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子的<勸學>所勸是什麼樣的學?作者為什麼提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與''積善成德'&ap 匿名使用者 1級 2013-10-14 回答

學習儒家學說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旬子的<勸學>所勸是什麼樣的學?作者為什麼提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與''積善成德'&ap 只你共我 1級 2013-10-14 回答

勸學之“學“的含義應當是對“禮”的追求,也就是追求品德的完善。作者認為“君子博學而日參乎己

”就可以“知明而行無過矣”;而“積善成德”就可以“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對於如何學習,文章提出了三點:一是要有廣泛的積累,二是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三是要有專心的態度。在《師說》中,韓愈有關“師道”的主要思想是“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等,強調了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在韓愈心中,老師的標準是:“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行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已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付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就是說掌握了“道”的人就是老師。作者讚許李蟠是因為李蟠喜好的是他所提倡的在思想內容上反對片面追求聲韻辭藻的“古文”,而且李蟠也沒有被當時“恥學於師”的風尚所束縛。《勸學》中運用大量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的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例如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等比喻說明學習的重要性;用騏驥與駑馬、朽木與金石等對照設喻說明學習要積累的道理。《師說》第二段恰當運用對比論證方法寫得,極為精彩。文中透過“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愛其子”與“於其身”、“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三組對比,造成強烈反差效果,有力的表明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