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老威觀史2019-07-16 13:52:02

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後一直沒有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藩鎮割據。這種情況有些類似於東周時期的情況,周天子為名義上的中央政府,地方割據非常多,但是周朝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存在了近500年。萊垍頭條

在此,要先交代一下當時的格局。萊垍頭條

中晚期的唐朝,從安史之亂的755年到907年朱溫篡唐,一共經歷了150多年,在這150多年的時間中,首先中央政府,也就是李唐帝國基本都是貨真價實的皇帝,其中也不乏傀儡皇帝,就是唐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不乏死於非命,或是被宦官害死的皇帝,但這個時期唐朝的皇帝基本都是掌握了實權的皇帝。萊垍頭條

其次在地方上的藩鎮基本都集中在北方的部分地區,中央政府掌握的地盤實際上是很大的。比如大詩人韓愈曾經寫過“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意思就是說我早上給皇帝上了封奏摺,惹惱了皇帝,晚上就下旨把我貶到了廣東,要走八千里路。這說明從京城長安到廣東的八千里路程,還是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可見當時的中央政府控制的地盤仍然是非常大的。萊垍頭條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

第三,當時的藩鎮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平衡的格局。藩鎮之間力量相對均衡,南方的藩鎮沒有力量消滅北方的藩鎮,北方的藩鎮也無力進攻南方的藩鎮。在中晚唐時期一共封了89個藩鎮,其中真正有造反事蹟的只有11個,而從頭到尾一直割據的,只有三個,就是河朔三鎮,實際上這三鎮都是安史之亂時期跟著安祿山起兵的三鎮,只是安史之亂打到後來中央和藩鎮都打不動了,中央就招安了這三鎮,繼續封他們為節度使,這三鎮名義上也服從李唐王朝。萊垍頭條

當時中央王朝和地方藩鎮之間維持著非常微妙的關係萊垍頭條

說到河朔三鎮,實際上人口不過150萬人,當時唐朝總人口1750萬人左右,佔了十分之一不到,財政來說,最多也就相當於整個唐朝的七分之一。而這三鎮也經常出現內部不和的情況,經常有內訌,而中央王朝竟然一直沒有集中力量消滅這三鎮,也是一個奇怪的事情。

更為奇怪的是,這三個地方的地方官都是中央任命的,而且這三鎮還經常給中央政府進貢,遇上戰事還出兵幫助中央政府。比如為了防吐蕃的秋兵(秋天要收成的時候當時的吐蕃會出兵搶糧),這三鎮一共出兵12000人幫助唐軍防範吐蕃。唐朝的中央政府的政令在這三鎮竟然是暢通的,比如晚唐的兩稅法,這三鎮也照章執行。直到唐朝滅亡前三年,這三鎮還給中央政府進貢。萊垍頭條

這種中央和地方藩鎮的日子,就很像小兩口過日子一樣,過的還非常和睦,這也是藩鎮割據的一個奇怪現象。萊垍頭條

那麼有沒有中央政府消滅地方藩鎮的情況呢?其實是有的。下面就說一下唐憲宗李純。垍頭條萊

這種關係曾經打破,後來又重建。萊垍頭條

唐憲宗時期打破了一次垍頭條萊

唐玄宗之後是唐肅宗,唐肅宗在位七年,基本都是在安史之亂中度過的。唐肅宗之後為唐代宗,唐代宗在位17年,風雨飄搖,在他在位期間,吐蕃曾經進攻到長安,逼得他倉皇出逃。之後的唐德宗在,在位26年,期間出現了晚唐時期著名的藩鎮士兵譁變,史稱涇原兵變,又逼得他出逃長安城。唐德宗之後的唐順宗只當了200天的皇帝,之後就是唐憲宗李純。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

李純當政的時候,唐朝只剩下144萬戶人口,這是什麼概念呢?唐天寶年間,就是唐朝最強盛的時期戶口數大約是李純剛當政時期的4倍,但也不是人都死了,而是中央政府徵稅能力比較差。萊垍頭條

唐憲宗主政後,在內政上任用了裴度和武元衡為宰相,都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宰相;在戰略上制定了消滅地方藩鎮割據的政策;在軍事上,任用李愬為大將平定藩鎮。當時鬧的最兇的藩鎮有兩個,一個是淮西,一個是淄青。淮西叛亂的時候,李愬率軍在雪夜奔襲蔡州,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故事,活捉了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平定淮西。而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為了對付中央政府,就派出刺客刺殺當時的宰相裴度和武元衡,因為李師道以為是兩個宰相給當時的皇帝出主意要皇帝消滅藩鎮,他認為只要殺了這兩個宰相就能改變中央的政策了。結果是武元衡被殺,裴度活了下來。事件發生後,李愬進攻淄青藩鎮,連戰連捷,最後李師道被部下所殺,淄青藩鎮就此平定。垍頭條萊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

