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黃鳥,雌雄相依。

念我之獨,誰其與歸

?——高句麗琉璃明王【黃鳥歌】

正椏五葉,背陽向陰。欲來求我,鍛樹相尋。——高句麗【人參贊】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巖根恆灑浪,樹杪鎮搖風。偃流還漬影,浸霞更上紅。獨拔群峰外,孤秀白雲中。——高句麗定法師【詠孤石】

神策究天文,妙算窮地理,戰勝功既高,知足願雲止。——高句麗乙支文德

遺隋將於仲文】

無論在當初還是現在,高句麗與渤海的故事都過於傳奇,也太過虛幻。

然而這一次的旅行,我的目的偏偏就是把這兩個國家的傳奇故事從書本拉進現實。以前的敦煌之行可以說是朝聖之旅,而這次的東北,卻更接近於尋蹤。去找尋那一段段英雄事蹟,文采風流剩下在經過千年歲月過後留下的殘跡。

小時候看陳道明老師主演的【末代皇帝】,裡面有這樣一段情節:在滿洲國即將敗亡之際,關東軍和溥儀商議將政府遷入群山包圍的通化,試圖負隅頑抗。這是我記憶中第一次留下對通化這個地方的痕跡。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通化博物館

而高句麗遺蹟中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3座都城,

五女山城,丸都山城和國內城

,後兩座都在通化下轄的集安。

直奔高句麗當年的核心三都,誘惑力要比探訪其他散落在山林間的城址要大得多了。

Day1——桓仁 五女山城

飛機到達通化後,可以先在

通化市區

休息一晚,逛逛

博物館

。第二天一早乘火車不過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

桓仁

,傍晚再坐火車回通化,時間可以安排的很合理,也節約經費。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通化博物館藏元代蟠螭紋瑪瑙帶飾板,國家一級文物。通化博物館雖然展館面積不大,但特色文物並不少,還是建議一觀的。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青銅短劍,國家一級文物,戰國晚期。通化博物館藏。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斧鏡範。國家一級文物。

說到高句麗王城與王陵這一批世界遺產,除了桓仁的

五女山城

,都集中在通化。那麼五女山城是憑什麼擠進了申遺名錄呢?

很簡單,這裡是高句麗開國之君朱蒙建立的王城。祖宗肇基之地若不入世遺名單,就說不過去了。

而五女山這座山峰也非常有意思,桓仁的山巒疊翠裡唯獨只有它的崖壁是光禿禿一片,非常顯眼,一出桓仁火車站便能遠遠望見。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當然了,能進世界遺產名單也是因為五女山城的高句麗遺蹟種類完整且儲存度高,從高句麗時期的上山道路到宮殿基址以及城牆一應俱全。

這座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300米的堡壘海拔大約800米,共開東西南三面城門。目前鴨綠江兩岸的100多座高句麗山城中,

五女山城是時代最早,海拔最高,地勢最為險要的一處

高麗依山為城,攻之不可猝拔

。前大駕親征,國人不得耕種,所克之城,悉收其谷,繼以旱災,民大半乏食。今若數遣偏師,更迭擾其疆場,使彼疲於奔命,釋耒入堡,數年之間,千里蕭條.則人心自離,鴨綠江之北,可不戰而取矣。(可見高句麗山城在防守上的優勢)

國家初建之時,都城最重要的是防止別國軍力的侵犯,因此中原都城的禮制方面在高句麗這段時期並不被重視,也可以說此時高句麗的國力同樣不允許。但

到了遷都平壤之後,高句麗就引進了裡坊制度,採用方格網道路

,從此山城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從都城用途貶為拱衛首都的要塞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十八盤,高句麗時期進入五女山城唯一的上山道路。足見山城之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啊。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五女山城南門城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南門城牆

雖然按一般說法,高句麗第二代王琉璃明王時就把都城從桓仁遷到了集安。可這種修築山城的模式卻繼續為高句麗所延續。

集安的新都便是由平原城(國內城)還有相配套的山城(丸都山城)共同組成

這明顯是五女山城和下古城模式的延續。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晨霧中的五女山西門城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雖然是早期王都,但是五女山城的城牆用石壘的還是相當整齊

