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閏土看歷史2020-04-25 22:45:25

因為謀朝篡位實在比不過做一個把持朝政的外戚來的輕鬆和自在。梁冀所處的時代也明確的告訴了他做一個強大的外戚才是必由之路

一,跋扈將軍。

梁冀出身貴族,

他是漢順帝朝大將軍梁商的兒子,妹妹梁氏後來成為漢順帝的皇后。

梁冀也自然成為了東漢王朝的外戚,由於是名門世家,又皇帝的大舅子,一路升官,做到了掌管軍權的大將軍,有了兵權,自然能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漢順帝死後,繼位的漢衝帝只兩歲,梁太后掌控朝政,詔命梁冀和太傅趙峻、太尉李固總領尚書事務,粱冀的權利更加大,梁氏兄妹正之前的歷代外戚一樣,把持政務,成為了實際掌權者。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衝帝死後,梁冀又扶持八歲的質量帝登基,但是質帝年紀小卻不願意受大將軍控制。於是梁冀用毒藥將他毒死。

毒死了皇帝后,粱冀受到李固等大臣的反對,粱冀用皇太后的名義,將李固免職為民,清楚了政治對手,漢桓帝劉志為帝,後來又找機會羅織罪名把反對自己的李固等人殺死。梁冀運用手中的權利,順利的把一個個不願順從自己官員清算掉,過程順風順水,幾乎沒有一點阻力,而自己的爵位和俸祿以及別人送來的賄賂則越來越多。因為自己的緣故,梁家的親戚也紛紛得到官位,形成了強大的外戚勢力。而自己扶持上位的漢桓帝也十分聽話,在專權的道路上幾乎沒有任何困難。粱冀對於所有人實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殘酷政策,並且積蓄奇珍異寶,盡享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二,前人的經驗。

東漢王朝一共存在了 195年,產生了十四任皇帝。

從第三任皇帝漢章帝之後,繼位的皇帝全都是未成年人,自此便陷入了宦官與外戚交替把持朝政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東漢滅亡。

在粱冀之前,有過三次外戚專權的局面,

第一次是漢和帝時代以竇太后和其兄長大將軍竇憲為代表的竇氏專權,

漢和帝利用宦官力量對抗並剷除了竇氏家族,從此之後宦官開始參政,逐漸形成專權。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第二次是安帝年時代,鄧太后及其兄長鄧騭為代表的鄧氏專權。

鄧太后死,安帝又利用宦官李閏等人誣造鄧氏有謀朝篡位之心,於是安帝將鄧氏宗族全部罷免,大將軍鄧騭被迫自殺,朝政再次回到宦官手中。

隨後又有漢安帝的皇后閻氏專權,她設計廢掉太子劉保,獨攬大權。

安帝很快就死去,閻太后與其兄大將軍閻顯扶持年少的劉茲為少帝,東漢王朝進入閻氏外戚專權時代。

漢少帝病死後,宦官集團趁機殺死閻顯及其同黨,迎立被廢的劉保繼位,是為漢順帝。朝政第三次回到宦官手中。

漢順帝死後,皇后梁氏及兄長梁冀才再次開始梁氏外戚專權的時代。

歷史的經驗告訴了粱冀如何做一個專權的外戚,而他的所作所為與前三次專權的外戚也如出一轍。

而在此之前,外戚謀朝篡位的例子僅有西漢末年的王莽建新代漢。但這確是個失敗的反面教材,王莽篡權後,迎來的是天下人的揭竿而起和後世的口誅筆伐。最後身死國滅,頭蓋骨還被東漢統治者珍藏在皇宮中警示後人,這一切都讓梁冀壓根不會尋思要謀朝篡位,反正皇帝穩穩的纂在自己手裡,自己雖然名義上是臣子,其實跟皇帝也沒有兩樣,何必去冒險學王莽呢?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但是粱冀在沿著前幾任外戚建造的道路上專權跋扈不可一世的時候,也跟他們一樣,不自覺的走到了滅亡的懸崖邊上,然後追隨著他的前輩們跳了下去。

尾聲

公元159年,梁皇后病死,被粱冀玩弄於股掌間的漢桓帝秘密的與心腹宦官唐衡商議剷除梁氏的事情。單超等五名宦官在皇帝的授意下,率千餘人包圍了梁府。梁冀及妻孫壽自殺,梁氏及孫及其黨羽被全部剷除。東漢的政權又一次回到宦官集團手中。

