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朝心學末流的錯誤?四十五度說2018-04-30 21:50:19

由於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將現實道理和人性需求形成了對峙,這樣就會對個人產生巨大的束縛作用和壓力。心學的出現正是為了糾正成朱理學天理和人慾兩方面矛盾不可調和。

陸王心學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解放個性,主要強調的是個人的價值和地位,將人的主觀能動性放在了突出位置,強調了個人約束對於道德自覺和道德責任感作用。而到了明朝末期,陸王心學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層面,私人講學和民間教育的繁榮昌盛,各地出現了平民大眾可以自由表達觀點的書院和學會,這些人提倡文學表達真情實感,追求個性解放,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明朝文學理論和文學創作的繁榮昌盛,包括湯顯祖,董其昌等人都深受陸王心學的影響。隨著隊伍的不斷擴大,資訊傳遞過程中轉述的越多,與王陽明本來格物致知的觀點背道而馳。王陽明的門生開始走向了極端,凡事過猶不及,強調個體主動性的同時完全否定了外界的約束,走向了顛覆理性的極端也就宣告了陸王心學走向終結。

陸王心學走向極端帶來了很多消極後果。本來王陽明所謂的良知是有是非好惡的道德傾向。而到了明朝末年道德和心靈已經完全分離開來,激進學派將王陽明的某些原則推向了極端,他們認為存在即合理,每個人身上的良知都是自給自足的,不需要再向外界學習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既然如此沒有必要讀書,放任一己私慾為所欲為,即便如此依舊還是聖人,這從根本上違背了儒學的普世價值觀。受到這種精神的引領,那些盲目崇拜心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不受規則約束不負責任的破壞性行為,所謂的滿大街都是聖人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謊言罷了。

如何看待明朝心學末流的錯誤?當今貴州2018-06-13 00:24:15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明白兩個要點:一什麼是良知?二什麼是存天理滅人性?

首先,良知是什麼?這要源於孟子“不慮而知為良知,不學而會為良能”,王陽明在此基礎上發展延伸,認為良知就是心,心且是萬物的本體。

其次,存天理滅人慾為什麼要這樣做?天理是天下萬物必須遵守的規律或規則,是恆久不變,萬物在遵守此規律的前提下去順應萬物的變化而變化,目前無非就是“惟道是從”在一個“尊”字,“惟變是適”在一個“宜”字。存天理,就是要尊重並遵循客觀規律;滅人慾,並不是要反人類,而是要人們摒棄私慾、奢欲,不要受慾望的拘絆,產生妄自胡亂的言行影響對客觀規律的運用發揮,而是遵循規律而被慾望所約束或干擾,完全自動自發地合規制用。

基於上面兩點,我個人覺得王陽明的心學並沒有隨著明朝的覆滅而覆滅,反而在近些年陽明文化蓬勃發展,尤其是在日韓學習明陽明文化蔚然成風,一是說明陽明文化得到了大家的接受和認可、二陽明文化也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直指心性的研究與應用。現在每年的八月在王陽明悟道的貴州修文每兩年都會舉行陽明文化節及心學學術高階研討會,全球及全國的心學專家都會聚集於此,這又更好的證明了陽明心學在現代的當代價值及傳承,是應該得到充分肯定的。

如何看待明朝心學末流的錯誤?雲中雲山2018-04-28 08:22:14

依靠良知的基礎,是你良知到底是什麼,簡單說的你良知是天下為公的話,這樣正確的。那就依靠良知,哪怕別人都說你,也要堅持。知行合一,這個知是什麼很關鍵,如果理解知道自己貪慾而去做,那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