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介紹富士山?使用者11211190467442222020-01-05 05:31:31

簡介 富士山(ふじさん,FujiSan)位於日本東京西南西方,約80公里的位置,是靜岡縣和山梨縣境內的活火山,主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山頂終年積雪,屬於本州地區的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也是日本百名山之一。 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 在富士山山麓周圍,分佈著5個淡水湖,統稱富士五湖,是日本著名的觀光度假名勝地。 富士山有4個主要的登山口,分別為富士宮口、須走口、御殿場口、富士吉田(河口湖)口等,其中前三個登山入口都在靜岡縣內。 由於富士山本身的魅力和在日本的地位,人們一直以來希望將其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但是由於大量的觀光遊客和登山家以及無良商販所丟棄的垃圾,構成了富士山壯麗外觀下陰暗的一面。甚至在全球的登山家之間還流傳著“不要像對待富士山一樣對待珠穆朗瑪峰”這樣的傳言。也因為此,至今富士山進入世界遺產的努力尚未成功。於是,有關方面正努力將富士山登入為入選標準較為寬鬆的世界文化遺產。 富士山別稱為聖山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聖山,跨越靜岡、山梨兩縣縣境,屬富士火山帶系山脈的主峰,呈圓錐形,山麓則為優美的裙襬下垂弧度,正好位於駿河灣至系魚川之間的大地溝地帶上。海拔三七七六公尺,比我國的玉山略低,但卻正如她‘不二的高嶺’別稱一樣,擁有傲視日本第一的高度及完美無瑕疵、端莊秀麗的姿態。 過去,由於靜岡縣的旅遊業大多傾向高階、精緻的經營方式,因此價格頗高;臺灣旅遊團體行經富士山,旅行社的安排自然選擇了較為平價、屬山梨縣境內的河口湖或山中湖畔住宿遊覽。不過,靜岡人往往會理直氣壯的告訴你富士山的正面只有在靜岡縣才能一窺全豹,山梨縣看到的不過是背影罷了,信不信由你。 作為日本自然美景的最重要象徵,富士山是距今約一萬年前,過去曾為島嶼的伊豆半島,由於地殼變動而與本州島激烈互撞擠壓時所隆起形成的山脈,是一座有史以來曾記載過十幾次噴火紀錄的休火山。 山頂為直徑約八百公尺,深度二百公尺的火山口,據在空中鳥瞰則有如一朵燦開的蓮花般美麗,不過那是極少數人才能有幸親身領會的另一種風貌 地理 山體呈圓錐狀,共噴發18次,最近一次噴發在1707年。雖處於休眠狀態,但仍有噴氣現象。形成約有 1 萬年,是典型的層狀火山。基底為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衝破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形成山體,後經多次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成為錐狀成層火山。山上有植物2000餘種,垂直分佈明顯,海拔500米以下為亞熱帶常綠林,500~2000米為溫帶落葉闊葉林,2000~2600米為寒溫帶針葉林,2600米以上為高山矮曲林帶。山頂終年積雪。北麓 5 個堰塞湖(富士五湖:山中、河口、西、精進、本棲),映照著皚皚白雪 ,湖光山色,風景幽美,是日本的遊覽勝地。闢有各種公園 、科學館、博物館和各種遊樂場所。山頂有巨大的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約200米。 富士山是典型的成層火山,從形狀上來說,屬於標準的錐狀火山,具有獨特的優美輪廓。至今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小御嶽,古富士,新富士 其中,小御嶽年代最為久遠,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 古富士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等物質沉降後形成的,其高度接近標高3000米。據估計,當時的山頂位於現在的寶永火山口北側1-2公里處。 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富士山在山麓處形成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美的富嶽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鐘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在山頂看日出、觀雲海是世界各國遊客來日本必不可少的遊覽專案。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棲湖。山中湖最大,面積為6.75平方公里。湖畔有許多運動設施,可以打網球、滑水、垂釣、露營和划船等。湖東南的忍野村,有湧池、鏡池等8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這裡交通十分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湖中的鵜島是五湖中唯一的島嶼。島上有一專門保佑孕婦安產的神社。湖上還有長達1260米的跨湖大橋。