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3月7日司法部公佈了《2018年度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統計分析》之後,很多人都圍繞報告中提到的各種資料,從自己的角度進行了解讀。

過去2年,中國多了10萬名律師

大部分人的解讀角度,都放在了律師的總人數、業務規模,以及與國外律所的對比上。但我看到其中有一個數字,在過去兩年裡變化非常明顯,卻很少有人提起。它就是——

2016年至2018年,律師人數新增10萬。

過去2年,中國多了10萬名律師

相比之下,過去30多年中國的整體律師人數才32萬。也就是說,2年時間律師人數新增超過30%,有大批新律師湧入了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

行業湧入新鮮血液,意味著會有更多人參與競爭,這對行業的整體發展當然是好事。但對於每一個具體的新律師來說,也意味著極大的挑戰。

在傳統的利益格局下,新律師如果依然沿用過往的職業發展思路,那麼可能會比過去更加難熬。

如何更好地破局,尋找新的發展路徑,會是每一位新律師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所以今天,圍繞這個話題,我想和你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從資料上來看,法律服務行業存在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一方面,律師人數會持續新增,這個趨勢短時間內不會停下來

另一方面,整個行業板層固化很明顯,傳統利益格局很難打破

在去年的開言大會上,我們的講者鄒劭坤曾經提到一個『15所現象』。以錢伯斯為例,在所有的排名中,下面這15家律所佔據了超過50%的份額。

過去2年,中國多了10萬名律師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名渴望發展的新律師,你的選擇是——

要麼擠破頭和大批精英競爭,加入頭部的這15家律所

要麼同樣擠破頭,加入其餘的3萬家所,爭取剩餘的席位

不論選擇何種路徑,都是小機率事件。

你無法用舊的思路解決新的問題。

在一個固化的市場裡,新律師很難有機會在短時間超越前輩積累下來的資源,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參與競爭的更優策略,永遠是從『創新』角度,探索其他的發展機會。

這也是市場競爭的魅力——競爭加劇會倒逼行業變革和創新,在這個前提下,那些探索者才會有機會跑出來。

而創新的思路,可以從下面三個角度開始——

1. 切入新興的市場機會

2. 建立新型的服務形態

3. 採取主動的運營模式

我們一個個來講。

當傳統市場已經競爭白熱的時候,更好的策略是避開競爭,切入一個新的市場。

這個道理不論是放在新律師,還是希望轉型的團隊或者律師身上,都是適用的。因為市場並非一成不變,客戶的需求會隨著經濟發展變化,所以新機會永遠都在。

越是早期的新興市場,新律師越有機會。因為大家的起步都差不多,所以不論是能力還是品牌,每個人都是從零開始。

最典型的,就是『網路法』這個市場。

杭州有一個叫『墾丁網路法』的律師團隊,專注做網路法相關的各類業務。我在和墾丁律師事務所的麻策律師聊天時,他告訴我——

像他們服務的網際網路客戶,對律師的需求和傳統律師很不一樣。最典型的,就是需要律師極度瞭解他們的業務模式。

舉個例子——

以資訊流為核心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今日頭條),他們的商業模式之一就是在資訊流中插入廣告。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他們會在廣告的右上角加上一個『叉』。問題是,你是否瞭解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呢?

過去2年,中國多了10萬名律師

這個『叉』的核心作用,是為了獲取『使用者資料』,透過使用者的行為,幫助系統來識別使用者的特定偏好,從而在後續推送更加針對性強的廣告,產生更好的廣告效果。如果你不熟悉這套做法,在和客戶溝通合規需求的時候,還需要讓客戶先給你『普及』他們的做法,那從客戶的角度,就會很容易覺得你『不懂行』。

反之,

如果你很熟悉類似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你會更容易和客戶產生連結,形成信任。

在這件事上,傳統律師的優勢和新律師比起來,並不明顯。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我的一個朋友,他選擇切入的就是公益市場,這同樣是一個新興的法律服務市場機會。

按照他的描述,這是一個需求旺盛,付費能力強,且競爭非常不充分的行業。很少有律師能摸得清他們這個行業的做法,而他自己之所以能做,是因為他過去10年都在參與各種各樣的公益專案,非常熟悉這個行業的模式、痛點和發展規律。

只要經濟持續發展,客戶需求就會基於趨勢持續地變化,新興的行業和模式也會持續湧現,新興的法律服務機會也就隨之產生。

像娛樂法、醫療、區塊鏈、一帶一路……新興業務領域永遠存在,而在這些領域,大家的起跑點都差不多,誰都有機會。

這也是我常常推薦要關注特定行業的原因。對於新律師來說,在積累經驗之外,最重要的是去頻繁接觸特定型別的客戶,進入客戶所在的圈子,瞭解他們的模式、做法、痛點。

當所有人都聚焦業務時,選擇特定的新興行業,更有機會勝出。

當傳統的服務形態一成不變的時候,如果你可以採用更新的服務方式,會因為差異性帶來更多機會。

過去一段時間,法律服務產品化一直是行業裡的熱門話題。

這背後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客戶從需求端產生了變化,對於法律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

