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祁門小謝2018-07-10 12:51:18

謝邀。

記得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校長給我們全校師生髮了兩本關於國學經典的書,是校長親自挑的,裡面囊括了絕大部分的

經典

文學,要求我們研讀。

那段時間我們早上起來要上早讀,就讀這本國學經典。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

當然,只堅持了一星期,後來大家該幹啥幹啥去了。

所以看書真的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情,可惜了校長一片苦心。

我覺得很多經典並不是靠研讀的,而是靠理解。

我小學的時候非常想要一本道德經,拿到手發現讀不懂,很多生僻字。

如今出來參加工作了,再讀道德經,覺得沒有什麼障礙,裡面的東西也能明白了。

古人的經驗總結是言簡意賅,多餘一句廢話都沒有,我覺得人有閱歷,讀起來就容易多了。

就像魯迅的文章,小時候一看到魯迅就頭疼,要逐字逐句分析,越學越覺得艱澀難懂,最終厭惡,不願意讀。

長大後再看,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家很容易就知道他在說什麼,一些隱晦的指向,還有一些鋒利的喻義。

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理解,不理解,讀再多也是無用。

現在很多人一提儒家,一提孔子,就開始逼叨叨封建餘孽,陳舊思想,老古董,腐朽的東西,又來毒害人。

這些人讀過書嗎?

你連人家講什麼都不知道,就敢大言不慚的抨擊,誰給你的勇氣?

誰給你的自信?

說到這裡忽然想到前不久朋友非常推崇的一個:《素書》。

此書的規矩是: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

通讀之後發現裡面東西深了去海了去,講識人論世,把人說透了,分明是管理層或者說統治階級的必讀書目。

這就不是讀一讀的事情了,一字一句都要深究。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說來容易,其實很難,很多時候,精華與糟粕的界限是很模糊的。

除了理解,選擇也很重要。

老祖宗的東西太多,鯨吞併不適合每一個人,廣泛涉獵是好事,但貴在專精。

愛詩詞歌賦,就多讀詩詞歌賦。

愛歷史,就通讀二十四史。

愛哲學,那就複雜了,絕大部分“子”你都得看。

有的人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把它做好。就像徐霞客,他就熱愛旅遊,一輩子都在旅遊。

選擇還有另外一個層面。

在讀的時候,請保持自己的思想,我並不喜歡看一些名家解讀,每個人都是一家之言,理解一定有偏差,只有讀原文之後,再去看其他理解,不然你看到的永遠是別人的牙慧。

還有一些所謂的專家,歪曲的解讀和解說,使得意思偏離作品本身,這是非常噁心的事情。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

這就是我的想法吧,有不對之處請指點。

——————丸————————-

文:祁門小謝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大樸國學2019-07-07 14:57:10

大樸國學|利好書院

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應用。

我們堅持,讓國學回歸理性、回到生活、融入世界、走向未來。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

昨天的那篇文章:五四百年,始於科學,終於國學?該怎麼用國學升級我們的人生演算法,很多朋友看了以後找我交流,很有感觸,特別是對近年來國學傳播領域的群魔亂舞、裝神弄鬼的現象深惡痛絕,覺得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傳播,反而會讓更多的人對國學產生誤解,更有逆反心理。還有國學傳播領域,內容生產乏力,基本沒有優質的內容,已經基本完全雞湯化的問題。

我覺得這種擔憂大可不必,這只是暫時的現象,每次文化的復興,類似的過程基本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很多人擔心現在的年輕人認識不到國學的價值,我說這個擔心更是大可不必。我們認為對國學感興趣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其實,很多年輕人,包括90後,甚至00後都很喜歡國學,而且,他們出生和成長的階段,有不少家長已經認識到國學的價值,讓孩子從學學習國學,他們中的很多人經過了系統的國學教育,又有開闊的視野,他們才會是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和未來的中堅力量。

關於國學內容雞湯化的問題,其實這種現象一直存在,而且這類的內容很容易被人喜歡和轉發,存在即合理,在這個階段有他存在的道理,但是並不能停滯不前,不去研究未來的趨勢,還在繼續用這種方式去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這種方式也會逐漸被淘汰。舉個例子,前些年,最熱的一些國學類的講座很流行,題目一般是國學智慧或者例如易經裡的中國智慧等等,題目多很大,一般講座也就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聽眾聽的熱血澎湃,對老祖宗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第一批出現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國學類內容也基本都是這類的,但是,現在如果你再做這類的內容,表現會比原來差很多,原因就在於受眾的學識增長的很快,鑑賞能力提高的也很快,這些東拼西湊的東西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了。

扯的有點遠了,話說回來,包括國學雞湯化的原因就在於很多人沒有心思,也沒有定力好好的去讀本經典,而學養深厚的科班出身的學者和專業學生又不太懂得如何去傳播,這才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核心原因。

很多朋友也經常跟我交流一個問題,為什麼讀一本經典就那麼難?