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稱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環境最安靜的一個湖。據傳,西湖與精進湖原本是相連的,後因富士山噴發而分成兩個湖,但這兩個湖底至今仍是相通的。岸邊有紅葉臺、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田山等風景區。精進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個湖,但其風格卻最為獨特,湖岸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棲湖水最深,最深處達126米。湖面終年不結冰,呈深藍色,透著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富士山的南麓是一片遼闊的高原地帶,綠草如茵,為牛羊成群的觀光牧場。山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系瀑布和音止瀑布。白系瀑布落差26米,從巖壁上分成十餘條細流,似無數白練自空而降,形成一個寬130多米的雨簾,頗為壯觀。音止瀑布則似一根巨柱從高處衝擊而下,聲如雷鳴,震天動地。富士山也稱得上是一座天然植物園,山上的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 在靜岡縣裾野市的富士山麓,還辟有富士遊獵公園,面積74萬平方米,豢養著40種1000多頭野生動物,僅獅子就達30多頭。遊人可駕駛汽車,在公園內觀賞放養的各種動物。 此外,富士山區還設有幻想旅行館、昆蟲博物館、自然科學廳、奇石博物館、富士博物館、大型科學館、植物園、野鳥園、野猴公園和各種體育、遊藝場所等。 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和淺間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主要風景區,也是遊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頂神社觀光的國內外遊客數以千計。 火山噴發史 距今大約1萬1千年前,古富士的山頂西側開始噴發出大量熔岩。這些熔岩形成了現在的富士山主體的新富士。此後,古富士與新富士的山頂東西並列。約2500-2800年前,古富士的山頂部分由於風化作用,引起了大規模的山崩,最終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頂。 據估計,距今1萬1千年前到8千年前的3000年間,新富士山頂仍在不斷噴發出熔岩。此後,山頂部沒有新的噴發,但是長尾山和寶永山等側火山仍有斷斷續續的噴發活動。 史上關於噴發的文字記載有:公元800年-802年(日本延歷19-21年)的“延歷噴發”,以及864年(日本貞觀6年)的貞觀噴發。富士山最後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日本寶永4年),這次由寶永山發出的濃煙到達了大氣中的平流層,在當時的江戶(現稱東京)落下的火山灰都積有4釐米厚。此後仍不斷觀測到火山性的地震和噴煙,一般認為今後仍存在噴發的可能性。 根據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於2004年4月進行的鑽探調查,在上述的3座山體下仍存在更為古老的山體。這第4座山體被命名為先小御嶽。 寶永山 寶永山(ほうえいざん,Houeizan)是富士山周圍最顯眼的寄生型火山,其形成於日本歷寶永四年。位於富士山東南斜面,標高2693米。在寶永山的西側,有一巨大的火山口。 地下水 在富士山域降下的雨雪,在地表下形成了地下水脈而湧出,主要有四個景點:忍野八海、白線瀑布、柿田川、湧玉池。 在富士山頂直徑約800米的火山口周邊,共有8座山峰: 名稱: (別稱) 海拔 劍峰 (日本最高峰) 3776米 白山嶽 (釋迦嶽) 3756米 伊豆嶽 (阿彌陀嶽) 3740米 朝日嶽 (大日嶽) 3730米 勢至嶽 (成就嶽) 3730米 三島嶽 (文殊嶽) 3730米 久須志嶽 (藥師嶽) 3720米 駒嶽 (淺間嶽) 3710米 氣象觀測所 在日本最高峰的富士山觀測氣象,可以有利於颱風的預報。因此日本很早就在富士山頂設立了氣象觀測所。 1880年(明治13年),開始在富士山頂觀測氣象,但直到1932年(昭和7年),才設立了富士山臨時氣象觀測所,進行常年的氣象觀測工作,觀測結果透過超短波無線電送到氣象廳。1936年,觀測所移至最高峰的劍峰,並改為常設氣象觀測所。這是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氣象觀測所。1964年觀測所設定了雷達。這個雷達作為富士山頂的象徵對於登山者們來說非常熟悉。 隨著氣象衛星和多普勒雷達的技術完善,山頂的雷達觀測漸漸失去了重要性,因此在1999年(平成11年)廢止了雷達觀測。觀測所也在2004年9月30日變成無人自動化(實際上由於天氣惡劣,直到10月1日才實行無人化),目前該所仍自動進行氣溫、溼度和氣壓的觀測。廢棄的氣象雷達接收器,陳列在富士吉田市的富士山雷達館中,供人參觀。 歷史 在日本古代詩歌集《萬葉集》,有許多以富士山有關的文學作品,其中山部赤人的短歌最為著名: “ 田子の浦ゆ うちいでてみれば 真白にぞ ふじの高嶺に 雪は降りける ” 能夠考證富士山噴發年代的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續日本紀》,書中記錄了781年(天應元年)從富士山噴出的火山灰。