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心理學》餘秋雨ISBN978-7-5354-6855-0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3年8月第一版次

P8正常觀眾

1。具有中等文化程度。

2。有過正面審美經驗,略具進入藝術欣賞的興趣和基礎;

3。雖有興趣卻不是具有排他性的“戲迷”和“粉絲”,即尚未受到“情緒性偏執型障礙”的太多幹擾。

4。 基本不熟悉各種傳統的、流行的文藝理論和評論,即尚未受到“概念性偏執性障礙”的太多幹擾。

5。 基本不參與媒體和網路上有關藝術話題的爭論,即尚未受到“從眾性偏執型障礙”的太多幹擾。

正常觀眾應該是所謂之“路人”。

P109藝術家看中的,不是這件事本身,而是這件事的發生方式。

P116人們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劇體系稱之為“演員中心論”,把梅耶荷德的主張稱之為“導演中心論”,瓦赫坦戈夫取此較折中的態度,被稱之為“演員與導演共同創造”的體系。

P121劇本的力度,外顯於結構佈局,內蘊於情節衝突。其中最直接的體現,是主角與環境的衝突。

P122一般說來,強暴外力反覆欺凌處於被動狀態的柔弱之力,觀眾的感受重於悲;反之,強暴外力遭到了剛毅之力的抗擊,觀眾的感受重於壯。

P123 廣大觀眾的感知群體感知總是粗線條的,因此一臺戲最終留給他們印象的不是主題思想和藝術細節,而是力學結構和人物形象。(力學結構可以是矛盾)

P130在開頭部分,則應儘快地把觀眾從無意注意引入有意注意。

P134 19世紀德國劇作家赫勃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最差勁的戲劇在開場的時候往往跟最精彩的戲劇相似。一場遭致慘敗的戰鬥往往也是以先聲奪人的雷霆閃電開頭的。”

P134 其實,戲劇家設定懸念,純粹為著對觀眾心理的收宗駕馭。

P135為了造成懸念的效果,才採用懸念的技巧。在一般情況下,這種技巧要求把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拉開距離,從而使觀眾的注意力在這個距離內保持住。

P137 在實際的藝術處置上,低的羅認為一邊改做到“讓觀眾明瞭一切,但儘可能使劇中人互不相認。”

書目:範均宏《戲曲結構縱橫談》《談“留釦子”、“抖包袱”》

P141注意力的加固,大致有兩種主要辦法,一是小懸念的連綴;而是節奏的調節。

P148席勒《論悲劇藝術》“就必須把這種感受非常聰明地隔一時打斷一下,甚至於用截然相反的感受來代替,使這種感受再回來的時候威力更大,並且不斷恢復最初印象的活潑型。感覺轉換是克服疲勞、抵抗習慣影響的最有力的手段”。

P148注意力是一種集中和指向,面面俱到的注意就無所謂注意。

P152 觀眾注意力的張弛節律和分配方式,是故事結構的基礎。故事結構,是藝術家對於觀眾注意力的一中設計。故事結構的完整性,是藝術家對觀眾注意力的許諾和踐約。

P154 敘事能力即講故事的能力,也就是根據對觀眾注意力的預測而營造情節、結構的能力。

P157 劇作家必須把自己的基本情感收斂著,使之隱秘地滲透在作品中,作品呈現的,是各個劇中人在各個假定情境中的情感形態。

P159布魯克:要進入相對獨立的角色的精神世界。……一個初學寫作的人,他的作品總是顯得很單薄,這很可能是因為他還沒有擴充套件自己對人的

感情的共鳴的理解範圍

P160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藝術生活》這時我體驗到做為演員的最大愉快,那就是在舞臺上說出別人的思想,使自己從屬於別人的情感,把別人的動作當自己的動作去做。

P173 觀眾情感的捲入過程,是一個先由真實感知匯入,又由意志行動引向深入的過程。

P180觀眾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因盲目的東奔西突而鬆脫耗散,因同向的起伏顛簸而越扭越緊。

P182 戲劇情感的普通化和普遍化。

P184 只有當這些“高貴人物”有了一顆普通人的心,有了一副能與普通人交流的情感,才能入戲並取得情感效果。

P186為觀眾的情感讓出地盤,是通向共鳴的藝術關鍵。

P192沒有創作經驗的人總是不大真實、也不大信任觀眾的理解,因而總是說得太多。

P19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論文演講談話書信集·戲劇》在劇場裡翻來覆去解釋那些不需要說明的東西,簡直令人難以忍受。(上課也一樣)

P197今天的一切是對昨天的延續,以現代的理效能力重新破解前代的傑出劇作,未必是一種強加,相反,也許正式前代大師真實意圖的揭示。

P195中國傳統戲曲中的“定得住,點得醒”

P195順坡下滑般的審美狀態,亦即布萊希特所說的一切都是“不言而喻、自然而然”的惰性審美狀態,看似輕鬆流暢,卻會導致戲劇審美的圓熟化、淺薄化。

P199 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它的每一寸肌膚都應該是有吸引力的。……所謂表層理解,要是整個表層都充滿了理解因素,成為通向內層理解的毛細血管。

書《閒情偶寄》李漁

P201頓悟式的理解,是作品蘊含的理解因素有序深入的結果,是一種水到渠成式的迅捷收穫。

內層理解,是對一層層自擾性因素的排除,是對各種思維離心力的擺脫,是在排除和擺脫之後遇到的當頭棒喝。

謝林《藝術哲學》在藝術裡,這種理智的形象就是想象。

在戲劇審美中,想象的最基本任務是充實舞臺形象。

P210人的感受能力對於外來刺激由不適應到適應,對人來說,是由敏感到不敏感的轉化。對外在刺激來說,是其效能的降低和鈍化。

P213 不適應帶來的是抵拒,適應帶來的是厭倦。

任何藝術家,總要與觀眾重複接觸。

假使你要是人家誦讀你的作品而且讓它留傳下去,那麼你就必須把它簡單化。——狄德羅《論戲劇藝術》

P214一種足以抗擊觀眾心理厭倦的“免疫力”,那就是對比性的心理程式。

P216“在佯謬中再現現實”,《西方現代藝術的探險者》葉廷芳

217佯謬則不同,它始終是以對照物的身份出現的,每次重複觀看都能加深品味其中的深意。

P217成為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觀察一切事物的那種至高無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