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合約崗

地產小黑| 崗位解讀系列

入職心儀地產的秘訣在這裡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成本合約崗的具體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A:

成本合約崗在專案推進過程中主要負責對

合作商的管理

專案成本控制

招標、過程與結算及物資管理

主要有五個板塊——

合作商管理:

合作商的考察、引入、儲備、投標單位評價入圍以及過程評估、履約評估、定級;

成本管理:

專案目標成本編輯,動態成本控制;專業工程成本測算及最佳化(總包、精裝、門窗等等招標的);

招標管理:

前期階段、開工階段、預售階段、主體樓棟階段、竣備階段所涉及的招標、定標;

過程與結算管理

:施工過程中製作糧單進行進度款付款,變更管理及工程完工後的結算,過程中對於現場履約風險把控,商務談判;

物資管理

:集中採購品類的計劃鋪排、合同簽約、付款與結算、集採單位管理。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土木專業同學進成本合約崗,專業知識能派上用場嗎?需要補充哪些方面的專業知識?

A:

土木專業很適合進入成本崗,土木工程的

現場施工工法工藝及工序

讀圖能力

邏輯分析能力

恰恰是合格的成本崗所必要的技能。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為什麼有的地產公司單獨設立招採崗?“招採崗+成本崗”的運營模式跟單設成本合約崗有何區別?

A:

單獨設立招標、採購、成本等崗位與合併的“成本管理或合約管理”是目前房企常見的兩種架構。

兩種模式

各有優劣

單獨設立意味著各崗位更加專業化標準化。

優勢在於對公司管理可以更加高效,準確及專業。而對個人則更加專業化,更深入把控某一專業或某幾個專業。

而不足的是同屬成本條線,崗位之間會增加一定溝通協調事項,

對於個人後期的發展則相對不夠全面。

不加區分,設定成本合約崗優勢在於對公司

整體運營更加全面,內部決策迅速。

人才成長與培養更加快速。對個人可以接觸多個板塊,

快速成長

不足則在於公司定標質量、成本

準確度易有一定下降

個人發展容易基礎不牢

,缺乏專業性。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成本合約崗人才畫像是怎樣的?哪些能力和品質最重要?

A:

主動性、邏輯分析,溝通協調能力,責任心,風險意識。最重要的是

主動性、邏輯分析與溝通協調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成本合約崗小夥伴常駐公司還是工地?工作地點的區別是由什麼決定的?

A:

看風格與崗位,專案成本經理或專案QS一般需長期或每週幾天專案辦公室駐場(部分公司要求全程駐場)。

平臺類工作(合作商管理、招標崗、物資崗)更多是在公司辦公。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合約成本工作中有哪些常見的溝通難點?一般採用何種解決思路?

A:

例如與設計部的出圖時間、出圖質量溝通,目前地產快週轉、工期緊的節奏要求設計部方案到出圖時間越來越緊張,且方案變動調整頻繁。

因此設計出圖時效性、完整度、準確度以及成本適配性常常出現不能滿足招標需求情況,招標難度也加大。

解決思路

主動配合上游部門工作,方案階段參與成本測算,避免超支風險。

整合以往招標中常見圖紙疑問及錯漏,提醒設計同事避免類似問題出現。

做好招標策劃,與設計工程崗溝通明確圖紙需範圍及深度,提前預判圖紙最晚定稿時間並做好風險預控。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工作中什麼時候感到最心累?什麼時候最有成就感?

A:

前人留下的坑,後人來填補時候最為心累,尤其結算階段前期過程資料缺失,人員更換時。

目標成本批覆,成本最佳化,總包定標,示範區的快速定標,專案全過程無風險的竣備,完美入夥

……對於成本崗來講都是有成就感的事。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日常會跟公司哪些部門打交道?

A:

成本作為專案的串聯角色,與各個部門都會有交集。與

設計、工程崗溝通協調事項居多

瞭解設計邏輯,工程關注點,業務線之間互相補位

都是比較重要的。

但成本要堅守底線,保證配合專案快速開展的同時

遵守成本制度

,才能讓專案又快又好的發展。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日常與諮詢公司是如何配合的?

A:

諮詢公司作為解放成本崗一部分工作的夥伴,要合理利用,做到相互共贏。

首先要做好任務分配,定規矩,公司制度、計量規則以及任務傳達到位。

同時透過其專案經理、駐場爭取諮詢更多的平臺資源。

建立考核機制,定期與其公司層交流相互瞭解專案需求及計劃,注意駐場諮詢與其平臺的分工平衡性。

小黑探崗 | 成本合約崗二三事

Q: 進入合約成本崗工作後,在思維、心態、日常生活等方面會有哪些提升?

A:

最最重要的就是

習慣嚴謹性,邏輯性思考

設計可以天馬星空,工程可以趕工期、保安全質量。而成本要考慮

如何用合理的成本合適的單位去滿足專案各業務線(設計、工程、營銷等)的需求。

每一種設計方案乃至某一型號產品是否適用?成功案例?是否有最佳化空間?市場承建商水平?價格合理性?是否有審計風險或廉潔性問題......

當然遇到事情(工作或生活)習慣去懷疑去提問也成為了很多成本人的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