了,同樣體積的石墨烯電池,其容量不會有太大的優勢,甚至還有劣勢,因為要設計快充的電路。所以使用石墨烯電池就可以待機十天半個月是不可能的,個別變態設計除外!

4、石墨烯電池的主要優勢在於其使用壽命和充電速度。經過試驗測試,石墨烯電池2000次充放電衰減率15%以內,同比普通鋰電池約40~80%,充電速度5000毫安時的半小時可以充滿,如果電路設計合適,理論上可以5秒以內充滿,但充電速度的瓶頸不在於電池本身,而在於充電器和充電線纜,要達到這麼大功率,對電源傳輸線路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不懂的不要誤導老百姓了。。。。。

華為的石墨烯電池抗寒嗎? ⒎零八落 1級 2020-02-17 回答

近幾天來,華為推出了其新的“高溫長壽命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技術,受到廣泛關注。然而與此同時,華為自己的宣傳中也夾雜了大量的民間媒體的添油加醋式的渲染。筆者認為華為取得了研究進展值得祝賀,但是有必要追本溯源,還原技術的本來面目,並客觀分析這些技術對工業應用以及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這則新聞很有意思,民間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讀,比如以後手機20秒充滿電等等。然而我們看看華為自己的官方介紹,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從網址可見,技術英文名叫graphene assisted li-ion battery,如果翻譯出來,連“強化”(reinforced)都不算,如果直接翻中文,“輔助”(assisted)更確切。注意,這是華為自己說的,不是筆者在附會。 2) 改善效能的三方面:在電解液中加入特殊新增劑,除去痕量水,避免電解液的高溫分解;電池正極選用改性的大單晶三元材料,提高材料的熱穩定性;同時,採用新型材料石墨烯,可實現鋰離子電池與環境間的高效散熱。 a) 實際上,只要是在電化學行業中學習過的人都知道鋰電電解液中加入新增劑,抑制水,是最基礎的解決問題的通用和必須的做法。而為了改善電解液在高溫/低溫下的效能,都有相應的新增劑,這個改進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但是離驚喜還有點遠。 b) 改性大單晶三元材料,該材料的應用可以降低比表面積,減少副反應,高溫漲氣會好很多,因此對於高溫效能有貢獻。但是該路線也相應的犧牲了一些其它效能:大尺寸單晶過長的擴散距離,勢必削弱電池的擴散-倍率相關效能,因此該款電池距離快充的需求只會比普通電池更遠,而不是更近。 c) 石墨烯促進散熱。華為一直非常重視石墨烯,相關新聞不絕於耳,然而在這麼一個大突破的新聞下,華為只寫了石墨烯用於散熱,並沒有寫其可以用作導電劑,或者電極活性物質。實際上,石墨烯高導熱的效能是公認的,製成的高效能散熱膜也有很強的推廣意義。 對於這三點技術可以分析一下:大單晶三元材料更是國內外有相當多的實驗室早在關注,三星、松下等企業都有研究及專利申請。石墨烯散熱則是石墨烯業內最常見的一個應用思路。所以此項創新更接近於工程整合上的進步。 3) 以上三點合力,得出了該電池的效能:“高溫環境下的充放電測試表明,同等工作引數下,該石墨烯基高溫鋰離子電池的溫升比普通鋰離子電池降低5℃;60°c高溫迴圈2000次,容量保持率仍超過70%;60℃高溫儲存200天,容量損失小於13%”, 李陽興博士表示。 總體來說,以上三個技術在電池業內,其實都不罕見。新增劑最佳化有很多學校、實驗室已經試驗過。 由上可見,該電池主要是高溫效能產生了突破,穩定性和壽命有很大提升,華為自己也表示該技術主要可以向高溫嚴酷環境下推廣,但是這與手機、電動汽車領域關注的重點恐怕相距較遠,反而是和現在剛剛開始興起的儲能產業有不少的聯絡。 當然,接下來,華為宣佈了自己的快充方面的計劃,因此很多人在推測華為本次的技術會助力快充,實現大家期盼的“充電一分鐘,續航好幾天”的目標。然而根據業內人士的廣泛共識,這恐怕有些脫離科學實際。 華為此次公佈了研究進展值得鼓勵,“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用法相比於之前的“石墨烯電池”的改變也耐人尋味。該技術在高溫下的效能是比較好的,然而華為此項技術是不是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是否有中試放大能力,放大後綜合性能、成本等方面是否還能保持也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電池量產並非易事,華為的電池一直是由atl、欣旺達等企業供應,我們也希望華為可以在電池領域裡取得像其在通訊領域裡同樣的成果,引領中國製造的發展。 民間媒體的愛國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無限制的解讀和引申該技術的意義恐怕並不可取,技術上的進展,交給技術圈的人去評判,總體來說仍是對於社會負責,對於社會公共資源浪費最少的選擇。此外,對於製造業與技術的進步,我們更應該多一份執著踏實,少一些炒作與浮躁,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技術更上一層樓,早日讓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