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啟帆勸業講習所2021-07-02 11:38:00

題主的問題也是當下一直熱烈討論的話題,以個人拙見,國人對“工匠”的鄙視,並非由來已久,老一輩常有一句話“災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即為例證,但又為什麼現代國人又如此不待見“匠人”這份職業呢?個人認為:

1。改革開放初國家人才匱乏,各行各業亟待調整,需要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當時最響亮的口號,大學畢業生在極短的時間裡充實到各行各業的領導崗位,無可避免的出現唯文憑論。

2。當時就有不少人對此現象提出過異義,但被扣上各種帽子即遭打壓。國家也曾試點同德國西門子等一流企業合作開辦高職院校,但在那種環境氛圍下,開辦了幾期無疾而終,德國人也只能無解地聳聳肩。

3。90年代起的各高校瘋狂圈地擴充套件規模,其結果負債累累,債臺高築,不得不透過擴招來拆東牆補西牆,同時為數不多的職業院校由於生源難以為繼,只能或被兼併,或升級,或停辦關門。

4。90年代末大批國企經營不善而倒閉,而外企趁機大批進軍國內,需要一批能與其溝通對接的人才,並開出誘人的薪資。同時進來的外企大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需要高階技工人才,使得技工人才的地位雪上加霜。

5。近幾年高校之間的內卷化競爭激烈,資本便粉墨登場,利用人們對“知識改變命運”的曲解,在網上大肆炒作“名校”效應,各種洗腦式的販賣焦慮,各種“雞血”層出不窮,加之國內私企勞動制度的不完善,更加深了年輕人逃離工廠觀念。

6。地位的不平等。各地引進人才,動輒名校博士,碩士,不管這群人是否“乾貨”上線即可,鮮有引進技師的。

近40年如此這般的操作,使技工人才的地位,價值,嚴重背離了市場應有的規律,也留下了如今的一地雞毛。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設計製造迷2019-06-11 18:42:54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先給題主點贊,特別在技工荒現象越演越烈的當下,太需要更多人士來思考這個問題了,多一點思考我國為什麼會出現技工荒、為什麼這麼多的粗製濫造現象、為什麼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之路困難重重,多想想為什麼,是有助於咱們趕上工業製造強國德國的。

提起工業強國德國,大家必然會聯想到大眾、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等等世界名車,也會聯想到德國的機械裝置,那都是全世界頂級的。德國的製造業為何這麼強悍?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德國政府和全社會對技工的尊重與認可,也正因為得到各界的尊重與認可,才積蓄了豐富的“工匠”資源,包括工程師、高階技工、普通技工,才令德國製造如此之強悍。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就曾說過:“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德國企業家也認為,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來製造,再先進的科研成果,沒有技工的工藝化操作,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另外,德國提供給技工人員的薪資待遇一點都不含糊,在德國,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高階技工、技師,其待遇堪比廠長和總經理,可見,德國對技術工人是多麼的重視。

而我們國內又是如何對待技工的呢?一個普通技術工人也就四、五千元,還可能要經過無休止的加班才換來的,而企業高管卻拿著動輒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年新,收入差距幾十倍,如此大的反差,誰願意進工廠下車間做一名技術工人呢?雖然我們也開始提倡“工匠精神”,要求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版工業4。0,讓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轉型,可諷刺的是,沒有人願意當技術工人,全國各地都出現嚴重的技工荒,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裡了?

