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監察御史為何治不了腐敗?只言騙語2017-11-29 10:45:54

古代的監察御史為何治不了腐敗?

在歷史上,除了元朝這種由遊牧人按照遊牧規則建立起來的王朝,可以不發官員工資,任由他們自行“打穀草”(搜刮)之外,沒有一個王朝不擔心貪腐的。雖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是唐太宗李世民說出來的,但這個道理,此前的皇帝也都明白。王朝是靠官吏打理和維持的,但如果由著官吏胡來,激起民變,皇帝的椅子就坐不住了。所以,從秦朝開始,監察系統,就是一個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的監督機構,從上到下,獨立運作,單獨對皇帝負責。

但是,這樣的監察體系,每每跟王朝的命運相似,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開始都管用,走到後來,都不管用。即使箇中出一個半個具有理想主義的御史,敢於碰硬,敢於彈劾權臣,結果一般都是拿自己當雞蛋撞到了石頭上。

按道理,監察御史的監察許可權不可謂不大,可以不受限制地調查,可以聞風彈奏,無論多麼直言不諱,一般都不會受到追究。御史查案期間,無論多麼大的官員,都不能干預,也沒法干預,除非,你能說動皇帝,親自下令停止調查。而且,只要御史的彈章上去,哪怕只有那麼一丁點影子,涉案官員的官一般都不能再做了。

但是,這樣威力強大的監察系統,為何就遏制不了腐敗,眼睜睜地看著王朝走向衰落呢?

在中國的王朝時代,國家裡,既有政府,也有社會,但社會跟政府相比,要小得多,而且處於被支配的地位。皇帝要依靠官吏治理國家,必須給予官吏相應的治理權力。在行政,司法和民政混一的前現代社會,地方官對於民眾而言,幾乎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在隋唐之前,地方官可以直接處死他們認為犯了死罪的人,隋唐之後,死刑權上收,但地方官如果想殺死誰,一樣有辦法。權力大的官員,支配資源的能力也大,發育不良的社會和市場,始終沒有能力跟官府抗衡。所以,每個朝代的官府和官員,都會擴張自己的權力,使之支配更多的資源。換言之,官府就是一棵搖錢樹,官員們的使命,就是讓這棵樹枝繁葉茂。其中黑色和灰色收入,隨著搖錢樹的長大,也越來越多。

監察御史雖說獨立於行政體系之外,但他們也是官員,出身,來路,都跟普通官員沒有太多區別。而且做完了御史,也會進入行政體系,繼續做官。事實上,監察體系就是官僚這棵大樹上的一個枝杈。御史跟一般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有同年,同鄉,同學和親友,關鍵是,他們之後的出路,就是他們眼下盯著為難的官僚們,事做得太絕,後路就斷了。況且,御史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官員需要的東西,他們也需要。

王朝時代,沒有媒體,沒有公開的輿論。御史們盡不盡責,只有御史臺的長官來管,而長官,又只對皇帝負責。說來說去,只要把皇帝一個人矇住了,大家都皆大歡喜,一起分贓。結果呢,監察權變成了分贓權,你來監察我,我就分給你一份。你有,我有,比大家都沒有好。到了這種時候,偶有尖銳的彈奏,一般背後都是權力鬥爭。最佳的權力鬥爭工具,就是監察御史。

古代的監察御史為何治不了腐敗?南朝居士2017-12-03 06:33:55

都沒回答到點上。

實際上,皇帝並不排斥貪官,皇帝知道無官不貪,他能殺幾個?再說,他也是靠這些貪官的扶持,才能坐穩皇位的,

皇帝掌握權力的方法就是用貪官和反貪官。

為什麼要用貪官?

皇帝需要的是忠於自己的人。怎麼能讓他們忠心?給他們利益,但官員太多,皇帝的財富有限,怎麼辦?給他們權力,讓他們貪汙,因為官員貪汙,這樣就有把柄抓在皇帝手裡,皇帝便於駕馭,這相當於交了投名狀,

官員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必然就忠於皇帝了。

為什麼要反貪官?

貪汙不可怕,怕的是不忠心的異己勢力,所以用反貪之名,清除他們,這樣對內,清楚異己,對外,得到好名聲,朱元璋和雍正都是如此。

當貪汙太重,引起民怨,則祭起反貪大旗,殺一批貪官,抄沒其家財,這樣民怨平息,異己勢力清除了,震懾其他貪官,還能不得貪汙之名,得貪汙之財。

這就是帝王之術,用來駕馭百官的。皇帝都不反貪,御史有何用?

御史是幹嘛的?他就是皇帝和重臣的養的狗,讓咬誰就咬誰,讓攻擊誰就攻擊誰,說的文明一點,他們跟官員是一個系統的,無官不貪,他們就能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