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未來GOGO2018-12-08 19:07:27

認同

“少讀李白”,大概是說青年人要像李白那樣,遊歷名山大川,培養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志向,抒發年少之激情氣概。

“老讀杜甫”,是要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胸襟和體恤民生的深情。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天天好心情啊22018-12-08 18:55:01

李狂,杜善,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雲卷飛山2018-12-08 21:21:14

“少讀李白,老讀杜甫”是學詩人最樸素的經驗總結,對欲向詩山挺進的老少愛好者們,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我們知道,李白杜甫是唐代兩位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是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兩大帶頭人,李杜並稱,沒有第二。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少年走來,對未來世界充滿幻想和好奇,正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理應培養積極樂觀、奮發向上的生活態度。心中充滿陽光,就能正視黑暗,克服畏難情緒,使自己充滿自信,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的詩句就有很多正能量,足夠人享用一輩子。

魯迅先生和主席老人家就說過,年輕人不宜過早去寫格律詩,因為格律詩確實有很多束縛思想,約束想象的框框,是戴著鐐銬跳舞。過早陷入框框中,對後期的發展就會產生較大的負作用。

代表李白最高成就的詩歌如:《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就不是格律詩,而且三言五言,七言十言夾雜,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詩,沒有格也沒有律,可最大程度表達各種意象,發揮想象,自由構思,抒發內心複雜情感和情緒。當然押韻是必須的,但也比格律詩更加自由和隨意,可以一韻到底,更可以平韻仄韻互相轉換,更加跌宕起伏,婉轉千回,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古代自由詩”。

李白當然也有很多美侖美奐的格律詩,《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就讓貴妃娘娘如醉如痴。“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被譽為意境最美的唐詩之一,但李白就是不喜格律束縛,在意境和格律衝突時,毫不猶豫就會選擇出律。如“故人西辭黃鶴樓”,二四都為平,明顯出律,如果為了遷就格律,“故人”改為“故友”即可,但“故友”怎麼讀都覺得俗不可耐,一字之差就讓全詩大打折扣。所以只要你夠牛逼,能讓人翹大拇指,那麼你怎麼出律都行;但若沒那能耐,還愛出律,弄個四不象,就只能讓人笑話了。

我們在經過了人生萬千風雨,意氣消磨後,進入中老年時,就得正視自己不再年輕的現實,還玩浪漫只會徒添煩惱。這時就該坐下來,好好研究一下格律,如何讓詩句更加精煉,讓詩歌更具韻味,讓詩意更加理性,才能彌補想象的不足。杜甫最工格律,結構嚴謹,而且充滿人性的光輝,很值得尊敬和體味。從中尋找生活樂趣,對老來樂大有裨益。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一往文學2019-05-03 20:35:08

杜甫何以更易於打動有生活閱歷之人?這是個好問題。

李白與杜甫,將其說成唐朝的代名詞也不為過。

好像提起李白,就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繁華的唐朝、壯美的山川、飄逸的詩人。提起杜甫,則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無邊落木蕭蕭下,無盡長江滾滾來”……戰亂的唐朝、苦難的百姓、憂憤的詩人。

有人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我認為這

不僅是一種觀點,也是一種現象

,年少時期愛李白的人居多,覺得杜甫詩沉重、瑣碎,到了一定的年紀,又開始漸漸理解杜甫,明白杜甫的偉大。所以,對於這種說法,不能說認同不認同,它是一種存在的現象,至於我們是否也要“少讀李白,老讀杜甫”,倒不一定,讀應廣讀,喜好隨性,每個人的性格氣質不同,偏好自然不一樣。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少年人為何更易喜歡李白