當然,問題來了並不可怕,有句話叫辦法總比問題多,只要從國-家層面有決心、有行動,又何愁改變不了呢?況且,人家德國的成功案例已擺在眼前,如果大家懶得動腦子,那照搬總會吧?所以說,不是改變不了,而是想不想改變的問題,只要有決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雁獨飛2019-06-12 09:07:06

想談談所謂的工匠精神: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以下內容均是本人拙見;不喜勿怪)1:我會教育孩子好好學習,考大學,考公務員。別當工人,別當工匠。因為現在不是70年代工農商學兵的年代了,是以經濟發展為大背景的時代。現在招聘不難看出,稍好的國企招的全國大學一本,二本、985、211的大學生,都不要工匠的,再其次就考公務員。公務員也不要工匠。只要嘴巴圓的就行了,工資高還穩定。當工人隨時準備下崗,準備給私人老闆打工,私人老闆不會把你當工匠,只會把你當奴隸,工資低,又不會按照勞動法為你激納各項保險,更別說福利。沒錢沒權就買不起房子,娶不起老婆。到時老了,國家不管,私企更不會要。只有等死。別當工匠了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葉克飛2018-07-06 08:29:56

龐大的技術工人群體可以說是德國工業的兩大根基之一——另一個根基,當然是強大的研發能力。

德國人對技術工人不僅重視,而且尊重。以德國最引以為傲的汽車來說,無論去賓士博物館、寶馬博物館還是保時捷博物館,導覽器裡除了提到一款款經典車型外,都不忘提及技術工人的貢獻。

儘管經濟發達,工業化程度極高,但德國並沒有強調高校的“大躍進”,也沒有提出大學生普及化。高校錄取率和畢業率都不算太高,目前也有60%的年輕人沒有進入大學,他們的去向是職業教育,許多人未來的就業方向是產業工人。

在德國,產業技術工人的地位相當之高,薪水也很不錯。普通技工的收入已在德國人均收入之上。如果是高階技工,收入可以倍增。當然,想轉為高階技工,需要4-6年工作經驗,還需要經過1000個小時再培訓,以及專業技術、現代經濟理論、法律基本常識和企業管理等四個方面的考試。

所以,人們無需追求所謂的高學歷,也不會鄙薄工人身份。據說,在德國的就業市場上,僱主看重的並非學歷高低,而是學歷和專業與自身需求的契合,所以職業教育反而更受企業青睞。比如萊比錫的保時捷工廠,就有70%的員工出身職業教育,他們是將先進研發成果轉化為一流產品的基石。

甚至有一種說法:在德國,除了保潔等技術要求不高的職業外,企業不會招聘沒有相關專業培訓背景的員工。

相比大學,職業教育也確實更受一些年輕人的青睞。如果一切順利,一些人可以在26歲左右成為高階技工,同時因為此前幾年作為普通技工的經驗,有了一定經濟積累。可如果選擇讀大學,以德國大學的嚴酷學制,26歲恐怕還沒畢業。

何況,職業教育出身者如果想進入大學繼續深造,也有許多便利條件。他的職業教育經歷可以被記入大學學分,而且畢業後在歐盟範圍求職也更具競爭力。一直讓歐盟擔憂的高失業率問題,其實集中在南歐那些“慵懶”的二流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德國的失業率一直很低,遠低於歐元區平均水平。這顯然與雙軌制教育有關,大學生固然是人才,技術教育出身者同樣是香餑餑。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genbiyechang2019-08-15 21:04:29

改革開放40年,實際是彎道超車40年,沒錯,買來人家的生產線、成型機、精密機床、重要部件、配件、發動機、等等,組裝起來便成了中國製造,實現了同一起跑線,國人很自豪。若干年過去了,所有這些機器又面臨更新換代,咱不得不又要去購買,週而復始,不斷購買,用於支撐著這種空中樓閣似的中國製造業,咱的工業產品鋪天蓋地,席捲全球,可附加值卻低的可憐,靠數量贏得的是帶血的利潤!40年發展確實不易!

如國產某醫用CT掃描機架小修,所有精密機床國內都具備,卻非得運到日本進行加工處理,這種事例太值得反思!所謂國產說白了不過就是組裝,真遇到問題根本束手無策,缺的豈止是工匠精神!

一個國家的工業製造其本質應靠一個高素質工匠群體和一個創新型研發群體來支撐,這種精益求精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和訓練不是一蹶而就的,需要很多年教育投入和社會重視並形成一種基礎文化,這是當務之急,遺憾的是,我們卻在提倡國學!

