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孔子《論語》中孝的主要內容?使用者19655574667983952020-01-03 18:51:59

1、能養,即服勞奉養。 盡孝道的首要條件是贍養父母。敬,主要體現為“無違”,即不忤逆父母的意志。“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提意見要委婉不冒犯,尊重父母的思想等並維護其尊嚴。 2、敬,即要敬事父母。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從孔子的疑問中可知,僅給父母吃飽穿暖還不是孝,還應做到“敬”。僅僅能供養父母,這就和養狗、養馬毫無區別。 孔子駁斥了當時“孝”的概念,認為孝要對父母有孝敬之情,孔子在這裡著重強調了“敬”。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那是一般動物的本能,而人類如果只停留在這種初級階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問題作為孝順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對於“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稱謂了。 3、愛,即內心要對父母充滿愛心。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什麼是孝,孔子說:不違背禮。父母在的時候要盡力侍奉,父母去世要慎重對待,並按照風俗進行祭祀。 4、“孝”為仁之本,是立國之基。 《論語》開篇就有一段極為重要的論述:“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一個人如果能在家庭之中講求“孝悌”,在社會上就一定能守秩序。 在社會上能守秩序,也就一定不會違法亂紀。正直的人追求的是做人的根本,他們知道只有將做人的根基打牢,人生的道路才會是坦途。 5、人生的規範很多,但在眾多規範之中,最根本的便是“孝悌”。 為人與立國,關係密切。有子用簡單明瞭的語言透徹闡釋了個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這樣一種個性與共性的邏輯關係。如果做人的問題解決好了,一個人做到了“孝悌”,整個社會就必將呈現穩定祥和的狀態。 《論語·為政》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蓋謂在上者能導民與孝慈,使各得孝其老,慈其幼,則其民自能忠於其上”,可見如一國之君能做到上孝下慈,廣大民眾自然會被感化而忠誠於上。可謂“孝”是“文”“政”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