李白是盛唐文化下的天才詩人,他明朗、自信、豪放、灑脫,世人稱其“詩仙”,亦自稱“謫仙人”。

李白有少年人的衝勁

。他生活的主要時期是在盛唐,國家在經濟和軍事上繁榮強大,在文化上更是相容幷蓄,士人對人生普遍有一種積極進取的用世態度。李白更是如此,他自比管仲、諸葛亮、呂望、謝安,要“濟蒼生”“安社稷”,最後再像范蠡一樣退隱江湖,泛舟而去。“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雲生羽翼。”(《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他也曾短暫的供奉翰林,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南陵別兒童入京》),然而玄宗皇帝對李白的看重只是其詩才,不久又遭到讒毀,“賜金放還”。李白對人生有著極其理想化的設計,但在現實中常遭遇打擊,即便如此,他也始終有一種自信昂揚的風貌與灑脫不羈的氣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雲》)他的詩歌感情充沛,如奔騰流轉的大江大河,方才明明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對仕途茫然無措,對現實忿忿不平,感嘆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而這種消沉的意緒未能再持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苦悶抑鬱一掃而空,顯示出一種強烈的自信與樂觀。

李白浪漫逍遙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風吹起柳絮,小酒館酒香撲鼻,侍女取酒來讓客人品嚐。金陵的朋友們紛紛來送我,話別之際各飲了好幾杯。請您問問向東流去的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長呢?送別之情從有纏綿之態“柳花”寫起,最後問向悠長而去的“東流水”,酒客沉醉不願去,“語不必深,寫情已足”(沈德潛《唐詩別裁》)。他的詩中亦常有壯美的山川與奇特的想象,例如我們從小就熟背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揮而就,天然而成,又讓我們產生一種想象與嚮往,紫煙縈繞的瀑布似在眼前飛騰而下。“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濤濤而過的大江,蓋天卷地的黃雲,遙茫神異的雪山,壯闊的意象與壯闊的情思融合,給人以一種崇高之感。

李白的酒更加醉人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我在花間飲酒,卻無人與我共飲,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再加上我的影子一共有了三個人。可惜明月不會喝酒,影子也只是跟著我罷了,我只好暫且與他們結伴,及時行樂,莫負春光。我唱歌時月亮徘徊,我起舞是影子零亂,清醒的時候大家一起歡樂,醉酒之後各自分散。我願與他們結下友誼,約定在天上相會。只是寫獨酌,卻寫得如夢似幻,只是寫孤獨,卻一點也不冷清淒涼,反而瀟灑飄逸。“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人生不如意常有,怎能沉溺於悲傷,有酒時便痛飲,得意時便盡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強烈的悲慨與不忿,一杯飲下,愁上加愁。少年人好酒,孤獨時獨酌,得意時舉杯,失意時痛飲,只是不知酒醉人,還是人自醉。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杜甫何以更易於打動有生活閱歷之人

杜甫,字子美,人稱“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他生活在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時期,對安史之亂有深刻的反映,銜接盛唐與中唐,中唐的詩歌與盛唐相比,更有生活化傾向,理想色彩消退。

杜甫的詩能跳出少年人的得意與失意,寫出一種千載英雄的落寞

。以《蜀相》為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丞相祠堂在何處?錦官城外的柏樹長得鬱郁蒼蒼。石階上有碧綠的小草,深林處有黃鸝鳴叫,都是徒然,我無心欣賞。當年先主三顧茅廬,向您請教統一天下的大計,您先後輔佐兩代君主,鞠躬盡瘁。可惜您病死在出徵的途中,千古英雄思此怎能不落淚。《杜臆》中評價此詩道:“蓋不止為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無命者,皆括於此,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杜甫對於國計民生始終有一種深切的關注

。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自己的生活極度窘困,“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卻能超越個人的苦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我們少年時期有理想,有志向,卻難有這種胸懷廣大的仁愛情懷,只有歷經生民苦難,從理想走入現實,才能有如此境界。

杜甫詩中有生活的瑣碎

。我們好像很少能從李白詩裡能讀到什麼妻子兒女的家庭瑣事,杜甫詩則不然,他有相當一部分的

親情題材

詩,既有與妻子的相濡以沫,也有對兒女的舐犢情深。以《月夜》為例,是杜甫思念妻子所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今夜妻子在鄜州獨自看著月亮,孩子們還小,不懂得思念長安。霧氣清寒,許是會沾溼妻子的鬢髮,月光孤冷,許是會映寒妻子的手臂。什麼時候才能相見,兩個人倚著窗帷,讓月光擦乾彼此的淚水。他不寫自己是如何思念妻子兒女的,卻從妻子思念長安開始寫起,雙向的思念不言而喻。杜甫的詩中除了對妻子兒女的親情,還有