咱做夢都在希望國家崛起,但應清醒認識到,離崛起真的還有很大距離,尊重技工,崇尚工匠,給他們應有的聲譽和待遇應是崛起之本!別等中國製造隨外國人那天不賣機器給咱而隕落時怕悔之莫及了,僅存的工匠精神亦會隨之被陪葬的!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滹沱河邊溜達2019-06-13 21:44:45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遇清風22019-06-12 20:18:21

幹了20年的鉗工飄過。15年時間從初級 中級 高階。國企。領導拿幾百萬年薪。公開說在一線的工資太高(08年年收入全部加一起7萬)工資必須改革。意思是你有活拼命幹。工資不能比以前高。我們不是慈善機構。沒經過全體一線工人商量就強行透過。看看沒奔頭。就忍痛辭職了。說實話。跟現在的一線工人講工匠精神他們非常無恥。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輪迴之中的上帝之眼2019-06-12 12:53:58

從事二十五年技術工作,苦髒累差壓力大,月薪兩三千的高階技師,全國技術能手飄過,除了傷心就是心碎!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原來這是真的!現實確是:窮技術富管理,在這裡流著後悔的眼淚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奉勸大家:都去學管理當官吧,學習溜溝子,拍馬屁,打麻將和酒桌文化都比學技術強!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地道的兩廣人2019-06-12 17:43:25

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待遇!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天天向上天天向上2019-06-28 03:54:53

其實什麼是工匠精神,就是拿著普通的工資做著藝術家的工作,而為什麼不叫藝術家精神呢,因為你做的事情並不是獨一為二的,蘇世比拍賣行的一位門童,他兢兢業業的做了40年,後來一次大型活動中把他請去了,原因是隻有他熟悉每一個到場嘉賓的身份地位,性格特點,社交習慣與人際關係網,後來在他退休時被授予名譽副總裁,得到一大筆錢,這當然只是個例,太空泛,缺乏實際激勵作用,我覺得工匠精神還是要從人的主觀意思上形成,起碼你知道做不好你就沒飯吃,餓不死掙不多的實際現實問題就擺在那,更談不上傳承,打鐵的告訴孩子以後不要打鐵,種地的告訴孩子以後不要種地,做工人的告訴孩子不要做工人,甚至很多高階人群都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從事自己的工作,那什麼工作才是理想職業呢?在這種環境下匠人精神可能只是我們嚮往的精神。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曉四界2019-06-12 12:10:03

工匠精神不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國民性格。不要把工匠精神神話了,日德的崛起確實有工匠精神的功勞,但是同樣也因此受限。中國傳統上是強調眼光和協作的,這是幾千年形成的。一句話,覺得抬頭看路比低頭拉車重要。日本在這方面就是典型的反例,東西可以做到極致,但是最終會歸結為文化領域,產品競爭力和中美這種強調實用性的國家比成渣的遠多於封神的。說說比較熟悉的建築工程領域,德國材料質量世界第一,日本施工嚴謹性世界第一,但是國際建築市場強大的是誰?中國、土耳其、印度、西班牙甚至韓國。德日根本不入流。二戰後工業品德日領先是趕上了經濟大發展對品質要求提升的大時代,而面對時代的變化,德國還好,日本完全沒方向。在需要快速適應能力和發展走勢把握能力的新時代,德日在新領域的開拓能力有目共睹的弱,基本就是吃老本。哪怕經濟可圈可點的德國,實則也靠的是對東、南歐的金融和人才壓榨。工業4。0看起來很有氣勢,但是拋開其傳統優勢領域短板一大堆,這就是典型的不抬頭看路的結果。日本自明治以來整體路子是學德國,所以結果半斤八兩。自從美國橫空出世以來,實用主義對歐洲的教條主義就形成了明顯的優勢。蘇聯美國實用主義、蘇聯實用主義、中國實用主義,穆迪上臺後印度也實用主義,這才是高速發展的正道。工匠精神可以在一些領域倡導,尤其是補短的方面,全社會的工匠精神不會是長久的倡導。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使用者52957195013302019-06-12 07:29:00

