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的人物評價謙慕m獔垷T 2016-05-06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記者採訪,他自己承認他過去因為心理疾病而吸過毒。他在採訪中也坦白他自己嫖過娼。他並且覺得那些在性產業中掙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識分子要好,內心要乾淨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國綠卡。

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19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電視劇、電影,如電視劇 《過把癮》改編自小說《過把癮就死》,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小說《動物兇猛》,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冤家父子》改編自《我是你爸爸》。還參與和主導了眾多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著名影視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我愛我家》、《頑主》、《甲方乙方》、《一聲嘆息》、《我愛你》、《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不省心》等。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集電視劇。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後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在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對王朔在所謂正統文學批評領域所獲得的現象級地位表示讚揚:“他和他的夥伴們的‘玩文學’恰恰是對橫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學的一種反動。”“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絕對地沒有洋八股黨八股與書生氣。”

韓少功在一次與王朔的交談中說:王朔小說的人物生動,但卻太單一,“男女老少都貧,一貧到底”。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藥》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

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有些常識性錯誤。據出版人路金波介紹,《我的千歲寒》實際上是王朔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唯物論史綱》、《宮裡的日子》以及劇本《夢想照進現實》的小說版。全書共13萬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王朔在為全書做的序《我是誰》中,自稱偏愛本來寫給張元的《我的千歲寒》,並強調“這部作品讓漢語有了時態”。《我的千歲寒》取材於《六祖壇經》,歷經三版,王朔稱,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華,要說美文這叫美文,這可是給高階知識分子看的”。

(有大學教授評價:該書與青年作家賈飛的《中國式青春》有些相似,神似而韻味在,同屬巔峰作品)、《橡皮人》、《頑主》等作品,名字開始被愈來愈多的人所熟悉,名聲漸漸從北京擴大到北方,進而遍及整個中國大陸。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的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王朔的人物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