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選購紅酒?關鍵要先學會對紅酒進行合理的分類。

如何選購紅酒?價格自然是我們最容易得到的有效資訊,但又是包含複雜資訊量的因素。

也可以這麼說,如果你拿到一瓶紅酒,一看價格,能直覺得反映出,“嗯,這瓶酒貴了,這個價格我都能買到不錯的波爾多二級莊喝了”,或者“這個價格買下很划算啊”,並且,對於這個直覺你也能給出讓人信服的理由,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可以指導和幫助身邊的朋友選購紅酒了。

不過,既然我們對如何選酒存有疑問,表示紅酒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有些遙遠、有些抽象的。

試想一下另一個問題,如何選購食材?——其實就是如何買菜。

去菜市場裡買菜,

胡蘿蔔

、青菜多少錢,豬肉、牛肉多少錢,黑魚、螃蟹多少錢?我們溜達一圈很快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只需要詢問幾家賣胡蘿蔔的菜農,詢問幾家賣豬肉的商販,再結合對比一下食材的產地、成色,就能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但到了如何選購葡萄酒,問題忽然變得陌生、遙遠、抽象起來,看外觀瓶子都覺得差不多,再看價格一頭霧水。葡萄酒裡沒有像蘿蔔和豬肉那樣大的差異,直觀裡,我們一時弄不明白為啥這瓶不到一百,那瓶要好幾千。

人們之所以能如此高效得掌握如何買菜,其實是由於我們對“菜”太熟悉了。因為食材很容易分類,不同型別的食物差異巨大,這對於認知來說負擔減輕了很多,然後對於分類後的每一種食材,如果再進一步做細分,我們的大腦需要分析和處理的資訊量以及“計算”的壓力也沒有那麼大了。

紅酒其實也一樣,掌握選購紅酒的技巧,關鍵在於先能夠對紅酒做合理的分類。用買菜來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能將一類紅酒看做豬肉,能將另一類紅酒看做牛肉,那這個問題就能得到大大簡化了。

所以,針對如何選購紅酒的問題,先來看看如何對紅酒做合理的分類。

2、哪一種分類對於選購紅酒來說是最為合理的分類方式?

教科書裡說,紅酒的分類方式有很多。

有按顏色分的——紅葡萄就,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

有按殘糖量分的——幹型葡萄酒,

半乾型葡萄酒

,半甜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

有按照瓶內二氧化碳壓力分的——靜止酒,起泡酒,起泡酒有時候還分微起泡酒和高泡葡萄酒。

還有按照釀造方式來分的——比如市面常見的冰酒,

貴腐酒

等等。

這些資訊對於如何選購葡萄酒來說,是有用的分類,但並不是首要的分類方式,並不是能將葡萄酒區分為青菜、蘿蔔、西紅柿、雞鴨魚肉的那種分類方式。

在葡萄酒的分類方式中,我認為

對於選購指導最有幫助的分類方式,是按產區來分類。

你可以將

法國波爾多

產區的紅酒看成是豬肉,將法國

勃艮第

產區的紅酒看成是火龍果,將

智利中央山谷

產區看成是橙子,將美國納帕谷產區看成是牛肉,等等等等。當然,這裡用豬肉、火龍果、橙子作比喻確實也很不得體,因為我尚且無法根據每個產區的葡萄酒在食材的分類中找到意境相接近的對應,索性就不對應。而且我生怕你據此做聯想,特意選了豬肉和火龍果這種八竿子都很難打到一起的食材型別來舉例。

為什麼說產區分類通常來說對於選購紅酒更為重要?因為在一個產區中,氣候風土接近,共同的文化傳統風俗影響,受同一套法律規範的約束(比如所在產區的原產地認證規定,酒莊選擇遵守即可得到法定認證標誌,印在瓶標上,也可以選擇不遵守,特立獨行的酒莊有些也發展得很好。但即便不遵守,也是相對於同一套法律規範而言的),酒莊之間的競爭與模仿,這些因素使得一個產區的大批酒莊產品趨同度高,便於我們從型別上來認知。這比我們從一瓶酒的顆粒度上來認知,難度大大降低了。

3、在合理分類的指導下,如何逐步精進選購紅酒的技能?