我們國家分金領,白領,籃領是最低的人群,現在幹工人沒有人看的起,所以沒有人願意幹工人。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開心吐嘈2019-06-12 07:41:50

在中國沒有技術工人一說,最多就是工人,工匠精神只是代表那幾個人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使用者17578412206942019-06-12 21:16:39

我們只是停留在說。但從來不做。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跳動的心x2019-07-24 05:09:48

現在這個社會誰還願意慢慢靜下心來做工匠?誰願意?鬼願意,都幻想著做網紅然後一夜暴富,搞金融撈偏門這些,這來錢多塊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匠靜下心來要熬多少年能熬出來?十年還是二十年?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飛飛揚670615312019-06-12 18:00:17

這是我上頭條問題提的最好的問題,中國的“工匠精神”目前仍然停留在文字層面,沒有實質性實施,在一個公司技術人員地位低於行政人員,技術工人地位低於基層領導,地位低相對於工資也低,在我們國家官本位經歷了上前年的地位鞏固,技術人員地位只有新中國後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力度遠遠不夠,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技術,從而導致他們性格內斂,耿直,實事求是,這在領導心理卻最大的忌諱和不高興,所以我們國家人員的薪水實際上是官本位薪水。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孤獨狼585435362019-06-12 09:41:00

中國現在提倡“公僕”精神!看看收入、退休就知道了!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手機使用者69562253932019-06-12 07:48:46

中國只永遠停留在口號上他們就是下等人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夢迴樓蘭682019-06-13 13:14:14

”工匠”精神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也被稱作“魯班”精神。當時的國企(特別是大型企業)非常重視培養技術工人隊伍。(許多大型國企都辦有`技工學校'),並定期不定期根據國家有關部門頒佈的“應知應會”標準組織不同工種不同級別的技術工人開展崗位練兵和理論及實際考試。八級技工即可考試晉升為“技師”,而技師即可享受與“工程師”基本同等待遇。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知心朋友1680007752019-06-12 13:15:23

假如我有大兒子,苐一公務員穩工資可以貪,第二當歌星喊二桑子可出名,苐三教師,代夫又可斂財又可害命。最後開發商,而且又黑又惡那種混刀肉式的,什麼工匠,工人,去它的吧,連自己溫飽都解決不了,淡啥都是馬呢拉!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獨立人122019-06-12 10:17:53

叫別人做工匠,自己統治並經營著工匠,坐守最大化的各種利益!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平和2866799582019-06-12 18:42:52

中國不缺工匠,也不缺少工匠精神,缺的是任正非式的老闆!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海步深河尚2019-11-01 13:40:42

謝謝邀請!

我感覺問題較大。

如今現狀,國內技能操作者,嚴重缺乏,官方媒體已經多次呼籲培養高階技師,提高製造業水平,提倡大國工匠精神。什麼原因?

我在北京打工,快遞行業準備評審技術職稱,技術員、助工、工程師、高工,屬於教授級專家,是出洋相的做法。什麼原因?

體能、技能、技術,三種系列,稀裡糊塗這樣下去有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珠穆拉瑪88482019-09-25 21:29:53

德國的工匠精神,體現出了社會制度的完善,任何級別的中、高階技師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非常受社會尊重,待遇是優厚的。促使工匝精神的廣泛性,提高了全面的質量精藝求精。響亮世界!是我們永遠學之不盡的。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而已302333202019-06-12 21:56:37

在我們工廠,機器壞了工人修理沒有修理補助,工人不修,找外面人來修,一天最少1000,這樣的工廠怎麼可能會有工匠!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阿海東2021-07-01 18:55:21