對鄰里的關愛

。如《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西邊的鄰居是一位無食無兒的老婦人,就任她在堂前打棗吧。如果不是因為生活窘迫,誰願意如此呢?只因她心存恐懼,就更要對她親近一些。她雖不該防著你,但是她看見你在院裡插了籬笆還以為是真。她曾和我說朝廷的徵稅已經使她一貧如洗了,想到這兵荒馬亂的時局就讓人不禁落淚。杜甫曾在四川夔州的草堂居住過一段時間,後來他把這個草堂轉讓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他雖離開了原來的住處,卻仍然心念著隔壁可憐的老婦人,故而寫下了這首詩,可見其溫柔敦厚。

康震老師說過一句話:“從李白,到杜甫,中國唐代的知識分子走過了一個很漫長的歷程,這個歷程就是,

從最初的高標猛進的理想主義,到後面的關懷民生

,他們實際上都是這個時代的嬌子,只是他們對於時代的反映,對於時代的表現,表達的側重各有不同。”這個漫長的時代歷程或許我們也可以看做是一個人的成長曆程,從少年時期的詩與遠方,到逐漸的胸懷天下,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安得廣廈千萬間”,這些理想、信念、胸懷,俱是我們民族的永燃之魂。(一往文學作者:李一帆)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隨手談詩2019-05-12 17:40:33

因為少年更愛浪漫,老年則更注重現實。

來,我提兩個問題,然後一一解答,就能明白為什麼“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了。

1、說起李白的個性,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杜甫呢?

2、說起李白的詩歌,你首先想到的是詩歌,杜甫呢?

如果讓我回答這個兩個問題,答案應該是這樣的:

1、李白狂、杜甫悲;

2、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李白和杜甫什麼不同?

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偉大的詩人,放眼整個唐朝,這二位就是時代的代言人;放眼整個詩壇,這二位又是詩詞代言人。但他們倆又如此不同,一個浪漫,一個現實。

人們說李白,飄逸絕倫,宛若天仙下凡;人們說杜甫,抑鬱頓挫,關懷人間疾苦;李白似乎有花不完的錢,每天都在喝酒,每天都在練劍;杜甫似乎永遠都沒有錢,喝酒都要賒賬,天天都在流淚。

換句話說,喜歡李白,是愛的一種精神層面的卓越;喜歡杜甫,是面對現實的無奈決不妥協。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少讀李白

我們說年少輕狂,人不風流枉少年,對喜歡李白的人來說,人不瘋狂枉少年。

如果要給李白加三個關鍵詞,我會選擇狂、酒、浪漫。

李白狂:這也得益於他生在了一個好時代,盛唐啊!

面對權貴,他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說“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上李邕

你不笑小看我哦,我總有一天會成為大鵬鳥,展翅高飛,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在人生最得意那些年,他受到皇帝賞識,竟然敢讓最受寵的高力士為自己脫鞋。在剛得到自己被重用的訊息時,他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哈哈哈哈,老子可不是凡夫俗子!

人們走在蜀道上,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注意掉下去,李白也承認蜀道艱險,但是在詩中卻是這樣的“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

臥槽,這蜀道還真是險峻啊,登蜀道,就像登天一樣難!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好吧,你再狂,總有失意的時候吧?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李白遇到了低估,一度情緒低落,說“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難》

人生的路真不好走哦,我前進的方向到底在哪裡?

失落的情緒還沒完,馬上畫風一轉,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我是金子,我要發光的!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李白浪漫:只屬於少年人的那種浪漫。

詞典中對浪漫的解釋是:富有詩意,充滿幻想,不拘小節。我覺得,可以把這個解釋直接歸為兩個字——李白!

