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概述

【考點】

一: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思想特點和藝術特點

思想特點是:

第一,20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家看到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蓬勃展開,社會主義思想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使他們對現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第二,不少現實主義作家借鑑了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經驗,力圖全面地反映一個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三,無產階級的生活和鬥爭越來越多地成為他們反映的物件,無產階級的貧困化與資產階級的 財富迅速增長,成為20世紀上半葉社會生活的突出現象。戰爭文學或反法西斯文學成為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在這種題材的作品中,愛國主義的激情響徹雲霄。

藝術特點是:

第一,頻頻出現“

長河小說

”,這種多卷本小說能夠較好地反映每個歷史時期的變遷。

第二,20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無疑受到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從而使現實主義文學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三,越來越淡化情節,越來越淡化塑造典型人物。他們往往描寫某一種社會現象、某一種

社會心理

、某一種犯罪動機,更注重心理變態的描寫,而不是情節的曲折。

二: 5個名詞解釋 

1.長河小說:

羅曼.羅蘭創作的《

約翰.克里斯朵夫

》開創了”長河小說”這一新的型別。透過一個 人的命運或者一個家族的歷史反映民族或時代的變遷。(如羅曼·羅蘭的《

約翰.克里斯多夫

》、馬丁 ·杜·加爾《蒂博一家》、高爾斯華綏《

福賽特世家

》、托馬斯《布登·勃洛克一家》、高爾基《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德萊塞

“慾望三部曲”)

2.憤怒的青年:

50年代,英國文壇上一批青年作家群起,在二戰後動盪不安的社會背景下,普遍感到理想與社會現實的格格不入,以憤怒和不滿為文學創作的共同主題,表達了人們對社會普遍的憤懣情緒以及對命運無能為力的失落感,長於塑造有憤怒氣息的反英雄形象。其命名來自萊利·艾倫·保羅的自傳體小說《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是約翰·奧斯本、

金斯利·艾米斯

、約翰·維恩。

從藝術上看,這一群體繼承併發揚了英國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運用諷刺藝術,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社會環境的可笑、人物可悲的命運、生活的庸俗和前途的黯淡,其作品一般具有活潑生動、嬉笑怒罵的風格特色。

3.“敘事劇”理論:

布萊希特

認為,戲劇要透過舞臺表演讓觀眾認識社會,並在認識的基礎上對社會加以改造,他強調戲劇的教育作用。

4.“間離效果”理論:

布萊希特提出了“陌生化效果”又稱“間離效果”這一戲劇術語。所謂“陌生化效果”,是指舞臺演出要使觀眾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時間以新的形式出現,使觀眾感到驚奇,從而引發他們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

三:主要作家的創作概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