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的概念須與風溼相區別。在19世紀中葉之前,人們往往將兩者混為一談。隨著科技醫療發展,人們對類風溼也認識得越來越清楚。

風溼疾病

臨床和研究學者,

古潔若教授

,曾在

《脊柱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

一書中簡單提到

風溼性關節炎

與類風溼關節炎的差別:

“風溼性關節炎以發熱、遊走性關節疼痛,皮下結節、特徵性皮疹以及心臟瓣膜病變為主要特點”“類風溼性關節炎患病多為女性,對稱性多關節炎伴晨僵、RF(即類風溼因子)陽性、X線為骨質疏鬆及侵蝕破壞或囊變是其主要特點。”

1、對心臟的影響

風溼性心臟病

是風溼熱後遺症,風溼熱是一種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反覆發作的

全身結締組織炎症

,臨床表現以關節炎和心臟炎為主,急性發作時通常以關節炎較為明顯,反覆發作後常遺留輕重不等的心臟損害,形成風溼性心臟病。

類風溼性心臟病

是指類風溼性關節炎影響心臟而引起的一種心臟病。在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中,由於心臟病變進行比較緩慢,臨床表現較少或較隱匿,

心包炎

最常見,但多數患者無相關表現。類風溼性心臟病患者一般瓣膜受累程度遠較風溼性病變為輕。

2、病因

風溼性關節炎

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瞭。根據症狀、流行病學及

免疫學

分析,認為與人體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目前注意到

病毒感染

與本病也有一定關係。

類風溼性關節炎

未證實有導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目前認為一些感染如病菌、

支原體

和病毒等會透過感染啟用自身免疫細胞,從而產生自身抗體,是一種

自身免疫性疾病

3、特徵表現

類風溼性關節炎:

“晨僵”出現在95%以上的患者,常被作為觀察本病活動的指標之一,即晨起或經過一段停止活動後在受累關節出現僵硬感,活動受限,嚴重時可有全身關節僵硬感,起床後經活動或溫暖後症狀可減輕或消失。“類風溼性結節”是較常見的關節外現象。

4、累及部位及預後

風溼性關節炎

常見累及大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等),

不造成關節的畸形

。還有

環形紅斑

、舞蹈症、心臟炎的症狀。

類風溼關節炎

往往侵犯小關節(尤其是掌指關節、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也會侵及其他大小關節,

晚期往往造成關節的畸形

。還可出現類風溼結節和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的內臟病變。

5、疼痛特點

風溼性關節炎

①疼痛持續時間短,一般為12-72小時,最長也不過3周,而且多以大關節為主,如膝,肘,肩等關節,疼痛可在多個關節同時發生。疼痛的同時,面板可伴有環形紅斑或皮下結節。

②關節疼痛時伴有發紅,腫脹,關節周圍有壓痛。

③遊走性疼痛,即一個關節的疼痛好轉後或還未明顯好轉,另一關節又受到侵襲,發生疼痛 。

④對稱性疼痛,病變可同時侵及雙側肢體的相同關節,例如雙膝,雙肘關節可同時發生疼痛 。

類風溼性關節炎

①疼痛持續時間長,反覆發作,疼痛程度時輕時重,疼痛可在多個關節同時發生。

②關節疼痛時無明顯紅腫,但有腫脹,受累關節周圍伴壓痛。

③無明顯遊走行疼痛的特點。

④對稱性疼痛,病變常同時累及雙側腕,掌指關節,近端指關節,疼痛為慢性過程,無環形紅斑或皮下結節,但受累關節周圍面板可出現褐色色素沉著。

想了解更多關於風溼疾病的知識或診斷治療方法,請下載《

毗鄰健康慧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