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他人人生的隔壁大媽,誰知道她們是哪來的底氣?職場撒歡君2017-10-17 13:42:11

因為大媽的生活沒什麼要緊的事情。指點你的人生可以一吐為快,消磨時間,又不用負任何責任,何樂而不為?

指點他人人生的隔壁大媽,誰知道她們是哪來的底氣?上山樵2017-10-19 00:40:48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隔壁大媽以“過來人”自居來指點別人人生的一個梗。

我們試著分解題幹中包含的資訊。所謂的隔壁大媽是否就是“經驗豐富”的人,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她走過的路確實比你吃過的鹽還多:隔壁大媽的閱歷=經驗豐富的閱歷。殊不知“經驗論”並無“普世價值”。某個人的經驗對於他來說適用,對其他人來說就是一個梗。比如說自媒體時下很流行,某人寫了某明星被戴了綠帽的文章成了爆文,別人依葫蘆畫瓢也寫諸如此類文章,但是卻是得不到好的推薦。說這句話的目的是指要學會融會貫通,不能“刻舟求劍”,總以為“過來人”拋給你的一定是個繡球,也許對你來說是個坑呢。

“經驗主義害死人”這是普遍存在的觀點。我反而覺得這個問題要辯證看待。如果照搬照抄,“拿來主義”是要害死人的。我想到的是“拿來主義”,缺少一種對事物的“體驗感”,人生不就是一個“過場”嗎,親身感悟的事是不是讓你有更深的體會。比如說當兵新兵連的經歷,沒當過兵的說了只是道聽途說,當過兵說起來可能就是感慨萬千了。所以說上面的話意思是過來人的話有可能在理,若是拿來就用,少了一種“體會”和“感悟”,人參果很好吃,吃過的人方知其中酸甜苦辣。

但是經驗主義是否一棍子打死,我看未必。嬰孩不懂事,父母教育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是教育,是傳授經驗,能否說“經驗主義害死人”嗎?當然不能。這種經驗是保護孩子,讓孩子少受傷,如果讓無法辨識好惡的孩子都自己去探索和體會,更甚還會出現不可預估的傷害。

指點他人人生的隔壁大媽,誰知道她們是哪來的底氣?

那麼,隔壁大媽到底是哪來的底氣去指點別人的迷津。

這是一種心理補償方式?常常有這類人,儘管聽者無意,但說者還是天南地北說個不停,更甚越說越開心。這個梗,估計說者是在尋找自己“樂點”,尋找曾經歲月烙下的遺憾,追思繁花散盡後過往之美。在說話中,她找到一鍾心理補償,找到了一個“點”,或許年輕時無法實現的願望,或許是追憶當初的芳華。

這是一種炫耀方式?她在教育別人當中尋找了一種慰藉。有可能這種教育是對的,她要教育“後輩小生”應該那樣做,話語中常會帶“這個你都不懂啊”、“想當初”、“這個很簡單的”、“我是過來人”……把經驗當做了提升自己威望的好把玩,彰顯自己的老姿態,賣弄她人生的智慧。

這是一種“普世哲理”?隔壁大媽指點人生,底氣來自於她說的都是真理,都是適用面前的你。也許說的經驗確實在理,也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學習,我們唯一做的只是“聽聽”而已,聽了後再融會貫通,自己再想“明白”。不過有趣的是,惡事、糗事、壞事所有人都不會拿來說事。

對於隔壁大媽的“指點迷津”我想是不能拒絕的。如果一味地認為“經驗主義害死人”,那老師的解題思路是否就是“經驗主義”,這倒是個有趣的梗了。照此推理,醫生的話是“經驗主義”,不能拿來。師傅的話是“經驗主義”不能拿來。說上面的話意思是“經驗主義”要看是不是適用在客觀“專業”上了,如果是專業的,“經驗主義”不會害死人,還能救人。如果“經驗主義”是主觀臆斷的,比如談戀愛必須“門當戶對”!這是會害死多少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