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粱冀的專權及覆滅是東漢時代規律決定的,而草包梁大將軍的才能還不足以打破這個規律,他只是和先前的外戚們一樣,在同一條路上走到了終點。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經典守望者2020-03-21 17:09:35

梁冀是東漢順帝皇后梁氏的哥哥,順帝駕崩之後其幼子漢衝帝劉炳繼位,因為皇帝太小無法理政,由皇太后梁氏臨朝聽政。從此開始了近二十年的梁氏專權時期,梁太后的哥哥梁冀任大將軍,獨攬大權,囂張跋扈,史書上稱其為“跋扈將軍”。梁氏一門前後計七侯,三皇后,六貴人,兩位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史書記載:“在位二十餘年,究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而後梁冀毒殺漢質帝,擁立蠡吾侯劉志為天子,是為漢桓帝,權勢熏天已達極點。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至於他為什麼不謀朝篡位呢?主要有幾點。首先,梁冀雖然是大將軍但是卻缺乏實際的地方兵權。東漢國家的組織架構是強支弱幹,地方的力量在非戰時狀態下保有的軍士要多於中央。在戰爭狀態下國家發放符節給將領,將領持節到地方調兵。所以梁冀要謀反必須要有實際的大量軍隊,否則一旦篡位地方太守刺史必然會興兵討伐,無法鎮壓的話只能是自取滅亡。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第二,從明章中興之後,國家中的發展還算比較平穩,和帝順帝都是守成之君,國家沒有大規模的動盪。所以梁冀缺乏藉口謀朝篡位,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謀朝篡位並非兒戲,只有當社會上對於漢朝政權的不滿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實現。所以他只能做一個跋扈將軍,而做不了篡位的逆臣。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小島知風2020-03-21 17:18:08

梁冀之所以沒有謀朝篡位,分析下來總共有兩點:

其一,西漢外戚王莽篡漢的教訓還是血淋淋的,王莽的能力還是非常強,但是下場結局很悲催,所以梁冀不希望成為天下群起而攻之的目標。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其二,則是梁冀為人沒有稱帝的野心和能力,梁冀為人不學無術,殘暴不仁,且貪婪成性,所以他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具備稱帝的能力,他也沒有野心去稱帝,他更願意把控皇帝,然後繼續大肆攫取財富。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整體來說梁冀和王莽雖然很相似,但是王莽的能力還是很強,且想法很超前,王莽在篡位之前深得眾望,禮賢下士,讓很多士族都敬佩。

而梁冀和王莽的能力根本不能相提而論,梁冀是單純的依仗當大將軍的父親梁商的地位,雖然王莽的家族地位也很高,但是同時王莽的能力也非常強,而梁冀則是不學無術,貪暴不仁,主要是單純依靠的是高貴的家族出身。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王莽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早期的改革家,他的很多改革舉措和政治意識都很超前,在為篡位前,王莽禮賢下士,雖然有沽名釣譽之嫌疑,但是畢竟王莽還是深得眾望。

即便王莽如此最終也落得身首異處,更慘的是他的頭顱還被歷代帝王收藏警醒。而王莽篡漢的事蹟距離梁冀並不遙遠,梁冀是非常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比王莽能力差遠了,而且殘暴不仁,貪婪成性,朝臣之中十之八九都對他不服氣,所以他不具備篡位自立的條件。

如果梁冀篡位的話,他活不過一個月就得被各路勤王的軍隊給滅掉,反不如挾持皇帝攫取財富更加舒服。

從這也可以看出梁冀就是一個貪婪小人,他沒有野心和志向去篡位,他所依仗無非就是欺負這些皇帝年幼,當逐漸長大以後的漢桓帝劉志真和他較真時,可以發現梁冀很順利的就被漢桓帝的宦官們給殺了,根本沒有任何反抗,其實梁冀與王莽相比差遠了,任何一位成年的皇帝,只要稍加算計就能整死他。

漢桓帝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的典故就出自漢桓帝,但是這麼一個荒淫的皇帝在成年以後稍加算計就整死了梁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樑冀其實孬的很,只是趕上了好時代,在皇權落到幼兒手裡趕上了皇權真空期,所以梁冀才能得以掌控朝政。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半畝園書生2020-03-22 17:58:24

梁冀(88—159),字伯卓,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涇川)人,東漢時期外戚,權臣,出身世家大族,為大將軍梁商之子,他的妹妹是漢順帝皇后。

東漢中後期,特別是漢和帝以後,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越來越嚴重,他們之間的鬥爭也愈加激烈。

