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下半葉,大多數哲學家都拒絕二元論,開始探索多種形式的唯物主義(materialism),這既是對二元論存在的問題的迴應,也是物理探索在許多領域取得成功的產物,而行為主義(behaviourism)就是一種形式的唯物主義。

先讓我們看看行為主義興起的歷史背景:

詹姆斯(William James )創立內省主義心理學(introspectionist psychology),出於反對這種心理學的主觀性和非科學性的特徵,華生等人創立行為主義心理學。

再讓我們看看近代心靈哲學的先驅人物和著作:

吉爾伯特·賴爾的(Gilbert Ryle)“心靈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Mind

)”

被認為是近代心靈哲學的先驅著作。他指出在提出心靈和身體的關係這個問題時,之前的二元論犯了“範疇錯誤(Category mistake)”,好了,劃重點,賴爾提出的

“範疇錯誤”

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想補課的同學可以去看賴爾的“笛卡爾的神話(

Descartes‘ myth

)“。範疇錯誤是指:本來屬於另一個範疇的東西,卻被誤認為屬於這個範疇;或者本來是屬於另一個範疇的屬性,卻被歸於這個範疇。以賴爾的說法為例,你來到九鄉河職業技術學院,有朋友跟你介紹了九鄉河職業技術學院裡面的食堂、宿舍、游泳館等建築,然而你還是問九鄉河職業技術學院在哪?此時你就犯了一個範疇錯誤,你把九鄉河職業技術學院這一概念等同於它裡面的食堂、宿舍、游泳館等概念,所以你要尋找一處類似於食堂、宿舍、游泳館等建築的九鄉河職業技術學院的建築。或者說,強東所說的兄弟是指願意996的兄弟,而你以為的兄弟是指過節發iPhone的兄弟,你看,不是強東錯了,而是你把不屬於兄弟這個概念的特徵歸屬給了兄弟,所以導致你誤解了強東所提出的兄弟的概念,進而以為強東不是一個好老闆(手動狗頭)。好了,現在回到賴爾對傳統二元論的批評。傳統二元論認為心靈類似於身體,都受因果律的支配;人類身體根據機械法則執行,心靈也按照類似的方式工作。這種觀點會引發心靈如何與身體相互作用的問題以及如何確定他心的問題。(再次劃重點:想補課的同學可以去看看賴爾的原文!)總而言之,賴爾認為傳統二元論錯誤地將心靈與身體進行類比,把不屬於心靈的特徵歸屬於心靈;同時,賴爾在這本書的其它文章中提出,心靈不應該被看作是不同於身體的某種東西,而應該被看作是身體自身活動的一個部分。

接下來我們看看行為主義的兩種型別。

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行為主義:心理狀態通常被看作是行為或者行為傾向的模型;另一種是語義的行為主義,也就是邏輯行為主義:心理詞彙在邏輯上和行為詞彙相聯絡,或者心理詞彙根據邏輯詞彙定義。邏輯行為主義又分為強弱兩個版本,強版本主張:心理狀態、事件和過程能夠完全地僅僅依據行為術語定義,而且它們完全由特定型別行為或行為傾向構成;弱版本主張:心理狀態、事件和過程與特定型別的行為相聯絡。為什麼會扯到“語義”兩個字呢?這和當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背景有關,這個歷史背景和邏輯實證主義 興起 有關 ,邏輯實證主義的一個觀點是:一個陳述若是有意義,就必須是可證實的,而要能夠被證實,就必須是公開可觀察的。現在讓我們看看邏輯實證主義者是如何論證的:

(1)一個句子如果是有意義的,就必須是可被證實的,就必須是公開可觀察的;

(2)只有行為現象和物理現象是公開可觀察的;

(3)所以,心理語言如果 有意義 的,就必須根據行為現象定義。

根據行為主義者 觀點 ,如果你傷心的話,那就你肯定 哭泣,或者至少有哭泣的傾向:

你應該這樣

心靈哲學學習筆記(3):行為主義

崩潰大哭

或者至少這樣

心靈哲學學習筆記(3):行為主義

似乎下一秒就要哭了

仔細想想這些型別的行為主義是不是很像我們中國人特別推崇的識人術

心靈哲學學習筆記(3):行為主義

不接受打臉

那麼,問題來了,

擁護這種行為主義的外國友人一定沒聽過“喜極而泣”、“喜怒不形於色”、“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這些詞話和詩~

心靈哲學學習筆記(3):行為主義

好了,行為主義的基本思想和存在的問題就結束啦,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