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高危人群的監測篩查

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助於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肝癌療效的關鍵。在我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過度飲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長期食用被

黃麴黴毒素

汙染的食物、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齡>40歲的男性風險更大。藉助於肝臟超聲檢查和

血清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AFP)進行肝癌早期篩查,建議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檢查[3]。

2.2肝癌的影像學檢查

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各有特點,應該強調綜合應用、優勢互補、全面評估。

2.2.1超聲檢查(Ultrasonography,US):

2.2.2 X線計算機斷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2.2.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2.2.4核醫學影像學檢查:

2.2.5 穿刺活檢:

2.3肝癌的血液學分子標誌物

血清AFP

是當前診斷肝癌和療效監測常用且重要的指標。

血清AF

P≥400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動性肝病、

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

以及消化道腫瘤後,高度提示肝癌。血清AFP輕度升高者,應作動態觀察,並與肝功能變化對比分析,有助於診斷。血清甲胎蛋白異質體(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reactive fraction of AFP,AFP-L3)、異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antagonist-II,PIVKA II或Des-gamma carboxyprothrombin,DCP)和血漿遊離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42]也可作為肝癌早期診斷標誌物,特別是對血清AFP陰性人群。

2.5肝癌的臨床診斷標準及路線圖

結合肝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學特徵以及血清學分子標誌物,依據路線圖的步驟對肝癌做出臨床診斷

(圖2)

(1)

乙型病毒性肝炎

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1次超聲及血清AFP檢測,發現肝內直徑≤2cm結節,動態增強MRI、動態增強CT、超聲造影或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Gd-EOB-DTPA增強MRI 4項檢查中至少有2項顯示動脈期病灶明顯強化、門靜脈期和(或)平衡期肝內病灶強化低於肝實質即“快進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徵,則可做出肝癌的臨床診斷;對於發現肝內直徑>2cm結節,則上述4種影像學檢查中只要有1項典型的肝癌特徵,即可臨床診斷為肝癌。

(2)

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隨訪發現肝內直徑≤2cm結節,若上述4種影像學檢查中無或只有1項檢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徵,可進行肝病灶穿刺活檢或每2~3個月的影像學檢查隨訪並結合血清AFP水平以明確診斷;對於發現肝內直徑>2cm的結節,上述4種影像學檢查無典型的肝癌特徵,則需進行肝病灶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

(3)

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血清AFP升高,特別是持續升高,應進行影像學檢查以明確肝癌診斷;如未發現肝內結節,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以及消化道腫瘤的前提下,應密切隨訪血清AFP水平以及每隔2~3個月進行1次影像學複查。

肝癌的診斷流程

注:

典型表現:

增強動脈期(主要動脈晚期)病灶明顯強化,

門靜脈

或平衡期強化下降,呈“快進快出”強化方式。

不典型表現:

缺乏動脈期病灶強化或門靜脈和平衡期強化沒有下降或下降不明顯,甚至強化稍有增加等。

MRI:

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

CT:

CT動態增強掃描。

CEUS:

超聲造影(Contrast enhanced-ultrasonography),使用超聲對比劑實時觀察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

EOB-MRI:

肝細胞特異性對比劑釓塞酸二鈉(Gd-EOB-DTPA)增強磁共振掃描。

AFP(+):

超過血清AFP檢測正常值。

要點論述:

(1)藉助肝臟超聲檢查聯合血清AFP進行肝癌早期篩查,建議高危人群每隔6個月進行至少1次檢查。

(2)動態增強CT和多模態MRI掃描是肝臟超聲和血清AFP篩查異常者明確診斷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

(3)肝癌影像學診斷依據主要根據“快進快出”的強化方式。

(4)肝臟

多模態MRI

檢查是肝癌臨床檢出、診斷、分期和療效評價的優選影像技術。

(5)PET/CT有助於對肝癌進行分期及療效評價。

(6)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學特徵的肝佔位性病變,符合肝癌臨床診斷標準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診斷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檢。

(7)對

血清AFP陰性

人群,可藉助AFP-L3、PIVKA II和血漿遊離微小核糖核酸進行早期診斷。

資料來源:

吳孟超, 湯釗猷, 劉允怡,等.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J].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2020(2):12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