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部膠捲相機是鳳凰205-A,第一卷膠捲是上個205-A使用者留下來的

Color plus 200

,2017年2月11日這天我開始了膠捲攝影。

時間要推進到2020年2月11日,我拍膠捲才算滿三週年,但是以我現在拍膠捲的速度,這三個月的時間並不妨礙我的資料量化。因為可能到了那一天,我還沒買新的膠捲。如今精力和中心都慢慢不在這上面。

成本

膠捲購買成本

將近三年43卷膠捲的購買成本是多少呢?¥1034。76

2019自我量化:快三年拍了43卷膠捲,拍膠捲的開銷是多少?

可以看出我買膠捲的頻率不高,17年每個季度都有購買,18年下半年開始膠捲購買頻率變低,18年Q3、Q4兩個季度和19年的Q2、Q3、Q4都沒有膠捲購買記錄。

膠捲衝掃成本

因為寫這篇文章的前半個小時,剛剛把手上僅有的膠捲送出衝掃,所以手上沒有膠捲存貨,衝掃的數量等於膠捲購買的數量。43卷膠捲的衝掃成本為¥895。4

2019自我量化:快三年拍了43卷膠捲,拍膠捲的開銷是多少?

我沒有想到膠捲的衝掃成本和購買成本原來相差並不多。我衝掃膠捲全部是淘寶上買的委託衝掃服務,所以這個價格還是算上寄出膠捲郵回底片的成本。對比膠捲購買的圖表可以看得出18年Q2是我拍攝膠捲的高峰期,從那之後拍攝頻率和數量就一路下滑。

器材成本

我購買過的器材成本總共是¥3595。06,減去賣掉DL-510和

鳳凰205

-A回本的金額,最後得到的總成本是¥3098。06

2019自我量化:快三年拍了43卷膠捲,拍膠捲的開銷是多少?

耗材、配件成本

如果膠捲拍攝得多,或者沿襲數碼相機的使用方法,耗材和配件的成本恐怕也是不小的。我的耗材和配件成本主要是底片收納和

相機電池

不得不說硫酸底片收納袋的價格出乎我意料。當時買的時候以為¥120能買100個135的收納袋,結果被告知只能買38個,並且不帶收納盒。於是我又多花¥70買了個ADOX的收納盒。且估算收納盒能放100卷底片,那麼目前我的單卷底片收納成本為:(120/38)+(100/70)≈ 4。585,單張135底片收納成本為¥0。127

相機電池前前後後單獨買了兩種三顆,總共花費了¥51。31 因為早期使用

數碼單反

的時候養成了不關相機的壞習慣,以至於剛開始使用佳能A-1那段時間也常常不關相機。後來發現不關相機耗電極大,但此時已經掛掉了兩顆電池……

小結

三年總開銷¥5285。84 43卷膠捲(其中一卷為24張版)總共1540張底片,平均下來每張底片的價格約為¥3。43。這個每張底片的開銷我相信在2020年不購買新器材的情況下,會隨著拍攝數量的增加緩慢降低,最後降到¥2左右。

比起

數碼攝影

的單次鉅額開銷,膠捲攝影這種細水長流的開銷我認為大部分人還是玩得起的。

2019自我量化:快三年拍了43卷膠捲,拍膠捲的開銷是多少?

使用傾向

品牌傾向

2019自我量化:快三年拍了43卷膠捲,拍膠捲的開銷是多少?

柯達和富士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第二了。柯達為第一主要是因為2017和2018年

colour plus

200價格十分低廉,一卷¥18左右,所以每次都會買兩卷,再搭配一兩卷沒有使用過的膠捲當作嘗試。

富士C200

那段時間雖然也便宜,但是色彩配合SP3000的掃描器綠色太不真實,濃郁得發膩,所以沒有使用很多。

種類和ISO傾向

2019自我量化:快三年拍了43卷膠捲,拍膠捲的開銷是多少?

可以看得出Colour Plus 200、 GOLD 200 是當之無愧練手卷。只不過最近的彩負價格都不美麗;使用的

膠捲IS

O以100和200居多,且都是彩負,其次就是ISO為400的黑白了。總體分析來看的話彩負拍了27卷,佔總體63%,黑白拍了14卷佔32%,彩色正片拍了兩卷佔5%

小結

ISO 200的彩負為我日常拍攝主力,ISO400的次之,ISO100的膠捲大多為嚐鮮,且只適合白天光線良好的地方,使用場景受限所以一卷拍攝起來挺慢。ISO400的膠捲適用範圍更廣,但因為ISO400的彩負價格普遍比較貴,所以我選擇了黑白,這一壞處就是無法拍出日落豐富的色彩過渡,只能拍到豐富的明亮過渡(笑)

展望未來

希望膠捲市場不要萎縮(越縮膠捲價格就越高,價格越不穩定)

希望有國產彩負可以選擇(目前的彩負行情波動我快奔潰了,以前省一頓就能買一卷,現在要省兩頓才能買)

希望自己在下一年能至少拍攝5卷膠捲,且多走出去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