第一個問題是文字關,雖然我們的漢字除了簡體字取代了繁體字,其他字形方面的變化在漢隸之後基本沒有出現過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較大的是從前期的甲骨文到金文這個階段。有些朋友買了很多版本的書,包括各種各樣的註釋、解讀,但是感覺讀起來還是很吃力。這裡邊一是語感的問題,需要多接觸,多閱讀才能逐步克服;另外一個問題是漢字的字意在歷史上發生了很多的變化,有些原來的單字表達的字意,後來用組合詞來表達,而且組合詞本身的單字有著不小的區別,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所以這一部分也需要多注意,有了語感和看得稍微多點以後,這個問題其實也基本就迎刃而解了,我說的迎刃而解是你腦子裡會有根弦,不會再直接用現在的字意去套原文的本意。

第二個問題是,文化的斷層導致我們對國學經典產生的歷史背景缺乏瞭解,這也就是傳統上講為什麼要經史合參,如果對歷史背景缺乏必要的瞭解,讀起來難免一頭霧水。所以,想真正的讀懂經典,需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配合。舉個小例子,有些朋友說喜歡傳統文化,孔夫子都想恢復周禮,那自己一定要辦一場純正的周式的婚禮。我說估計你接受不了,首先周代的婚禮是在黃昏舉行,這也就是婚最早用昏的原因,再就是現代我們尚紅,而周代尚黑,結婚的禮服最好是黑色的,再則結婚的時候不能奏樂,我們現代結婚都喜歡熱鬧,鑼鼓喧天,音響開的人都受不了,而那時候的婚禮不讓奏樂的原因則是人家嫁女兒是件悲痛的事,再奏喜悅對女方家裡不尊重。其實,文化是與時俱進的,在每個時代都有不同,沒必要非得復古,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社會發展、人類認知等等的限制。我們可以嚮往那個時代的精神,但是在生活習慣上大可不必,當然你想也回不去。

第三個問題是,過了文字關,瞭解了歷史,就能讀懂經典了嗎?對不起,可能絕大部分人到這一步還是讀不懂。

讀經典,說到底是要把握“文意”背後的意涵、義理、道理。就如程頤(就是程門立雪那個典故里的程頤)所講的“見意”。袁煥仙(也是厲害的人物,可以自己搜尋)說:聖人之學若在字義或事理。十五入學,七十從心,白費功夫矣。

要真正讀懂一本經典,袁煥仙對於如何真正讀懂《中庸》的真意的表述,其實可以推廣到很多經典的閱讀和學習中。袁煥仙說:必須抱持不守一家之言,不倚他人門戶。不立自己立場,不落聖賢之臼。不立異以非同,不趨同而舍異的態度。其實意思就是要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要實事求是,不標新立異、固執己見。有了這個基礎和態度,讀經典才能真正的入門。

那入門以後呢?會讀書的人“玩索而有得焉”,必須玩索,才能有所得,可以一輩子受益無窮。

朱熹提到過玩索的學習方法,他有一部書《近思錄》主要就是講讀書方法的,推薦大家閱讀,還有一篇文章,余英時先生的《怎麼讀中國書》也可以參考。

那什麼才是玩索?先來看索,就是探索,尋根問底。玩不是玩遊戲,不是娛樂化。古文裡的“玩”最早出現在《易經·繫辭》: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其實這裡的玩和學而時習之的習是一個意思,也就是反覆的溫習。這個玩索的就是文義背後的理。

如果沒有這一步,即使你把經典裡的每個字都認清楚了,還是覺得讀不懂,這才是核心的原因。這個理不是平面的,是立體的,有著不同的層次,玩索就是要層層深入理解其中的意涵,發現背後的理的過程。

《近思錄》裡有一段談讀《論語》:有讀了後全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有些人讀了,沒任何感覺,有些人讀了對其中一兩句印象深刻,因為是解開的他心裡的困惑,讀後覺得豁然開朗,這時候就是開始玩味了,最高的層次,就是讀了以後,覺得太好了,太有收穫了,不知不覺就手舞足蹈了。

我想,我們在讀其他書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讀經典就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而真正能幫你讀懂的,是你對人生的思考和那些困惑。