看到廬山瀑布,他詩興大發,馬上就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你要讓我來描述,只有一句話,臥槽,牛逼。李白呢,一來就是直下三千尺,銀河落九天。

站在天門山腳,被那雄壯的山勢和浩蕩的水勢所震撼,脫口而來“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望天門山》

天門山中斷,是大自然的奇觀,是天生的,但是李白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因為水勢浩蕩,硬生生把給衝出了一個缺口。

李白的浪漫,從來不是兒女情長、你儂我儂的小浪漫,而是與生俱來對世界的熱愛,造就了他看什麼都是浪漫的。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李白的酒,沒有點酒量,還真別跟李白同桌喝酒。

君不見那岑夫子、丹丘生,被李白喝的不行了,正想逃酒就被李白抓住,指著鼻子說“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將進酒》

你們兩個老東西,趕緊給我喝,上了我李白的桌子,就不要想著逃酒,喝死當睡著。

一個人喝酒特別沒意思,那叫悶酒,可是酒癮來了怎麼辦,李白有辦法,他邀請天上的明月陪自己喝酒“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花間獨酌》

這就特別不講道理,月亮掛在天上好好的,你幹嘛非要拉人來陪你酗酒哦!

根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死,也是因為喝酒醉死的。真是為了酒不要命的狠角色。

你看,李白有少年人的狂,有少年人的浪漫,還有充滿詩意的酒,這樣的人,當然值得少年人去愛他了。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老讀杜甫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李白的特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就會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注重,就像杜甫。

杜甫天生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氣質,看著國家衰落,他會流淚,寫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你不用去細究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意思,單看字面,就無比沉重;

他敬愛諸葛亮,不惜搬到浣花溪與諸葛亮做鄰居,望著不遠處的武侯祠,他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你讀這首詩吧,會有惋惜之情,甚至會隨著杜甫一起淚流滿面,但是總會隱隱覺得,詩中有一絲豪邁之氣;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當國家陷入戰亂,他心中除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也總不會忘記和自己一樣的平凡百姓,他們的生活多麼困難“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就是因為從他的詩中,能讀到那個時代留下的印記,大到一個國,小到一個人。

除此之外,他也有面對生活瑣事的煩惱和吐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生活窘迫,被子都被凍得像鐵一樣又冷又硬,屋裡還漏雨;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他也會思念妻子兒女“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望月》

親愛的媳婦兒和孩子,你們遠在長安,此刻是不是也在想著我,和我一起看著天上的月亮?

他也會緬懷故人“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贈衛八處士》

我的那些老友們,大半都已經死去,這怎能不讓人嘆息時光飛逝、生活不易。

你看,杜甫的詩,沒有那麼多浪漫的幻想,他有的只是對現實生活的記述,今天國家發生什麼大事兒啦,柴米油鹽醬醋茶啦,人到中年,哪還有那麼多心力去浪漫啊。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從李白,到杜甫,兩個人只相差了11歲,但他們的生活經歷,造就了兩個完全不同的詩人,李白飛在天上,就像一個靜不下來的少年,永遠年輕;杜甫行在地上,他不是不想飛,只是現實讓他無力飛翔,永遠熱淚盈眶。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輕讀經典2019-09-26 13:34:29

李白和杜甫的詩,其實可以對應不同的人生階段。

李白飄逸高遠,杜甫沉鬱頓挫。明代王世貞認為杜甫風韻不逮,唐代元稹則判定李白不能入杜甫之堂奧。千百年來,站李白的,挺杜甫的,並尊二人的,眾說紛紜。

李白天才無雙,杜甫功力精深。清代趙翼認為杜甫用力而不免痕跡,李白不用力而觸手生春,簡直是人與仙的區別。杜甫可學而李白不敢學,天才不可及。北宋名臣李綱則感嘆,杜甫的詩,平時讀著,不一定能體會深意。等自己親歷兵火戰亂之後,再誦讀一遍,彷彿就是針對此情此景寫下的,然後才懂得杜詩的妙處。

其實風格殊異,卻並非一定有高下。

年少輕狂的時候,怎麼會與杜甫的典重雄渾產生共鳴?當然愛的是李白的俊逸脫俗。哪個少年不曾縱酒狂歌、激揚文字?