125年,濟陰王劉保被宦官孫程等19人立為皇帝(順帝)並立梁商女兒為皇后,孫程等人被封了侯,宦官的權勢大為增長。後來,順帝為了防止宦官的權力過於強大,便開始扶植外戚勢力,先後拜自己的岳父梁商和大舅哥梁冀為大將軍,以便於達到雙方相互制約的目的。

順帝死後,梁太后和梁冀先後立兩歲的劉炳,八歲的劉纘和十五歲的劉志(漢恆帝)三帝,梁太后也任用宦官,還擴充太學,儘量爭取宦官和官僚士大夫的支援。但是根本大權還是掌握在梁冀手中,梁冀為大將軍平尚書事,專權二十餘年,他的宗親姻戚遍佈朝廷,郡縣,官吏升遷,都要先向他謝恩,滿足他的各種需求,他又在洛陽周圍強佔土地,調發卒徒興建私人園林,綿延數千裡,他還佔奪幾千口良人作奴婢。梁冀當政時期,對郡縣的賦稅比過去增多十多倍,許多人死於官府的壓迫之下,直到159年梁皇后死,恆帝與宦官單超等人合謀才消滅了梁氏一族。

梁冀掌權二十餘年,驕橫氣盛到極點,他橫行霸道宮廷內外,大臣怕他,沒有人敢違反他的命令。在這樣的形勢下,他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正統觀念的影響。封建朝代人們非常看重正統,劉秀是劉邦後世子孫,所以他建立的東漢被承認為繼承西漢大統的正統政權,否則就是德位不正,取得政權不合法,所以梁冀要考慮民意。

二,宦官在朝廷內還有一定的勢力,雖然當時外戚和宦官的鬥爭中,外戚略佔上風,但宦官仍得到皇帝和一些士大夫的支援,梁冀有所顧忌。

三,官僚士大夫集團的形成,門閥的出現。在外戚和宦官的反覆鬥爭中,還有另一種政治力量在起作用,這就是官僚士大夫集團。在這個集團中,透過經學入仕,又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他們由於世居高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領袖,當政的外戚往往要同他們聯結,當政的宦官也不能不同他們周旋。面對這種形勢,梁冀要想謀朝篡位,並沒有十分的把握。

四,清議現象的出現。東漢後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現了一種品評人物的風氣,稱為“清議”,善於清議的人被目為天下名士,他們對人物的褒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鄉閭輿論,而清議的中心就在太學,太學生透過清議反對宦官外戚專權,成為支援皇帝的輿論力量。

五,刺史力量的加強。西漢時開始設立刺史,是為了對百官和豪強的監察,東漢時,全國共分13個州,每州設刺史一人。朝廷進一步擴大了刺史的職權範圍,刺史不僅有選舉權,處理地方政務之權,到東漢末,還有了領兵之權。最初的刺史本是純粹的監察官,後來竟發展成地方行政長官,以致形成一方割據勢力。皇帝還有地方政權的支援,因此梁冀還不敢謀朝篡位。反不如讓皇帝當傀儡,自己把控皇帝,繼續為所欲為,當自己的大將軍為好。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靜坐看雲起2020-03-21 09:43:05

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文史小學鳩2020-04-28 10:30:27

梁冀,東漢時期外戚、權臣,大將軍梁商之子,順烈皇后兄長。權勢滔天時專擅朝政,甚至毒害皇帝,最終被漢桓帝聯合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殺死並滅族。

梁冀勢力的崛起,是東漢皇權同外戚合作的產物,他的覆滅,是皇權被外戚壓制後聯合宦官勢力進行反抗的結果。可以說,外戚勢力與宦官勢力對皇權的交替掌控是東漢朝廷的一大特點,二者彼此互相爭奪對皇權的代言,以至於誰也難以徹底消滅對方。這個大環境導致了外戚梁冀並不能完全取皇位而代之,甚至在皇權覺醒後聯合宦官勢力給消滅掉了。

下面,我們就從《皇權共天下》一書中的內容來了解一下東漢外戚勢力的代表梁冀是如何崛起和被消滅的。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進行一系列違背社會發展、加速歷史倒退的改制。他的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社會混亂。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身的劉秀趁勢而起。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息兵養民,開創了“光武中興”。光武帝秉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原則,以王莽篡位為史鑑,堅決杜絕外戚干政。

《後漢書·皇后紀》記載:

及帝崩,肅宗即位,尊後曰皇太后。諸貴人當徙居南宮,太后感析別之懷,各賜王赤綬,加安車駟馬,白越三千端,雜帛二千匹,黃金十斤。自撰《顯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參醫藥事。帝請曰:“黃門舅旦夕供養且一年,既無褒異,又不錄勤勞,無乃過乎!”太后曰:“吾不欲令後世聞先帝數親後宮之家,故不著也。”

可見,東漢之初對於外戚的防範是很嚴的,後宮太后也鮮有地擁有這樣高的覺悟。按理說這樣的防範手段以及後宮難得的覺悟,外戚干政這股勢力的發展受到層層限制,到此就應退出專權的歷史舞臺。

歷史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東漢的第三位皇帝肅宗皇帝——漢章帝(喜歡書法的朋友應該熟悉此人,章草的創始人)在位十三年,活到三十一歲就死了。章帝死後,他的四兒子和帝繼位,時年十歲,由竇太后臨朝稱制,摒棄外戚不得干政的祖制,又開始重用外戚,將大權交到竇憲手中。

外戚這股勢力如同枯木逢春,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崛起。不僅竇憲的兄弟子侄身居要職,而且運用察舉制的弊端,從各個層面擴大勢力圈子。竇氏外戚在皇權的維護下如火如荼地發展壯大,後來皇權也受到外戚權力逼迫。和帝越發感覺被欺太甚,於是聯合宦官,合力打擊竇氏外戚勢力,這又為漢朝埋下了宦官專權的地雷。

竇氏被打壓甚至消滅後,東漢的外戚勢力才算是暫時被撲滅。但是這件事給整個東漢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直到東漢滅亡,各個姓氏的外戚興起又覆滅,一撥接一撥,成了一朝一姓。

緊接著是鄧氏外戚、安帝時期的閻氏外戚、順帝時期的梁氏外戚,比“王莽篡位”更慘痛的一幕即將上演。

公元114年,十一歲的順帝繼位,封梁商為乘氏侯,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立梁商女為皇后。從此梁商地位日益顯赫,逐漸攫取了大將軍這一權傾朝野的要職。當時的梁商雖然“以戚屬居大位”,大權在握,但有所約束,不敢十分專橫跋扈。

有人分析實際上是梁商在為他的兒子梁冀專權鋪路。因為:

第一,諸梁氏已佈滿朝廷內外,當時皇帝不過是他們手中之物。

第二,梁商對他所溺寵的兒子梁冀有意加以培植。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梁商病死,未及下葬,順帝就任梁冀接替父職,做大權在握的大將軍,讓梁冀的弟弟梁不疑為河南尹。順帝天生就是軟柿子,即使朝中大臣上諫彈劾梁氏兄弟,順帝也不聽,直接將權力交到了梁冀手中,開啟了梁冀專權的道路。

公元144年,順帝死,梁太后臨朝,立兩歲的劉炳為帝,是為衝帝,梁冀總理朝政。不到一年,衝帝死,梁冀立劉纘為帝,即漢質帝。此時質帝雖年幼,但是十分聰慧,對梁冀專權十分不滿。但此時質帝對此也無可奈何,有一次曾目指梁冀輕輕地對朝臣說:“此跋扈將軍也!”質帝的“早慧”,本來就是梁冀的一塊心病,當他聽到質帝的辱罵,就立即萌起陰險的殺機。

於是,梁冀密令爪牙置毒於煮餅中。小皇帝吃了後,胸腹部脹痛,情緒煩躁,他催人趕快召李固進宮。李固匆匆趕到,詢問說:“陛下患了什麼病?是什麼原因?”小皇帝拼著最後一口氣說:“吃了煮餅,肚子悶痛,能喝到水還可活命!”這時梁冀在旁邊冷眼注視,陰狠地說:“恐怕會吐,不能喝水。”

梁冀這麼一說,左右還有誰敢聽小皇帝的話去拿水。李固自然也是一籌莫展,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質帝中毒身亡。事情的真相,李固是很清楚的,但是不能點明,只得撲在小皇帝遺體上悲痛地號哭,說什麼要將此事查明。梁冀怕陰謀洩露,李固這麼一說,當然使梁冀更忌恨於他。

《後漢書·梁冀傳》記載:

復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喬,海內嗟懼,語在《李固傳》。建和元年,益封冀萬三千戶,增大將軍府舉高第茂才,官屬倍於三公。又封不疑為潁陽侯,不疑弟蒙西平侯,冀子胤襄邑侯,各萬戶。和平元年,重增封冀萬戶,並前所襲合三萬戶。

東漢梁冀為什麼不能謀朝篡位呢?