說到這,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我們這些經典產生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幾千年,這些經典或者說這些思考還適用於我們今天嗎?老子的時代是牛車土屋,我們現在是汽車洋房,原來是黑燈瞎火,現在是燈火通明,這好像格格不入,這些經典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裡還真有用嗎?中國人說,天不變、道亦不變,西方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道理是一樣的,從有人類以來,人性沒有變,我們依然好德不如好好色,見到好的東西就想得到,碰到危險就會恐懼,見到不公平就是心生氣憤,雖然這個“好色”、“好東西”、“危險”一直不停的在變。但是那個“道”是永恆的,不生不滅,一直不變。現代社會雖然物質極大豐富,但是我們的生存能力反而更低了,我們很多的身體的機能、生存的本能卻越來越退化,同樣的我們被物慾、物質、自以為是更多的迷惑和沉迷其中,我們對“道”的追求卻不如先賢們來的那麼直接和容易。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離“道”更遠了。

再額外多說兩句: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講,讀經典的目的不是搞學術研究,不用每個字都搞明白,重要的是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堅持搞清楚每一個字固然很好,但是很多人會有嚴重的挫敗感,而且有些字,比如一些古代的用具、禮器、祭器這些知識知道更好,不知道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讀經典還是要得意為要。

這就到了廣告時間,我們的利好書院就是要幫大家系統的讀懂經典,能夠快速的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應用起來。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美聲老男孩2018-07-10 17:44:55

說到經典國學,我們一定要學習儒釋道三家的經典,學習國學有兩個關鍵:

1。學習經典中的經典,國學經典舉例:《大學》《論語》等每個人讀國學經典感悟到的學問也會不同,我們不能機械化的讀《論語》,人們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證明《論語》是國學經典中的經典。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我們教會孩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要言語謹慎不可冒犯他人,要廣愛大眾,有愛心,親近那些有有道德的仁義之人~

2。活學活用,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不要拿來主義”,不能把國學經典不經過思考和驗證就用到現實當中來,我們要與時俱新,辯證的客觀看待現代問題,用現代的視角解決當下問題:舉例有家公司老闆喜歡經典國學於是就把辦公室文化牆上貼的都是“海因斯坦”“孔子”“老子”等,我就問員工看這些經典人物有沒有感覺,他們說沒有,可見這些老子孔子不能出來幫助咱們公司業績變好,我就告訴他,你應該把公司第一名的冠軍照片掛在牆上的,公公司的會議室等地方,把公司的創業元老照片放在公司的顯示屏上,這樣就可以用當下的力量,上下的人物來解決事業問題,果然按照我的建議他們廠的原來有個老的副廠長不配合工作,按照我的做法把老廠長的雕像放在公司的國旗下,老廠長原來不配合,看到雕像走不動了,全身顫抖老淚縱橫“以後公司有任何事情包在我身上”。公司業績比之前反了三倍!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半途下車822017-05-31 02:42:00

先學“之乎者也”是什麼意思!再搞清“斯”、“其”、“夫”、等是“填空”!————————“之(之:什麼)乎(乎:呀)者(者:什麼)也(也:啊)!————————————“其斯之謂歟”————————-“其(其:什麼)斯(斯:什麼)之(之:什麼)謂(謂:意思)歟(歟:對嗎?)”————————————-“論語”這句話說“其(其:這句話)斯(斯:就)之(之:這個)謂(謂:意思)歟(歟:對嗎)?——————————————例如:“易經”——————渙奔其(其:有)機,悔亡!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千里不留行482018-07-10 20:59:48

如果確有學習古典國學的意願,不妨嘗試著讀寫史書吧!或者接近白話文的歷史小說,明清前後時期的最好!

讀史,《史記》必不可少,司馬遷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且文筆洗練、傳神,剛開始的時候,對其中詰屈聱牙的部分可以跳過,找感興趣的讀一讀。同樣是史書《資治通鑑》,就儘量不要觸碰,文筆要比《史記》差了許多,且千頭萬緒。

