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讀一個人的書,會不會對自己的文風有影響?昊天2013-03-02 16:12:46

會有的,不過就算是有,也不一定非表現出來。

我看福爾摩斯,我寫日記的時候就得懸疑?

我看村上春樹,我寫檢討的時候就得有那種欲哭無淚的蒼涼味道?

我看金庸大師,我寫觀後感的時候就得俠骨柔腸?

不過我說的有些也是過分極端了……

長時間讀一個人的書,說明你喜歡他,喜歡他什麼呢?喜歡的應該是他的價值觀。慢慢接受他的價值觀,慢慢接受他的想法,慢慢變得和他一樣的思維模式,這樣文風自然就接近了。

長期讀一個人的書,會不會對自己的文風有影響?張佳瑋2013-04-24 03:39:34

謝邀。

會。而且很正常。你讀某個人的句子多了,你的語言節奏感、用詞、思維模式、行為審美,都會學他。

許多小說家最初的師承,都是他們讀過最多的人。比如早年馬爾克斯熟讀海明威和福克納。

實際上,聰明的小說家懂得運用這個。司湯達每次寫小說前,都要讀一頁法典,來給自己找語感。

長期讀一個人的書,會不會對自己的文風有影響?鄧文博2013-04-24 09:42:39

不用長期,連續讀一個星期你就會變成那樣……

長期讀一個人的書,會不會對自己的文風有影響?李讓眉2014-04-29 16:57:27

看一個人文章,往往容易被其最表象的特點所影響。比如看了紅樓夢便動輒“這會子”、看了水滸傳便動輒“你這廝”,看了魯迅便能學一口詭異的文白語感,看了我Party的工作報告便能善用氣(you)勢(chou)恢(you)宏(chang)的大排比句等等。

文風會被影響嗎?會的。但是這種被動的影響可不一定是好影響。因為我們的閱讀接受取向往往會優先被一些”膈應“到我們的因素帶動,就比如我前面的舉例。魯迅的精髓自然是不在他文白夾生的語感的——這是先生一直在努力克服的時代印記;而gov工作報告自然其可讀處也絕不在那些大排比。但令人惆悵的是,人們往往更樂於接受這些阻礙閱讀的因素,且不自覺去模仿它們。

用詩來舉例。李賀的詩雖然在中國詩歌史上肯定排不到第一流(死太早),但其想象力和渲染力極為彪悍,加上語感奇峭,所以特別能吸引人跟風。“幽”“冷”“苦”“寒”“驚”“血”等字一下,“秋墳”、“鬼燈”、“山魅”等意象一出,一股子胸次裡激盪無出路的閃閃寒光便躍然而出——這就是是長吉詩中表象上能看得出來的,讀著有點膈應人的點。於是學他的人入手的時候一般都會學成什麼樣子呢?來,用早期的李商隱同學舉個負面的栗子。

雖然最終成就要高出很多,但李商隱學李賀起家是毋庸置疑的。他學的不成功的是這個樣子的。

東有青龍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玉壺渭水笑清潭,鑿天不到牽牛處。

騏驎踏雲天馬獰,牛山撼碎珊瑚聲。

秋娥點滴不成淚,十二玉樓無故釘。

推煙唾月拋千里,十番紅桐一行死。

白楊別屋鬼迷人,空留暗記如蠶紙。

日暮向風牽短絲,血凝血散今誰是。

若沒讀過的話,誰都會猜這是李賀的詩吧。疙疙瘩瘩的語感學了個十足十,還偷了好多人家的意象。同理還有“粉蛾粘死屏風上”(《日高》),“

露庭月井大紅氣,輕衫薄細當君意。 ”(《燒香曲》),“香桃如瘦骨”( 《海上謠》)等,用錢鍾書的話說,都是“酸肌刺骨之字”。

私以為,這種學法有形無質,就是大家最容易受的表象化影響。這種影響會迷人本性,委實不是好事。李賀是個激烈鮮明的性子,外在則冷冽孤硬,是任情任性的雙極端共同體,所謂冰山火種,是以詩詞中用奇峭語突顯碰撞和激盪並不為過,而李商隱的性格是低迴鬱結型,朦朧深婉是其長處,也滿嘴的鬼啊死啊的,就不免十分不倫不類了。不過好在李商隱活得稍久一些(比李賀多活了20年吧),寫著寫著漸漸想明白了。雖然師出門第沒有變化,但他把想象力和李賀奇峭瑰麗的用字法化入了自己的筆意,成就了一種極為美好的風格。

李商隱詩作中有李賀影子而符合他本人性格的詩句,我認為最明顯的是“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於冰“。雖然想象曠遠,用語鮮銳,但別有種蘊藉溫定的後勁。當然最有名的那些無題也是這個路子(李商隱自己就是個七律的性格沒事玩什麼七古……)。

扯遠了,總結下。文風會受影響,但最先和最易受影響的方面未必是好的(十九是壞的)影響。想受益要多思考和自我批判,想想這個人文風最初吸引你和最值得你學習的,與他最終潛移默化影響到你的是不是一種東西。如果不是,就還是及時勒馬,先放空大腦歇歇的為好。

長期讀一個人的書,會不會對自己的文風有影響?Fay Fu2016-01-13 19:38:33

08高考前對安妮寶貝的文字特別感興趣。寫作練習的時候幾個字一個句號。三個句號一段。就那種風格的。 後來自己也意識到這種問題, 於是決定高考前不再看她的書,到現在也沒有再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