本來殺帝是要誅九族的,可是梁冀不但沒有被治罪,反而又立劉志為帝,即桓帝,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勢力,梁氏專權簡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元嘉元年,桓帝因為梁冀對自己有擁立之功,想用特別的禮遇來顯示他的崇高地位,就召集朝中全部公卿,共同商議對待他的禮遇。

於是有關官員上奏說梁冀可以入朝不小步快走,可以佩劍穿鞋上殿,謁見皇帝可以不自稱名,享受和蕭何同等的儀禮規格;將定陶、成陽剩餘的編戶全都封給他,這樣他的封邑就增加到四個縣,和鄧禹相當;賞賜給他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照霍光的標準,以突出表彰他的首功;每次朝會,和三公分別開來,獨坐一席;十天入朝一次,平議尚書事務;將這些宣告天下,成為萬代法制。

梁冀還覺得他們奏請的禮遇不夠優厚,很不高興。他專橫行事,玩弄權勢,一天比一天兇殘放縱,各種大小的機要事務,沒有一件不是先徵詢他的意見才做出決定的。宮中的衛士侍從,都是他親自安置的,宮中的起居生活,每一個細節他都能瞭解清楚。百官升遷,都要帶著箋記書札先到梁冀門上謝恩,然後才敢去尚書省。

到桓帝永興二年,朝廷封梁不疑的兒子梁馬為潁陰侯,封梁胤的兒子梁桃為城父侯。梁冀在位二十多年,驕橫氣盛到了極點,橫行宮廷內外,百官不敢正視他,沒有人敢違抗他的命令。皇帝大權旁落,什麼事都不能親自過問。

桓帝心裡已經十分不平了,梁氏專權,為所欲為,目空一切,物極必反的結果即將來到。

延熹元年,太史令陳授透過小黃門徐璜,向皇帝陳述出現了日食等異常災害(古人的套路就喜歡以自然現象來對應國家治理之事),並且把責任指向了大將軍。梁冀聽說後,暗地指使洛陽令逮捕了陳授,並在獄中將他拷打至死。因為這件事的發生,桓帝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了,這也成了桓帝下定決心收拾梁冀的導火索。

加上樑冀對宣家的迫害追殺,桓帝大怒,就和中常侍單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個人定下誅殺梁冀的計劃。梁冀從眼線口中聽到了這個小道訊息,準備反撲,於是派了中黃門張惲進入宮內,以防止他們發動政變。

具瑗見張惲還敢入宮,先是命令吏人把張惲逮捕,罪名是他突然從宮外進來,圖謀不軌。桓帝親臨前殿,以張惲之罪責為由頭,召見尚書們,公開指責梁冀的罪行,並讓尚書令尹勳手持符節,率領丞郎下的官員都帶著兵器守住宮廷官署,收起各種符節送回宮中。桓帝又派黃門令具瑗帶著左右兩廂的騎士、虎賁、羽林、都候劍戟士等,一共一千多人,和司隸校尉張彪一起包圍了梁冀的住宅。同時派光祿勳袁盱帶著符節前去,沒收了梁冀的大將軍印綬,改封他為比景都鄉侯。

梁冀自知無力迴天,只得和他的妻子孫壽一起自殺了。斬草須除根,桓帝下令將梁冀的兒子河南尹梁胤、叔父屯騎校尉梁讓,以及他的親信衛尉梁淑、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人,連同梁家及孫家的內外宗族親戚全部逮捕,送到詔獄中去,不論老少都處以死刑,暴屍街頭。

同時其他受到牽連而死的公卿、列校、刺史及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有幾十人,梁冀原來的官吏和賓客被罷除官職的有三百多人。

這次大肆整治外戚勢力,導致朝廷官位一時間都空了,只剩下尹勳、袁盱以及廷尉邯鄲義還在。由此可見梁氏黨羽範圍之廣。

因為當時政變是突然從宮中爆發,史料記載這些使者來回賓士,不管牽涉與否,公卿們皆不知所措,官府、街市、里巷紛擾動亂,好幾天才平定下來。但是梁冀死後,百姓沒有不拍手稱快的。

至此,梁氏專權才算徹底崩塌,梁冀本人也被後世認為是歷史上的大奸臣之一。

以上,就能看出梁冀一時的謀權可以,但是篡位的話,還是力有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