人到中年,洞察了生活的真相,才會恍然體悟杜詩之美。平實中隱現雄奇的文字,困頓時不墜節義的氣度,直擊每一個普通人的心頭。

李白是天資,杜甫是奮鬥。我們的前半生都是李白,後半生都是杜甫。

奇才並驅,難分軒輊。如果非要巔峰對決,我的一票投給杜甫,因為,杜甫的饋贈超出了文字,他的悲天憫人情懷,永遠遺愛人間。

李白和杜甫,又是如此相同。求仕和淪落,是貫穿他們一生的主線。詩壇縱橫,官場迂闊,都不脫文人從政的幼稚病。沒有背景,不經科舉,還不圓融,註定官做不大、做不長,以至顛沛流離。惟其如此,所願不遂的激憤、壯闊山水的靈氣,在世事動盪的大背景中,凝固成了絕世名作。

李杜這對難兄難弟,惺惺相惜。杜甫寫過不少詩,寄託對李白的思念。網上有人以訛傳訛,說李白對杜甫的贈詩沒有迴應,那是讀書太少、厚誣古人。李白寫過《堯祠贈杜補闕》《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戲贈杜甫》,都非一時酬答之作。友愛之情,誠摯如見。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李杜二人的一生,看過最美的風景,寫過最美的詩歌。縱然生前不得志,卻都預感到自己將會名垂後世。

李白病逝前作《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

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以大鵬自比,自信能夠激勵萬世,可惜世間再無孔子,誰人能為我流淚?

悲涼中更見慷慨自雄,他的才力夠得上這番自擬。

杜甫贈王維,不過是“中允聲名久”;贈高適,不過是“美名人不及”;贈鄭虔雖有“名垂萬古知何用”,但結合上下文,只是嘲人及自嘲的泛泛而論。唯獨到了李白,則用“千秋萬代名、寂寞身後事。”並且也很自負:“丈夫垂名動萬年,記憶細故非高賢。”

也許,杜甫探源溯流,前人的才力都已瞭然於心,默相比較,覺得李白與自己的水準,實屬冠絕古今。所以一語吐露,而不以為嫌。

正應了他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李白和杜甫,走過了千里山河,留下千首詩,化作千縷風,無時無刻不在吹起每個炎黃子孫心底的鄉愁。而他們自己,也許化作了兩隻鷗鳥,迴旋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上空,永不離去。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連山堂63192857742018-12-08 18:11:44

這是兩位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心境不同,所作的詩句不同對閱讀者,特別是青年人會有影響。李白是在盛唐時期的詩人,一生雲遊四海,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一會閒雲野鶴下江陵,一會酒逢知己千杯少斗酒詩百篇,一會上氣宇軒昂上青天,一會策馬奔騰到草原,少年讀者學習李白的詩,可以陶冶自己情操,培養豐富多彩思想感情,嚮往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杜甫的生活就沒有李白那麼幸運了。杜甫一生多災多難,生活坎坷,家門幾次遭遇不幸,特別是他的性格又多愁善感,發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絕唱!悲情傷感磨難始終伴隨著杜甫一生,所以如果讀者是老年人的話,可以感悟人生,對照自己,對照過去,比對歷史,能得到深刻反思和道理以及人生百年的精神食糧!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新墨2018-12-08 18:28:29

李白的詩是典型的浪漫主義,讀來氣勢澎湃,杜甫詩憂國憂民,有政治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講,少年需狂,老年宜穩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六品書畫課堂2018-12-10 11:03:03