難能可貴的是五女山城城牆儲存度之高讓人震驚,

東門城牆甚至最高處還有7米

。想來當初作為高句麗王都的年代,這座山城之壯觀必定遠超現在,再加上五女山城高聳的地勢和狹窄的山間小道,想攻克這樣一座堡壘,恐怕只能打持久戰看看高句麗撐到何時會糧絕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東門城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東門城牆應當是儲存最為完好的一段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五女山城的東門,筆者從西門走來一路都以為自己迷路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不過或許是因為這裡是高句麗興起之地,當時國力實在有限,加上五女山頂峰的土地限制,所以山城內發掘出的幾座可能是宮殿的建築基址面積恐怕也就是現在普通民居的規模了,與很多人幻想中“樓閣玲瓏五雲起”的王家宮闕還是有著天淵之別。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五女山城1號大型建築基址,長13。5米,寬5米,應為6開間建築。推測為王宮遺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五女山城兵營遺址,有20多座房址組成。雖然王宮建築面積也不大,不過比起士兵們蝸居還是好得多了

桓仁之後的

集安

,是

高句麗琉璃明王營造的首都,同時也是高句麗古蹟的集大成之地

長壽王陵,好太王陵,好太王碑,禹山貴族墓壁畫,洞溝古墓群,外加丸都山城和國內城

……

先別急著看花眼 ,這一大堆古蹟除了丸都山城以外,基本都在貫穿集安市區的一條中軸線上,不需要太過彎彎繞繞。因此,筆者在集安雖然僅安排了兩天,但依舊保證了充足的時間看完了所有高句麗古蹟,還抽空去了鴨綠江上乘船細賞對岸的朝鮮風光。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夜色下的鴨綠江。對面的朝鮮城鎮散落在山間。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將軍墳,一般被認為是高句麗長壽王的陵墓。長壽王在位長達78年,活到了91歲,故有此號。而長壽王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

高句麗的早期墓葬多用積石冢,這是西伯利亞地區廣泛分佈的墓葬形式,可能是東北亞民族的共同傳統,並被高句麗沿用到了國內城時期。尤其在奪取漢四郡故地之後,高句麗受漢文化禮制影響,王陵出現了陪葬墓和祭臺這些附屬設施。但在遷都平壤之後,高句麗就主要使用封土石室墓了,積石冢逐漸消亡。

長壽王在位時期將高句麗首都遷移到了平壤

,死後卻依舊歸葬故里,與不遠處自己的父親

好太王高談德

的陵墓相伴。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長壽王陵四周都有非常巨大的護墳石。因為高句麗王陵獨特的外貌,也有東方金字塔的別稱。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長壽王陵邊長31。58米,高13。1米,階壇7階,砌石22層,環四周有11塊護墓巨石。墓道口開於第5階壇中間,內有兩具石棺床,墓頂由巨石封住,周圍有等距離鑿出的圓孔,發掘出有蓮花紋瓦當和鐵鏈這些遺物,可見墓頂原本應有其他建築。此外附近還有陪葬王族墓和祭壇遺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長壽王陵祭壇遺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長壽王陵1號陪葬墓,相當於古老的石棚墓與長壽王陵微縮版形制的結合,體現了高句麗墓葬的多元性。

和傳言一樣,長壽王陵裡的確韓國遊客比中國遊客多得多了。筆者前去遊覽的時候剛好碰到兩個韓國旅遊團,一行人都很興奮的挨個和 長壽王陵合影留念。反倒是我這個中國人對合影這事沒半點興趣,只能在一旁安安靜靜為了拍張純王陵無遊人亂入的照片等了好久。

一想起正是因為朝韓這種對高句麗和渤海國曆史的執念,導致了東北許多考古成果迫於政治原因不能為大眾所知(

高句麗遺址甚至未能進入前兩批國保

),這個感情就頗為複雜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長壽王陵裡的韓國遊客

其實好太王與長壽王這對父子的陵墓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偉大的墓葬,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好太王陵規模較長壽王陵要大,雖然依舊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可石砌墓外圍已經破壞的很嚴重了,遠沒有長壽王陵依舊留存的這麼威武霸氣。但長壽王陵卻又沒有像好太王碑這樣名動四方的紀功碑流傳下來。

固然能說成是各有所長 ,但總覺得體現的還是各有缺憾這方面更多一點。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好太王碑。原本一直裸露在外可以隨便拍照。但評選世界遺產前建了這個四面圍著玻璃的碑亭,從此之後內部就嚴禁照相了。

不過筆者還是想到了一個辦法。

碑亭玻璃下方細看會發現一些小格子,從這裡面把相機伸進去

雖然不能拍到全貌,但也總能窺得一角了。這樣既不讓守好太王碑的工作人員為難,又可以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的回憶照片,豈不是兩全其美?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雖然走位低了一點,不過其實拍的也還行,照樣也很清晰