過去客戶購買法律服務,看的是『人』。客戶是因為『覺得你這個人靠譜』,才把『事情交給你做』。而具體你會做什麼,怎麼做,客戶無從判斷,所以他只能『信任你』。

就像找醫生一樣,過去你生病,最重要的是找個好大夫,你相信了這個大夫,大夫說什麼你都信。

但現在,如果一個醫生和你說『放心吧,你的病交給我就好,別的你都不用管』,你一定會覺得他很不靠譜。再牛的醫生,也需要說清楚你的情況,告訴你他會採取的做法,怎麼做,吃什麼藥,效果大概會如何。

這個變化背後的原因,也是因為競爭——

過去那些靠『資訊不對稱』來提供服務的模式,越來越不受認可了。

同樣的道理放在法律服務上也是類似——過去律師少,客戶沒什麼好選的,只能選一個看起來『可信』的人,然後把所有的事情託付給他。但是現在客戶的選擇多了,產生同樣的需求之後,會從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來尋找不止一位律師,在多方溝通中進行對比。

一旦資訊的壁壘因為競爭而被打破,差異化的空間就出來了。

當然,這些變化對於有資源的資深律師來說,其實影響不大——因為現有的資源就足夠吃了。但也正因為如此,新律師的機會才更容易出來。

想象一下:同樣的法律需求,當客戶問完一個老律師,老律師憑經驗和感覺給客戶提了個方案,報出一個價格。而當客戶問到你時,你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服務內容,更清晰地說明了服務方式、效果和結果,那麼在客戶很容易感覺到你們之間的差異。

過去2年,中國多了10萬名律師

請記得,客戶選擇律師,不止看專業一個維度。

站在客戶視角,你需要意識到:因為專業限制,作為外行人的他,本質上在選擇一個『讓他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的人。

而清晰定義服務內容的背後,意味著規範、可控,最終有機會讓客戶產生信任。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建議新興的律師、團隊,都要努力把自己的服務產品化。這是你打造差異點的重要方式。

新型的運營模式,同樣也有機會帶來新的變化。

我常常覺得傳統的律師特別像老中醫,自己開個店,坐在櫃檯裡,等著別人上門就好。

這件事放在資深律師身上,當然無可厚非。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律師會勸新律師——埋頭練手藝吧,手藝好了,客戶就來了。

且不說『閉門造車』練手藝這件事,本身就存在著悖論。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資深律師之所以可以這麼勸導你,是因為他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資源用來調配(甚至浪費)。

而一無所有的你,用傳統的路徑積累資源,在競爭激烈+板層固化的大現實下,只會越來越難。

所以對於新律師來說,

借用新興渠道,採用新型形式更加主動地運營自己的品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項。

好在網際網路時代,給新律師帶來不少這樣的機會。

曾經接觸過一位行業裡的大咖律師,他提到一個特別重要的觀點——

在這個時代,你一定要在網際網路上『留痕』,不然客戶不知道你。

不論你有多厲害,你都需要『主動』讓別人知道你——不要指望客戶會『主動了解你』。你需要提前將自己的專業能力,透過運營傳遞出去。

這是資深律師不願意(或者沒必要)做的事情,但這是你的機會。

如果你對某些話題有研究,不要藏在自己的肚子裡,有針對性地在網際網路上輸出專業內容,研究傳播規律,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圈子,會最終給你帶來收益。

在具體做法上,我的方法論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在給10箇中小規模的團隊做深入的品牌、業務諮詢,其中一個核心模組,就是重構整個律所、團隊的運營方式。它分為兩步:

第一步:透過新媒體、推廣講課,主動出擊吸引目標客戶

這一步叫引流——基於網際網路傳播規律,以及新型的授課方式,團隊的品牌可以很快起勢,持續對目標客戶建立影響力,加深他們對你的品牌印象。

過去2年,中國多了10萬名律師

第二步:透過線下活動,持續經營客戶的關係

這一步叫建池——最簡單的,我會建議每個團隊單獨建一個面向客戶的個人微訊號,和所有潛在客戶都成為好友,時不時地邀請客戶參與自己的活動,或者傳送有價值的內容給客戶做參考,目的是維繫客戶關係。

這兩個能力建好之後,經過持續的運營,你就有機會建立一個非常不錯的客戶圈子,為你最終的業務發展打下資源的基礎。

資深律師會守著自己的資源,被動等待客戶。

而作為新律師的你,用更主動的方式運營自己,可以抓住更多的機會。

其實創新的路徑還有很多——組織上的創新,模式上的創新,成本結構上的創新……都會給新律師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但不論何種方式,都需要基於『創新』這個底層邏輯。

有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

你無法憑藉傳統的思路,傳統的方式,傳統的服務,最後竟然還獲得了與眾不同的結果。

不變比變更危險。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所以不論你是新律師,還是希望轉型的團隊、律所,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那麼我都會建議你從下面三個方向,尋找變化的起點——

1. 切入新興的市場機會

2. 建立新型的服務形態

3. 採取主動的運營模式

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啟發。

關於這個話題,如果你想跟我聊更多,可以新增我的微信:dayupengming(大魚朋銘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