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去領悟中國的古老的文學作品?閒伶2019-10-11 00:07:27

人在梵蒂岡,剛下飛機,謝邀……啊呸

首先不是我在揣測你問這個問題的動機,但是我就很好奇,你在提我國古典文學的時候為什麼不會想到紅樓夢還有唐詩以及詩經,而是會想到史記和資治通鑑上去……。。。至少我看完你的問題介紹後我覺得你是有一定裝x的潛在心理,但願是我想錯了。

認真回答一下吧

我國古代文學有個很顯著的特點:言有盡而意無窮。換句話說,是需要品的,無論是詩經還是唐詩亦或宋詞。一旦你想要品一個文學作品的時候你的心境必須要靜下來。但是很快你又發現一個問題,多數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不高。古今異義和通假字就能把人整的頭昏腦脹,你要一邊拿個字典一邊查著看……。。如果只是單純出於想讀一本書消遣娛樂為目的,我是不會選擇這些書的。

其實完全可以對比一下嘛,讀紅樓夢的人就比讀三國志的人多很多,原因就在於紅樓夢哪怕是沒學過文言文的人也可以不翻字典很輕鬆的讀懂,而且趣味性很高。

仔細看看,題主似乎有點為我國古典文學鳴不平的意思,其實完全不必,因為其實很多人包括你我都沒有吧這些書完全讀完。有個成語,叫曲高和寡。本來讀我國古代文學就要很高的門檻(學術有一定的素養不然讀不懂,對古代文學有很高的興趣,不然匱乏的趣味性很難讓人讀下去),所以讀的人少不是正常情況嘛?

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去領悟中國的古老的文學作品?小牧真船2019-10-11 09:03:21

emmmmmm我倒是喜歡張岱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

還有酉陽雜俎、搜神記、太平廣記、神異經、穆天子傳、秦夢記、海內十洲記、齊諧記、異夢錄、螢窗異草、幽冥錄、右臺仙館筆記、博物志、志怪錄、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耳食錄、枕中記、雲仙雜記、異苑、夜雨秋燈錄……………………

等等等等

題主你要看嗎?

(順帶一提,我覺得你提的“前十個”還有你的推薦都沒意思,至少沒我的書目有意思)

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去領悟中國的古老的文學作品?知乎使用者2019-10-11 10:33:37

難道義大利人都得懂但丁不成。

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去領悟中國的古老的文學作品?風景舊曾諳2019-10-12 10:40:51

事實上,論語道德經之類,並不是文學作品,史記資治通鑑也只是史學作品,雖然正史裡也有一些寫得很好因而具備文學性的作品,比如“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再者也一直都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但史學屬性依然是本質屬性。

中國古代書籍有經史子集志之分,儒家典籍多在經部,其核心內涵在於政治思想,文學性或許也有一些,但是肯定處於附屬地位,比如詩經,文學性極高,但仍然屬於經部。中國在魏晉之後,才有文學自覺,而且即便自覺以後,文學的地位也難以比擬經學的絕對權威性,而史學與經學的聯絡同樣千絲萬縷,也一直為統治階級所重視。雖然文學也有某些時期受過重視,但是整體地位不高。

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基本都在集部,包括楚辭玉臺新詠全唐詩這一類詩歌總集和昭明文選全唐文等。在中國文學史上,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還是在於詩歌,從詩經到楚辭到漢樂府再到唐詩,文學性都非常高,只是跟西方不一樣而已。到明清時期,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市民文學的產生,才推動了小說這一文學形式的進一步發展,有了紅樓夢金瓶梅這一類文學作品。

針對問題,其所列舉的中國古代典籍本質上並不算文學作品,在此可以思考一下學術與文學的區別,所以在討論文學作品的時候自然沒有必要提及這些學術類典籍。另一方面,這些古文的閱讀門檻比較高。文學未必只是精英的,但學術肯定不是大眾的。

還有一點,小說在西方屬於很重要的文學形式,但在中國明清之前,一直不被重視,所以發展得不好,但這不代表中國文學比不上西方。

為什麼人們不喜歡去領悟中國的古老的文學作品?諾蘭2019-10-12 11:35:26

因為司馬遷借酈食其之口說過,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孔子說,可以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魯迅的文章被踢出教科書,捕蛇者說也不見了蹤影。所以高古文章雖然感人,但是並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