在平安時代初期創作的《竹取物語》也有相關記載可以瞭解到當時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 在江戶時代,1707年12月16日的寶永山大噴發在江戶城中落下了大量的火山灰。關於這次噴發,留存有大量的文字和圖畫記錄。 繪畫 江戶時代日本著名的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以富士山為題材創作了46幅的連續版畫《富嶽三十六景》(約1831年)。當初畫家計劃按照題名只畫36幅,但後來因廣受歡迎,又加畫了10幅。其中,描繪了富士山雄美壯觀的作品《凱風快晴》和《山下白雨》等都廣為人知,這兩幅畫也被人親切地稱為“赤富士”與“黑富士”。(《富嶽三十六景》之中,還有一幅描繪海浪的《神奈川衝浪裡》的傑作非常有名)。 文學 如前所述,富士山作為和歌的題材被廣泛使用。此外,也有一種說法:在《竹取物語》中,許多武士將長生不死的靈藥在最接近天的富士山上燃燒,因此,這座山名為“富士山”、“不死山”或“不盡山”。(日語中,“不死”和“不盡”的發音都與“富士”接近)。 近代作家太宰治在1939年(昭和14年)創作的小說《富嶽百景》中,有一段“月見草與富士山最為相配”的文字廣為流傳,現在的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町的御坂山腰處立有刻著這段文字的石碑。 直木文學獎獲獎者新田次郎根據本人在富士山頂氣象觀測所的工作經驗,寫成了關於富士山的許多作品。他的獲獎作品《強力傳》便是描寫富士山的挑山工的生活的小說。此外,新田次郎還寫有《死在富士》、《發怒的富士》,《芙蓉的人》,《富士山頂》等作品。 宗教 富士山頂設有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用於祭祀富士山的神靈。因此,在富士山八合目以上除去登山道和氣象觀測所之外的385萬平方米土地,都屬於該神社所有。但是,由於無法確定靜岡縣和山梨縣的邊界,因此沒有取得土地所有權登記。 淺間大社內供奉的神靈,為在記紀神話中出現的女神“木花開耶姫命”(コノハナサクヤヒメ,Konohanasekuyahime)。但是,目前仍不清楚從何時起這位女神成為了護佑富士山的神靈。 在古代的常陸國風土記中記載有關富士山神和筑波山神的傳說。據說,天神拜訪富士山神的住處,請求留宿,但是被主人以正在齋戒為由拒之門外。後來天神拜訪筑波山神,也請求留宿,結果受到了歡迎。因此,此後筑波山上人流不斷,而富士山卻遭到了終年積雪的懲罰。 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更級日記》中,記載了當時一些人認為富士山神可以決定朝廷次年的人事更替的觀念。 到了江戶時代,攀登富士山也在平民百姓中流行起來。平民們由於對富士山強烈的信仰,特地在江戶各地堆起了許多富士冢。所謂“富士冢”,就是在能夠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用土堆起的人工小山丘,在山丘頂部也建有淺間神社供人參拜。因此,不能去富士山的人也能夠在當地體驗一下攀登富士山的感覺。這樣的富士冢很多被命名為“淺間山”或者“朝熊山”。另外從港灣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也有建立淺間神社的石碑的風俗。 在高漲的富士山信仰的背景下,江戶時代誕生了許多以富士山信仰為基礎的神道教佛教混合的新宗教。這些宗教在江戶進行施教,建立組織,許多都達到對幕府構成威脅的規模,因此遭到了幕府的鎮壓。這些宗教在明治維新中得以儲存,與現在的實行教、丸山教和扶桑教等都有著淵源。即使在現代,也有許多以富士山信仰為基礎的組織,例如奧姆真理教和法華三法行等都在富士山的山麓設立總部。 資料資料 · 在日文中,如果要說假名“ふ”(發音Fu),往往會說“富士山的ふ”(富士山のふ)。 · 1984年到2004年為止印刷的5000日元紙幣和2004年以後印刷的1000日元紙幣背面都使用了富士山的畫面。 · 為保護富士山景觀的完整性,以及考慮到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日本政府放棄了在富士山上修建遊覽索道車的計劃。 · 富士蘋果(Fuji Apple)為蘋果的品種之一,但與富士山未有直接關係。 · 富士山的高度為3776米。1962年日本國土地理院正式測量的高度是3775。63米。因測量方法等各種因素的差異,資料結果會有微小的誤差。1997年,靜岡大學理學部使用了最新的技術進行了測量,得出的資料結果是3776。224米。 · 山頂噴火口的直徑約為800米,深度為200米。 · 富士山的體積為1397立方公里。 · 富士山山麓原野地帶的東西長度約為39公里,南北約為38公里。 · 富士山年均降雨降雪量約為22億噸,相當於11,000艘20噸巨大油船的總容量。 · 富士山的湧泉,成為柿田川河、湧玉池、忍野八海的水源,僅根據這三處河川的總水量來計算,富士山每天的湧水量就約達150萬噸。 · 富士山的登山人數年均約為30萬人。實際上,每年的登山季節只有兩個月,即從7月1日封山開禁,到8月下旬封山儀典為止。所以,30萬這個數字僅是兩個月中的登山人數,日均約達5000人。 · 在能夠眺望到富士山的地方中,最遠的一處是和歌山縣那智勝浦町的妙法山,它距離富士山322。6公里。 · 姓“富士山”的人家,有17戶,它在日本人的姓氏排列中佔第39,549位。此外,姓“富士”的,有362戶,佔第6479位。日本還有很多人取名叫“富士男”、“富士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