基本認同。用現代說法看李白和杜甫。李白可以算是大哥級別,他的詩充滿幻想,讓人隨時都能感受到那種少年、青年的蓬勃,人生有很多美好,值得奮鬥,值得勇攀高峰!無時不給人激勵~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而杜甫就像是大叔,看透了人世滄桑,想問題的角度與方式都會比較現實,比較老成,讀他的詩會給你一種現實的引導,讓你瞭解到現實的殘酷以及那種無可奈何改變的沉痛,是時候看淡人生,沉浸下來好好思考了。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趙感恩妮2018-12-08 17:44:21

謝謝邀請!李白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遊遍祖國大好河山,走遍祖國山川河流,寄情于山水,廣交天下朋友,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和期待,年輕人就需要有李白這種自信和對生活的激情。

晚年提倡學習杜甫,那是因為杜甫的詩更多的是在憂國憂民,在回顧自己的前半生而發出的總結性感嘆,更容易讓人有共鳴。一種悲傷又要一種對來的期盼,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直又直2019-08-06 22:24:33

李、杜,兩位歷史人物都是唐代的偉大詩人,又是知交,從來杜甫的夢李白的詩句中可以看出。為什麼要少讀老讀呢?特別是杜甫,晚景淒涼直至要餓死,為什編讀他的呢?我們讀詩主要是學習詩聖們的寫作技巧,而不是學著人整天悲嘆!李白雖然浪漫,畢竟是詩人,為我們祖國的文學寶庫也添加了無可厚非的財富,但他在當時對杜會貢獻有限。學習文學藝術,凡是大家們的作品都應該學一點,偏字,原則上不可取。學古人的處世,也不可取,因為時代變了!我們要實現中國夢,我們要前無古人地奮發圖強啊!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車行海上2018-12-08 19:08:57

有一定道理,李白是詩仙,浪漫主義,比較飄逸。杜甫是詩聖,憂國憂民,有大局觀。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WANG1579329092018-12-09 11:29:26

凡極端言詞?不得認同。取人之長。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5684427270698青雲2018-12-08 19:15:10

少讀李白詩,說的是年青人因為象李白那樣,有理想,出去闖闖天下,不應該是呆在家裡,不出遠門。老年人應該多讀讀杜甫的詩,學習杜甫為國為民深感憂傷,體恤百姓的生活處境。深感體會平民百姓的艱難困苦。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梅花雪46892018-12-09 06:24:38

不認同!“老少咸宜”怎麼解釋?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曾忠貴562018-12-08 19:05:54

我認為現代人的思維比以前人廣,遇到的事理比較復染。沒有什麼少讀李白老讀杜甫的理念,現代人追求的是綜合性的理念,李杜一起讀。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等待靜靜開花的樹2018-12-08 20:11:37

一個浪漫一個老成,一個信馬由韁一個憂國憂民。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田間草1352018-12-09 03:28:11

看看中小學課本選的李杜詩文,就知道這話是不確的。只能說青少年經歷不多,不妨浪漫一下,學習李白海闊天空的想一想、寫一寫,不可象杜甫,故作沉穩深厚,對社會感慨太多,發一些不著邊的議論。因為你還沒有那樣的經歷,也沒有那樣的分析判斷能力。至於老了麼,就可以‘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了,多的是無奈而已。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冬天的大雪1252018-12-08 18:11:26

其實這也跟他們所處的歷史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李白當時是唐朝的鼎盛時期,國家一片繁榮景象,所以李白的作品是激情向上的,對生活充滿著美好的幻想!

杜甫就不同了,國家走向衰敗,貪官汙吏到處魚肉百姓,故而他一邊擔憂皇帝的治國方面。另外卻又店記著老百姓的溫飽。

因此他的文字裡多數是消極的。而他的愛國熱情是值得我們頌揚的!

為什麼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你對這種說法是否認同?阿偉380955462019-08-06 19:48:24

這個問題咱不用細說,就拿“四大名著”來說吧。我們在少兒時代特別喜歡看《西遊記》,少年時候又喜歡看《水滸傳》了,到了青壯年期就不知不覺的喜歡看《紅樓夢》了,到了中年以後又喜歡看《三國演義》了。人的興趣是隨著對世界的認識程度而在不斷的發生轉變的 。所以我建議多看,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