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哲學深度解析?歐陽絕竹22021-10-14 18:42:18

首先,我們要透徹地理解中國古哲人老子、孔子所稱謂的“德”,在其哲理概念上是指什麼?

也就是說,研究經典的學者先不要好“形而下”,在經典的“字、字義”或主觀在甲骨文的“字形、字義”中去解釋“德”、“中庸”。

中國哲學特有的概念範疇的理解,是要站在公元前6世紀當時的歷史背景,針對初創的古文字的多義性、含義的替代性及侷限性,去全面準確理解古哲人老子、孔子的哲理學說中所給出的“陰陽”、“精氣”、“精神”、“性”、“道”、“德”、“仁”、“有無”、“中庸”等哲理概念及範疇。

當下研究國學,尤其是針對國學典籍中的哲理思想還是認識不足,沒有處理好中國哲學與國學的關係,即將國學經典的核心哲理思想納進中國哲學,而不是讓中國哲學消融在國學之中。總之,國學要以哲學的概念範疇及其理論方式來做中國哲學,尤其是需要針對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的研究來提升起國學的哲學性。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又曰: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孔子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陰陽合德。

孔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上述,老子和孔子稱謂的“德”或道之“德”,是指“道之本的陰陽者”或宇宙世界“第一推動者”的陰陽行為原則,或者是宇宙萬物的陰陽行為原則,即宇宙萬物都遺傳有陰陽之性,以及都遺傳有“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及其規定性。而且,客觀的“陰陽行為原則”是“鬥爭之和諧”的行為原則,即“衝氣以為和”。並且,宇宙萬物內在的與外在的都存在陰陽行為原則,即“陰陽行為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