讀小說,明末清初的四大名著必不可少,元朝的戲曲如《西廂記》《竇娥冤》也可以讀讀,民國的張恨水的作品也可一觀。

如果讀上述書籍並不費力,詩詞一項不可拉下,唐詩宋詞是一定要讀一讀的,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的,張若虛的就一篇,大名鼎鼎的《春江花月夜》豈能不讀,其它的就挑其代表作讀一讀,宋詞,豪放派:蘇軾的,辛棄疾的,陳亮的,李清照後期作品。婉約派:姜燮的、秦觀的,李清照早期的,還有後唐李煜的,元曲,張養浩、馬致遠的都很不錯,經史子集,目下僅讀了史,經、子、集就選擇性的看看,囫圇吞棗讀一讀,這些東西博大精深,三下兩下是搞不定的,諸如《道德經》、《韓非子》、《中庸》,《王文忠公文集》、《韓昌黎文集》等等,然後嘗試著寫點心得,初始用白話文,逐漸過渡到較為淺顯的古文,學習經典國學不可一蹴而就,需積累、沉澱,達到一定階段,前面讀的跟漿子似的東西,再讀逐漸脈絡清晰,因為文史不分家,所以個人建議你先讀些史書,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唐、宋以後的東西,我基本可以勉力讀懂,之前的比較費勁,先秦作品只能放手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微塵石強2018-07-10 17:34:43

經典國學的學習有內聖和外王兩部分。外王就是我們現在學校所教的,內聖部分基本沒有教的。就如《論語》5。13: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性與天道即是內聖的學問。

《中庸》:恐懼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所不聞。告訴我們那個性與天道看不見,聽不見。《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也有說大道不可聽聞。佛陀講了49年法,在要涅槃時說:我49年一個字都沒說,誰要說我講了一個字,就是在誹謗我。

因此,性與天道不可只靠看或聽。要在看和聽的同時,要用心來感覺。就如《道德經》的觀字,欲字。觀是告訴我們眼看的同時,心要有感覺。欲更是明白,是說那個想要或不想要心的感覺。

當然,內聖的學習必需有知道內聖的老師,否則,你不會學到內聖的真東西。就如《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必”字,一個“傳道”。明白了嗎?希望你能碰到好的老師!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朗朗歌2018-07-10 12:22:23

個人看法;只需選擇一部分重要的章句,在孩子剛入學後用兒童歌誦的形式背頌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若有之後的每學期的一些古文穿插深入講解當然更好。時代變了,但浩然之氣及仁義道德與慈悲博愛卻是恆古不變的人生境界。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麥克家軍2018-04-22 11:54:10

俗話說,先做人後做事。所以必須從,做人的根基開始誦讀。

關於奠基人生根基的經典有 易經,論語,大學,中庸,老子,莊子,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孝經。這十部主要的經典。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資料完善度低2018-07-10 11:25:19

首先把全日制教科書學好了,理解了。有業餘時間在回頭讀讀《詩經》、《道德經》、《論語》、《史記》等國學是可以的,可以讓你懂得好多事,但國學裡有很多封建糟泊,不善於辯識會誤入歧途。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尚本仁2019-05-16 17:41:52

以學習孫子兵法舉例如何學好孫子兵法:

思維導圖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更易全面理解掌握孫子兵法的精髓。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珍愛君2018-07-10 18:47:46

學習國學經典,先不說學的怎麼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選擇經典書籍。選好了,可謂事半功倍。選不好,則可能誤入歧途。

古往今來,解讀經典的人不計其數,作為現代人,學習經典,當然要參考古人的解讀。如果這個人自己沒有理解這本經典,而解了這本經典,就會貽害無窮。

舉個例子吧,拿《道德經》來說,解讀這本書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的能夠讀懂《道德經》的人,卻又鳳毛麟角。

在我看來,解讀《道德經》最好的,只有莊子,沒有之一。但問題是,真正能夠理解莊子的,又有幾個呢?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

進現代,特別是民國時期的人的解讀,基本上可以不用看了。一群差點挖了祖墳的人的解讀,能有什麼深度。

今天的所謂的流俗的國學大師,包括一些百家講壇上的“大師”,也沒必要看。

經典,本是很嚴肅的書籍,被解讀成心靈雞湯,解讀成成功學,將經典解讀成暢銷書,這是嚴重的把經典弱化了。

像經典,通常都是治國平天下之學,當然包含修身齊家的內容,但作為一本解讀的經典書籍,你不能把經典的義理,搗鼓成下水道文化。

學習經典,我有幾個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學習經典首先還是要讀原文,可以先不用看解讀,自己先讀個十幾遍,然後對照解讀再來讀幾遍,然後再回到原文細細品讀。然後,就需要離開解讀,形成自己的思考。

然後,在我看來最關鍵的就是能夠找到那些真正的能夠從義理的高度,還原經典的思想。這是最困難的。

學經典真沒有好方法,是需要下苦功夫的。

該怎樣學好經典國學?清風徐來907292019-05-16 10:59:44

每天看一篇,背下來,好好琢磨,用在實際生活中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