說到好太王碑的碑文內容,百度和維基這些已經介紹的很詳細了,有高句麗的建國神話以及好太王一生南征北戰,攻破百濟,趕走入侵日本等等豐功偉績,還有關於高句麗陵戶方面的記載。

那麼在這裡我就只補充些好太王碑其他比較有意思的知識:

1

。就算不是歷史愛好者,喜歡看古裝劇的應該也知道“

倭寇

”這個詞。常用來代指13世紀以來出現在朝鮮半島和中國的日本海賊。

但真正把倭和寇連用組成倭寇一詞,目前最早能找到的實證,就是出自這塊5世紀初的好太王碑

。不過這裡面是把侵略新羅的日本軍隊稱作倭寇並不是後世一樣大量用來代指海賊了。

2

新羅寐錦

。好太王碑裡把新羅王稱作新羅寐錦,而日本正史【

日本書紀

】中同樣記載了新羅寐錦一詞。可說好太王碑證實了將新羅王稱作寐錦的現象出現的非常早,且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了高麗時期。

那這個怪詞是怎麼來的呢?有這樣一種說法,

新羅王號居西幹、麻立幹、尼師今的最後音節在古語中都與錦字同音或相似

,所以就慢慢為寐錦這樣的讀音,也頗有道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太王陵。雖然四周護墳石與長壽王陵同樣高大,但外表實在大大不及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散亂的巨石證明當年太王陵外表可能要比長壽王陵更具氣魄,但可惜沒能敵過歲月匆匆。

太王陵現高14米,北面長68米,東面長62。5米,西面長66米,南邊長63米。階壇8級,砌石21層。不得不說,即便石塊散亂,但仰望還是能隱隱感覺到當年的恢弘氣勢。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破落也有破落的好處。長壽王陵是別指望能從階梯攀登而上了,不過太王陵連墓室都是開放的。雖然其中的文物已經被清理出來送到各研究機構,可能進墓室瞻仰這位傳奇英雄最後的長眠之地,也已經滿足很多訪古愛好者的理想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太王陵的墓室入口就在這堆亂石之中,很是滄桑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太王陵墓道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墓室內兩具石棺床,好太王就在這裡逐漸從歷史的記憶中遠去了。

而太王陵內出土了什麼樣的珍貴文物呢?先賣個關子,稍後再做解答。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太王陵的巨大護墳石。可惜“安如山固如嶽”的願望並沒有實現

中國的史書,如【漢書】,【北史】都有“

高句麗俗好宮室

”這類記載,可見高句麗政權的諸位國王對豪華宮殿的追求。

【三國史記】記載,烽上王九年八月(公元300年),高句麗居然發動國內所有15歲以上的男女修建宮殿,在這種全民動員之下,所建宮殿想不宏大恐怕都是不可能的。

遺憾的是因為高句麗國內城的核心部分如今正是集安市的中心,因此建築基址多被現代建築疊壓 ,

只根據現有部分考古發現粗略的推斷國內城的宮城應當就是在高句麗遺址公園附近

,其具體的宮殿規制至今不甚明瞭。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而國內城與丸都山城之間的關係,應當不像是某些說法提的和平時期以國內城為都,戰爭時遷入丸都山城。因為丸都山城並沒有發現取暖留下的大量火炕之類的遺蹟,高句麗又怎麼會確信戰爭不會在冬天發生呢?

所以恐怕多數時候丸都山城是作為夏季行宮使用。

另外一點就是雖然把丸都山城叫做山城。但丸都的地勢根本不和之前介紹的五女山城在同一檔次上,最多算一箇中等土坡。如果說這裡是高句麗專設用於戰時避難的都城,實在有些名不符實。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國保碑

在上圖中大家可以看出國保碑之後有一堆碎石。而這就是丸都山城如今留下的最壯觀的遺蹟,山下貴族墓葬群。雖然丸都的部分城牆也有所保留,但完全比不上數百座高句麗貴族墓集中起來帶給你的視覺衝擊。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山下貴族墓葬群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山下墓群實際上是高句麗洞溝古墓群的一部分。不過洞溝古墓群綿延三四十公里,散落多處。個人推薦只需要看丸都山城墓群也就夠了,反正內部也是進不去的。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兄冢。因為有兩座形制十分相似的積石墓靠在一起,所以分為兄弟冢命名。年代大約是5世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弟冢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筆者主要是為了美觀所以選取這個能展現群山包圍的視角。丸都山城在背面一個土坡上,和圖裡幾座山沒什麼關係