市場經濟時代賜予我們過去所沒有的千千萬萬種大成的機會,為大成者提供了廣闊的生存與發展空間。過去,成功的路窄而又窄:通常只能走“學而優則仕”之路,只能靠伯樂、靠“知遇”,只能當“螺絲釘”、當“一塊磚”。而今天,成功之路千萬條。“自抬自價”卻可以成為一種成效的生存競爭手段。“需求創造供給”,無限的需要帶來無限的機會。只要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就能夠獲得成功,獲得大成。我國各條戰線都需要能工巧匠。

而有一些人,他能從簡單的工作中悟出門道,煉成各種各樣的“絕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技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工作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省時、省力、省成本,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工廠越來越需要技術工種,操作工成為了主體人群。一個人有抱負,也不是非成為馳名世界的大科學家或大文豪不可,“滅鼠”、“鉗工”、“銑工”大王,也可成“麵包大王”、“酸菜王”,還可成為炒菜、做衣服、設計花布、種西紅柿、開車、跳舞、收廢品、捏麵人、演戲、唱歌、說相聲、接線、售貨、修腳踏車、刻圖章、養魚行業能手,只要是社會上的一項有益的工作,做好了都能出色行當。社會的發展需要各個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

做精都成一門大學問,就看每個人的選擇的方向和努力如何了。因為成就一番事業也存在有天分這一因素。這是實在的。現實是殘酷的,但是他們不甘於平庸,在自己的崗位上展現出非凡的技藝。

一個連話都不大會說,字都不大會寫,缺乏正常思維能力的弱智者――舟舟,被一些有正常思維的非弱智者指揮著、運作著去“指揮”一支相當層級的交響樂團,並在全國各地到處演出……

哈佛大學教授哈恩曼曾經這樣說:即使你再羸弱、再貧窮、再普通,你仍然擁有別人羨慕的優勢。對於夢想難成真的人來說,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對自己才能的發現,缺少對自己人生價值的開發利用。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一種本領,只是他還沒有發現罷了。

提起德國,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大眾”、“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歐寶”等這些德國名車,聯想到德國的機械裝置,聯想到德國的工具。要知道,德國在製造業的卓越成就歸功於德國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大量投入和全社會對技工的尊重。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就曾說過:“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德國企業家也一致地認為,一流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來製造,再先進的科研成果,沒有技工的精準操作,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另外,德國提供給技工人員的薪資待遇很高的,與大學的教授一樣受尊重。在德國,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高階技工、技師,其待遇堪比董事長和總經理,可見,德國對技術工人是多麼的重視!

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大學畢業生白領的平均年薪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則是35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遠高於普通公務員,甚至高過大學教授。

很多德國人甘願做技工,而不願去當官,當管理者。

建國時代,中國非常敬重技術工人,工程師的培養跟德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技術八級工的工資比廠長高得多。還有那時有技術的工人少,容易評上勞模,收入不比領導低多少,政治地位又高,當然願意當工人。

由於德國技工的工資高,製造業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繼而讀大學的道路,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由政府全額撥款,一個學生一年可獲政府4100歐元的教育經費。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期間就被企業“訂購”成為企業的準員工,企業要按規定向“訂購”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歐元的學習津貼。

德國社會對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這才讓德國技工的工資普遍較高。德國實幹者更是人才輩出,他們以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了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雖然德國曆經風雨,但德國製造讓德國經濟穩健增長,實質上控制著歐元區,成為歐洲各國的首領,牢牢地支撐了歐洲的危局。歐元區至今屹立不倒,德國製造功不可沒。

而我們國內又是如何對待技工的呢?一個普通技術工人也就五、六千元,還可能要經過無休止的加班加點才換來的,而企業高管卻拿著動輒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企業虧損也一樣拿。如此大的反差,誰願意進工廠下車間做一名技術工人呢?雖然我們也開始提倡“工匠精神”,要求製造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版工業4.0,我看任重道遠呢。

在我們的社會中,隨著我國對製造業的工匠日益重視,再說我國有著數以萬計的體力勞動者都是極其普通的工人,每日裡從事著繁重單調的勞動。然而,如果他們的心志被真正喚醒的話,努力鑽研,實現崗位成才,他們完全有可能成為某個行業的佼佼者,也能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手機使用者637847486962019-06-12 20:34:44

