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憫農》的唐朝詩人李紳是一個節儉的人嗎?漁樵之人W2019-12-28 12:08:50

謝謝邀請!唐朝詩人李紳雖然寫出了兩首題為《憫農》的詩,可是,他不是個節儉的人,還非常奢侈。人是會變化的,他在寫這兩首詩的時候,他做官的父親去世了,母子生活很苦,親眼看到農民種地的不容易。寫下了“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詩句,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統治者不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的鞭撻;“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表現了他不僅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還反映了他對勞動果實的珍惜,啟示人們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用辛苦換來的。當他做了官以後,這樣的語言風格就沒有了,還有什麼珍惜糧食可談?看看他得中以後的詩,如《答章孝標》:假金只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年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可以說,他的變化從這時就開始了,不言而喻,他是塊真金,應當享受榮華富貴。他的《琪樹》:石橋峰上棲玄鶴,碧闕巖邊蔭羽人。冰葉萬條垂碧實,玉珠千日保青春。日中泣露應同浥,澗底侵雲尚有塵。徒使茯苓成琥珀,不為松老化龍鱗。《憶漢月》:花開花落無時節,春去春來有底憑。燕子不藏雷不蟄,燭煙昏霧暗騰騰。這些詩都是做官之後寫的,大都失去了先前的風格。哪還有什麼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他吃飯還非常講究,傳說他愛吃雞舌頭,吃一盤雞舌頭,需殺多少雞?在後來的詩中,哪有鞭撻時弊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哪有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針貶時弊的語言風格?說他的心思都放在貪圖享受上絕不為過。現在的中小學課本中他的詩入選的也只是《憫農》,別的詩未選,原因可能就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