丸都山城原本叫做尉那巖城。始建於公元3年。公元198年山上王以此為王都,從此改名丸都。公元342年,其主要建築毀於戰火。山城平面是不規則長方形,周長六千多米。西門和南門城牆尚存,此外還有瞭望塔,蓮花池和宮殿遺址等等。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城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要說到丸都山城最傳奇的故事,大概就是鯉魚退兵。根據【三國史記】記載,高句麗大武神王11年,公元28年。漢朝遼東太守出兵至丸都山城和高句麗進行圍城戰。戰事陷入僵持階段時,高句麗王採用大臣的建議給城下漢軍送去蓮花池內捉到的鯉魚,使得漢朝軍隊認為丸都山城內水源充沛,糧草充足,從而喪失了繼續鏖戰的決心,很快退兵。

而丸都山城內的確有蓮花池,這段傳奇故事留下的痕跡。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蓮花池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瞭望臺,這裡視野開闊足以遠眺國內城。瞭望臺殘高4。5米,內側有兩條臺階可登頂。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其實乍一看筆者還以為這是一處王城內的墓葬,畢竟頂部碎石覆蓋這種形式太類似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瞭望臺正對著戍卒居住遺址,可見王宮前的守衛之森嚴。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瞭望臺前的戍卒居住址

丸都山城的宮殿在公元342年毀於高句麗與燕國的戰爭之中。東西寬75米,南北95.5米,作3層臺階,四周以石塊砌牆,每座建築均有排水設施。即便是一千七百年後的現在,整個基址也頗有驚人的氣魄。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丸都山城宮殿基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韋莊的【秦婦吟】中長安城的悲劇與高句麗丸都山城的遭遇如出一轍。

與丸都毗鄰的國內城主要的遺存反倒是丸都缺少的城牆。國內城四面城牆均有連貫的保留,西門一帶還有高句麗時期的排水通道遺留。並且國內城城牆石塊壘積的非常整齊劃一,這大概就是一國之都和邊遠軍州山城的差距。

有趣的是雖然高句麗已經滅亡一千三百多年,但是今天集安市的主要繁華區域還是在高句麗國內城的範圍裡,可以輕輕鬆鬆的繞著國內城留下的四面城牆走上那麼一圈細緻的觀賞。

國內城是高句麗繼五女山城後的第二座王都。建於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一直到北魏始光四年(427年)作為高句麗政治中心長達425年。長壽王遷都平壤後,國內城仍然作為陪都。

國內城城牆周長2741米(東牆558米,西牆699米,南牆749米,北牆735米)。城牆以修鑿工整的長條形和方形石塊飾面,內部土石混填。牆面石條壘砌嚴謹,由地表往上層逐漸內收,每層內收10-15釐米,儲存較好處可達11層。

現確認門址4處,馬面20處,角樓遺址2處,西牆外側發現大型排水涵洞遺址1處,城內中部發現大規模建築遺址,推測為宮殿區。

2004年7月,國內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成為國家第一批考古遺址公園。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國內城東門,高句麗時期城東為官署區,貴族百官平常均由此入城。民國時此門被命名為輯文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國內城的四面城牆所用石塊都這樣規整並有層次感。

說來也是有點意外,筆者先去了號稱是王宮遺址的高句麗遺址公園,結果什麼都沒看到,純純粹粹就是個市民健身公園。以為國內城已經原貌全失,失望的打算去肯德基買個甜筒安慰自己的時候就發現了路上的城牆遺蹟 。(這也不能怪我嘛,網上的集安遊記基本 都沒幾個寫國內城城牆的 )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國內城南門,如今僅存基部,東西面各有一處馬面,相距12米。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民國時期,在高句麗南門西側100米外重建了一座南門,命名為襟江門。

因為筆者發現國內城城牆的 時候已經到了傍晚了 ,所以第一天之逛了南門和東門城牆,之後就去鴨綠江邊觀景去了。

而西門和北門城牆 我是在第二天的上午前去走訪的,西門的高句麗時期排水涵洞遺址現在被玻璃罩護住,但從縫隙依舊可以透過相機放大拍攝到清晰的影像。

至於北門城牆就橫亙於集安北部幾個居民小區裡,這種家門口就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房子我也想住啊~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民國時期,將西門命名為安武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值得注意的是西門部分城牆所用的磚塊並不是那麼的規整,色彩也比較多樣,反而有股別具一格的美感。

國內城西門則是位於西面城牆南部三分之一 處,至於排水涵洞遺址則要從西門往北去幾百米的地方。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國內城西門址