我焊工技師,月工資4000左右,分廠副廠長,嗎不會幹,月工資12000左右,這就是中國工匠精神。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使用者觀真2019-06-12 12:31:15

是因為國家這麼多年崇拜學歷所致。曾經聽到幾個衣帽講究的女人說(就是在家待著我也不讓他‘是她小孩’當工人,工作累,多丟人)。當今全國各地哪有工人收入高過機關的,搞技術的收入都比搞行政的少。待遇差,工作艱苦,找物件都困難,連父母都沒面子。就算是廠裡重視技術,技師的收入和待遇也比行政的低。國情所致。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ched1232019-09-04 16:37:22

近幾年來“工匠精神”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都是大肆宣揚的一種精神,其實很多人沒有分析過“工匠精神”真對的是什麼,於是乎“工匠精神”成了最煽動人的謬誤!好似中國產品質量不高皆因中國失去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應該指的是個人對從事的每件事情精益求精地做,直致完美。比如修鞋匠在上鞋底釘釘子時,每個釘子的距離要對稱,每個釘子陷入的深度要相同,不做到這樣絕不會認為修好了鞋,其實這是個對手藝人的要求,而現在中國99。9%的產品是工業化大生產出來的,這個“工匠精神”只當作一種觀念還可以,當作一種要求就是根本不懂工業化生產。工作化生產就用模具先在鞋底上標出入釘子的準確位置,而且在鞋底上有釘子入深的限位裝置,如此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還能達到標準統一的質量,工人的培訓也簡單了很多。

當然產品質量還有理念,物美價廉一定是產品質量的殺手,可百姓不富裕,只好走買次級高檔品。偷工減料是個法律問題,在中國只要沒鬧出人命或者說鬧出人命,沒鬧輿論風波,沒人追究,處於法律半保護裝態。但這些都與“工匠精神”沒關。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98720052019-08-15 20:03:09

把員工當家人。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檸檬下的蘋果有點甜3552019-08-15 19:28:06

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是 精益求精 敢於對自己的產品負責

中國目前現狀 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差不多就行 能用就行

好比 NE100提升機上輪的輪子 需要經過滾齒

淬火 多數加工廠都沒有這些步驟 都是用角磨機摩一下就行 客戶都說差不多就行

同樣的東西 多這兩個步驟要多賣2000多塊錢 工期要在增加1到2天

客戶就那麼多錢 你能怎麼辦 自己都默許了

我們也想精益求精 可是客戶的腰包不允許呀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小陳797572332019-06-12 12:30:26

政府的導向很重要,首先大的方向上公務員要降低待遇並加強輿論監督杜絕其伸手的機會,讓更多的高智商人才流向市場,其次基礎教育降低政治教育比重增加法制教育,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我的朋友叫雨飛2019-06-13 08:36:29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說過:“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輿論引導是當技師光榮!回頭看看我們,當技師光榮嗎?武漢是應屆畢業生最多的城市,每當畢業季納傑人材市場人流如蟻,各地來招工的單位也很多,可是急需的車鉗鉚電焊技術工種卻常年人材荒。一方要工作,一方急用人,可卻出現了雙方不需要的奇怪場面,年年如此!說到底還是教育問題,社會價值取向問題。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星2453130142019-06-12 09:51:57

我要的是奉獻奉獻奉獻,吃住行與我無關哈哈哈哈哈,住別墅的要住草屋的奉獻再奉獻哈哈哈哈這才是現實

在中國,經常說“工匠精神”,那麼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寂寞無奈362742012019-11-01 10:21:28

中國商人多是周扒皮只想著利益最大化,只要能賺錢就行哪怕是違法也無所謂,他們眼裡沒有用錢解決不了的事,只會把錢花在給他們帶來利益的人身上,根本不會去培養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