我們可以先熟悉某個產區的整體特色,瞭解該產區的法規,更適合這個產區的典型葡萄品種,典型的生產工藝,代表性的酒莊。一個產區一個產區得逐個瞭解,就像一種食材一種食材逐個認知那樣,這是我認為在如何選購紅酒上一條相對有效可行的逐步精深的方法和路徑。

有些產區很簡單,有些產區卻非常複雜。不同的產區的葡萄酒,如何選購,其難易程度也是天差地別的。

比如義大利的阿斯蒂產區就很簡單,阿斯蒂產區的典型葡萄品種是莫斯卡託,採用一種微起泡酒的釀造工藝,這種工藝比起釀造

法國香檳

的瓶內二次發酵的方法簡單許多,但是卻能生產出甜美、低酒精度的果味十足的甜起泡酒,尤其受女生歡迎。

一般來說,如果只是採用了釀製

阿斯蒂甜酒

的這種工藝,使用了一般品質的

莫斯卡託葡萄

,單瓶國內售價也就百元以內,但如果是法定DOCG級原產地認證的真正的阿斯蒂甜酒,那通常價位就在一兩百了。除了這種

阿斯蒂

甜酒,這個產區就沒有太多可以說的了,所以選購這個產區的酒,一般的消費者都會很快上手。

而法國

波爾多

產區就要複雜得多,造成複雜的原因,其在悠久的釀酒歷史中分化發展出非常多型別風格的葡萄酒。

對於複雜的問題,其實也容易解決——那就是進一步拆分。

波爾多有非常多的子產區,這些子產區所出產的葡萄酒相對來說風格更為統一,有助於我們簡化認知難度,對於如何選購很有指導意義。

其實,我在做這個簡單和複雜的舉例時,用的例子並不恰當,義大利的阿斯蒂其實是一個子產區(因而簡單),而法國波爾多是一個大產區,包含非常多的子產區(因而複雜)。在義大利能與法國波爾多產區相對應的大產區應該是皮埃蒙特(阿斯蒂就屬於

皮埃蒙特大區

),它也是一個複雜的難於一下子搞明白的大產區,需要進一步拆分。

現在剩下的問題就是一個產區一個產區的逐步瞭解、嘗試、積累認知了,每個人時間精力的分配方式不同,閱歷豐富度也有差別,這方面認知更新的程序會有快慢。有討巧的方式,就是直接聽大神推薦,但那樣你很難培養出自己獨立選酒的能力,而且,一不留神很容易採坑,被人忽悠。

舉個深刻的例子

舉個例子,法國波爾多,名氣響亮,可以說是世界葡萄酒的王者產區,但也是我認為最為複雜,水最深的地方。所以,從業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沒有想去經營波爾多酒的意思。沒有經營,內幕卻瞭解不少。比如,我知道正常最低等級,品質最次的那種波爾多酒,法國人自己都不愛喝,專門用來出口給外國人的那類酒。我們國家有很多進口商做這型別酒的生意,市面上很容易見到,因為便宜,很適合批次捆綁銷售。這種生意很普遍,所以,成本結構我們大致也都瞭解,進口報價,加上稅費,加上經銷商加價,每一瓶流通到市場上,大概是個什麼價格,在業內幾乎是透明的。老實說,做這種酒是沒有壁壘的,供給幾乎是無限量(因為對酒質相當於沒有要求嘛),只要你有一次進口一個貨櫃的money,生意就能搞起來了。但即便這樣,我們發現,市面上竟還有價格低出透明度區間的鬼都沒有聽說過的法國波爾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種超低價的秘密很難保守,很快在業內傳開。其低價的秘密大致是這樣的,首先從法國正規進口波爾多幹紅,然後得到全套報關單和手續,接下來,轉入灰色產業鏈,在中國仿製酒瓶、酒標,到河北某知名葡萄酒產區,灌裝工業酒,本質上工業酒還是屬於食品的,因為允許一定量的新增和勾兌,但已經不再是農產品了。就這樣一波偷樑換柱的操作,你買到的“法國波爾多”才會出奇得便宜,但那已經不再是法國波爾多了,更遠不如最次的那種,連法國人都不愛喝的波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