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杜帥2014-02-10 20:11:04

分析語,又稱孤立語或詞根語,這類語言的特點在於其一般不是透過詞形變化(即詞的內部形態變化,又稱作屈折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是透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語缺乏多數的格變化。

看看這個維基百科分析語:

除了漢語語族下的語言外,彝語、壯語、苗語、越南語、泰語、緬甸、巴布亞皮欽語等都是分析語的例子;而現代英語和保加利亞語的語法則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見下面的英語詞彙例子)。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南歌子2015-03-04 12:00:55

我給杜帥的答案點了贊。

這個問題其實是問中文/漢語中的

有沒有意義範疇,也就是我們說的性(陰陽中性)、數(單復雙數)、格(主賓格)、式(命令式虛擬式)、時(現在過去將來)、體(進行完成)、態(主被動態)、人稱等,這些都是

詞彙

屬性。

如果按照中文/漢語

詞彙

有沒有時態語態,那答案自然是:當然沒有!

但是!

是否只有中文/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答案是:中文/漢語是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表示行為動作的時間與參照時間(一般是說話時間)的時序關係)

過去(了、過)

現在(著、正)

將來(要、就要、快要)

(表示動作行為的各種階段和狀態)

很多語言學家認為漢語中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時態,但是其實漢語有七類運用虛詞表達的時態:

普通貌(動詞無標識)

開始貌(動詞後有“起來”)

進行貌(動詞後有“著”)

繼續貌(動詞後有“下去”)

完成貌(動詞後有“了”)

近過去貌(動詞後有“來著”)

短時貌(動詞重疊,試試、看看等)

S-ba-DO-V-(X)“把”表主動

S-bei-O-V-(X) “被”表被動

(名詞後加“們”)

(命令式用祈使句表達)

所以你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意義範疇每種語言中都有,但是運用的手段不同。

如果你的理解是意義範疇只通過詞彙的變化來表達,那麼

中文/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而如果將意義範疇的定義擴大,那麼

中文/漢語是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就醬紫~

晚安(我的晚安時間從來都是這麼任性~╭(╯^╰)╮)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知乎使用者2015-05-15 12:03:31

隨手摘自Quora Are there languages that don´t use verb tenses to express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if so how do they express the idea of tim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很多很多語言都沒有時態,中文是其中最廣泛使用的一種。相當多的美國本土語言都沒有時態標記(tense marker)。

比如一種叫Kiowa的語言(Oklahoma州的一種美國印第安人的語言):

à chán

沒有標記,表示完成:我到(了)

對應的英語(有時態):I arrived

à chán-

thàu

thàu

標記未來:我會到 / 我應該會到 / 如果我到了

對應的英語:I will arrive, I should arrive, I ought to arrive, if I arrive

à chán-

標記未完成:我正要到 / 快到了

對應的英語:I am arriving / I was arriving

à chán-

mà-thàu

thàu

標記未完成和未來:我那個時候(未來的某個時刻)快到了 / 如果我快到了

對應的英語:I will be arriving, if I‘m arriving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casper2017-04-07 19:24:23

我不懂漢語語法。

但是討論問題要先搞明白概念。

“時(tense)”是個語言學術語,不是我們一般所講的時間(time)。tense與形態相關,和time不一定一一對應。漢語不像英語韓語等語言有詞的形態變化,有沒有tense這個語法範疇另論。

但是表達時間的手段除了tense外還有很多,我們高中英語語法講的許多種“時態”,其實是“學校語法”為了方便教學的籠統劃分,雖自稱“tense”,但混合了表達時間的多種手段。像英語韓語,很多語言都只有過去時和非過去時,而將來的表達是透過tense之外的手段實現的,比如情態(modality)。

最近看的一本書,說印歐語系裡只有三個語言有將來時。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有人問文獻出處。上圖是隨手拍照處理的,我沒有電子版。

原書見下圖 507頁 tense部分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多鄰國Duolingo2019-11-01 17:35:07

謝邀。

感謝前排答主

杜帥

南歌

的回答!基本贊同~

單從詞法角度,漢語單詞確實不會根據性、數、格、人稱、時、體、語式、語態而發生形態變化。

作為語言的“漢語”,沒有時(tense)的變化,但卻存在體(aspect)的變化。

https://

xg。zhihu。com/plugin/996

bc697b5aadb3596ac4fa2f3ee6343?BIZ=ECOMMERCE

時(tense)強調動作時間和當前說話時間的關係,

漢語中的“著”“了”等不屬於時的範疇

例如:

可以說“現在

雨”也可以說“昨天比賽時

雨”

可以說“這本書我就快看完

”也可以說“這本書我上週就看完

體(aspect)強調動作本身的屬性、階段和狀態,在語法上表現為句中的謂語詞本身以及與其它句子成分之間相互關係的變化。

漢語中一些虛詞表示體的範疇,但和常提到的英語時態不是逐一對應的

仍以“了”為例,一般會對應

完整體

,而不是我們在英語中所熟悉的

完成體

可以說“作業寫完

”不會說“作業還沒寫完

”(英語中否定也要用have+過去分詞)

可以說“

已經

搞定

”“搞定

”也可以說“

已經

搞定”“搞定”而不加“

另外要注意“了”還可以當語氣詞,學漢語時很容易弄混

“他去打球

”這句最高頻的場景是:有人找他,他不在。此時的“了”是體助詞

“我去打球

”這句最高頻的場景是:告訴別人,正要去。此時的“了”是語氣詞(不能誤解為用完成體表示將要做的事)

最後,符合題主所問的這種型別語言,包括

一小部分漢藏語、絕大部分侗臺語、苗瑤語、南亞語、一部分南島語

以及

一些人造語言

例如下圖(漢語-越南語-寮國語-泰語-印尼/馬來語對比)

是否只有漢語是沒有時態語態變化的?

感謝知友Iridium-Flares提供越南語喃字校準,以便更清晰地看出對應關係

漢語 將/要 - 越南語 sẽ/sắp - 寮國語 ຈະ - 泰語 จะ - 印尼/馬來語 akan

漢語 正/在 - 越南語 đang - 寮國語 ກຳລັງ - 泰語 กำลัง - 印尼/馬來語 sedang

漢語 已/了 - 越南語 đã/rồi - 寮國語 ໄດ້/ແລ້ວ - 泰語ได้/แล้ว - 印尼/馬來語 telah

而漢藏語中藏緬語(以藏語、緬甸語、彝語為例)語法特徵與此有較大差異,不太類似

https://

xg。zhihu。com/plugin/996

bc697b5aadb3596ac4fa2f3ee6343?BIZ=ECOMME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