西門排水涵洞現存16。25米,寬0。8米,殘深0。95米,高句麗時代真真切切的遺存,很是有生活氣息。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外側的保護玻璃罩,可以看到兩邊的空隙,拍照的時候就從這裡選取角度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溝槽以兩層較為規整的石條壘砌而成,溝底以石板平鋪,溝口現存8塊大型封蓋石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國內城在建立兩百年後曾被公孫康出兵焚燬,之後再次重建。

唐高宗時,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死後其長子泉男生與兩個弟弟不和遭到驅逐 ,泉男生就從王都平壤再次返回國內城,並從這裡向唐朝投誠請兵。在泉男生的協助之下,唐朝終於在第8次出兵時將高句麗滅亡。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可能也是因為國內城投誠的原因,所以並沒有被唐軍破壞,城牆才能一直留存到今天。

至於國內城的北城牆命運就比較坎坷了,民國時期對其他幾面城牆都 還略有維護,唯獨對 北門進行了封堵,新中國成立後才重新 開通。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北城牆剖面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國內城東北角馬面遺址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北城牆堪稱綠化最好的了,蔓草叢生,哈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集安博物館,在之後的行程裡我也去 了一趟吉林省博。在高句麗藏品方面,吉林省博相比集安博物館差的真不是一星半點,基本應該都是集安看不上的 展品被送去了省博。。。

不過這麼牛逼的集安博物館並不是免費的,成人門票70元,學生票35元,而且內部還 禁止拍照,幾十個監控探頭盯著。門票貴不準拍照這也是網上對集安博物館給 差評多的主要原因。

(不過筆者可以教大家一個方法,把相機夾在腋下,雙手抱胸拍照,,雖然累點吧,不過能躲過監控)

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集安博物館的藏品(手抖請諒解)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好太王陵出土【鎏金銅節約】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這裡就要解釋一下了,很多人對“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這個稱號裡國岡上不理解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好太王陵在高句麗當時所在地的名稱。高句麗前中期的國王死後稱號裡多帶著王陵所在地的名稱。而好太王還號永樂大王,這點在好太王碑裡有記錄。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好太王的金步搖冠,感覺能當吉林鎮省之寶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好太王陵鎏金銅帳鉤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蓋弓帽。高句麗人武藝超絕,從陵墓壁畫狩獵圖等可見一斑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2號與3號均為好太王陵出土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銘文磚。左側的一塊就是關於好太王陵的,“願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嶽”,可惜終成空想。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素面鞍橋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鏤空鞍橋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好太王陵出土鎏金鏤空馬鐙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帶卡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桃形馬飾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各類飾品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銜標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魚尾形金飾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瑪瑙珠與金環飾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馬飾,鎏金銅鈴

為了不破壞大家將來親自前去觀覽的興致,也就只放這些文物了。不過集安博物館建築本身的設計倒是挺有特色,外部看起來頗有後現代風情。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集安博物館

至於吉林省博物館的高句麗文物相比之下就遜色許多了。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銅鞋底。這點就佩服集安博物館了,把兩幅金光燦燦的鎏金鞋底留在了自己那,把這一個儲存較差的交到了省裡。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白玉耳杯。集安市糧庫出土。材質為和田玉。應當是漢朝賜給高句麗王的珍品。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高句麗鎏金鏤花飾

大家都知道高句麗始祖 朱蒙是扶余 國 的王子,而吉林省博雖然高句麗時期的藏品不過爾爾,但是扶余時期的文物卻不乏精品。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扶餘國各類飾品,與高句麗的飾品風格幾乎一致。可以看出兩者的傳承關係。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雙龍仙鶴紋鎏金銅當盧,扶余。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銅牌飾,扶余

永樂無疆——高句麗古蹟探尋篇

鎏金銅面具,扶余

本次旅途對於高句麗的古蹟的探訪就到這裡為止了。當然啦,高句麗的傳奇故事是不可能透過這麼短一篇遊記就能說出個脈絡的,僅僅是好太王碑裡的金戈鐵馬,就足以讓人為之神往了。

開篇的四首詩文,是如今僅存的高句麗詩歌作品。

雖然數量稀少但足夠看出此時漢文化 已經對這個東北民族 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高句麗不僅僅是壁畫中那個只會挽弓逐馬的民族,同樣 有著自己對文學方面的理解,這也為之後渤海國的繁榮打下了基礎。

下兩篇,就讓我們一起探尋吉林與黑龍江境內渤海國與金國的知名遺蹟,敬請期待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