在淮西和淄青藩鎮平定後,河朔三鎮當時立馬投降了中央政府,所以在唐憲宗李純時期,藩鎮問題得到了一次解決。 萊垍頭條

唐憲宗之後藩鎮死灰復燃條萊垍頭

唐憲宗在位15年,但是在他死後,藩鎮很快死灰復燃。為何藩鎮會死灰復燃,我們就要看一下藩鎮的由來。藩鎮的設立在盛唐時期是一劑良藥,治的是唐朝的肢體肥大症。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

如東北的契丹和奚,北邊的回鶻,西邊是吐蕃,南邊有南詔,這是歷代唐朝皇帝開疆拓土帶來的問題,因為國家太大,所以邊患就變得非常多了。為了對付這些邊患,就採取了設定藩鎮的政策,把權力下放,讓邊境地帶的行政區自己籌集軍糧、軍隊,對付邊患。頭條萊垍

歷朝歷代,對於中央政府來說,尤其是集權的中央政府,權力一旦下放,就會產生很多的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形成的藩鎮割據的底層組織。萊垍頭條

歷史上相似的情況比如在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時候就是中央無力,下放軍權、財權、行政權給地方允許地方招募士兵剿滅太平天國。當時的曾國藩在剿滅太平天國之後,實際下放的權力就很難收回了。比如曾國藩的湘軍需要大量的軍費,這些軍費基本都是曾國藩到了地方什麼錢都抓到手解決的,平定之後全是爛賬,怎麼要回來呢?曾國藩還有三千多萬兩白銀的軍費,如果不下放財政權,曾國藩就是要找朝廷報銷的呀,朝廷怎麼報銷?或者說,朝廷敢查曾國藩的賬麼?查了就等於逼曾國藩造反了,所以到最後就不了了之,這也就造成了清朝中央集權的下降,到了八國聯軍的時候東南各省能夠不聽中央命令實行東南互保,也是這一種權力下放的結果。頭條萊垍

回到安史之亂時期,當時中央也沒有能力對付安祿山和史思明,於是便下放權力到地方,允許地方擁有財政、軍權和行政權,地方招募士兵對抗安祿山、史思明。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地方招募計程車兵基本都是地痞、流氓、強盜和失地的農民,他們多年征戰,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性,而且他們就只會打仗,藩鎮撤銷以後,就等於斷了他們的活路,可以說當時形成了一個新的物種,這個物種是之前沒有見過的,就是這些底層計程車兵,任何人當了他們的頭只能維護他們的利益,一旦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就會被換掉甚至被殺。頭條萊垍

舉幾個栗子:頭條萊垍

涇原兵變的起因就是當時中央政府招募了這些士兵要出去打仗,他們到了京城以為皇帝會給一些賞銀,沒想到朝廷沒有錢發給他們,於是就譁變。他們頭叫姚令言,一開始還勸說士兵不要譁變,但是到後來,士兵們就說,要不跟著我們一起幹就殺了你,我們換個頭,結果姚令言也跟著一起譁變了。萊垍頭條

這個時候,士兵們已經形成了一種自下而上的組織,表面上看起來是將軍、節度使是他們的頭,實際上他們已經成了九頭蛇,砍掉一個頭還會長出新的頭。而帶領他們的將軍、節度使實際上是要聽從這些士兵們的安排的,如果不聽從士兵們的安排,他們自己也隨時可能會被殺了,然後士兵們再選出一個新的頭。萊垍頭條

後來哪怕是大英雄李愬到了魏博(河朔三鎮之一)當節度使,也發現自己啥都幹不了,什麼也指揮不了,調動不了,只能用錢財,甚至自掏腰包來滿足手下的需求,平穩地在節度使上過完了下半輩子。萊垍頭條

說到河朔三鎮的復叛,就不得不說後來派出的一個節度使,上任幽州,是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叫張弘靖,此人滿腦子的等級觀念,是個文人,剛上任的時候是坐轎子去的。這些士兵也沒見過坐轎子的節度使,他們眼中的節度使都是能打仗的。張弘靖喜歡夜生活,經常在當地的夜總會玩到很晚,到了晚上沒路燈的時候就要士兵們舉著火把給他當路燈,這些士兵都氣得要死,原來的節度使和他們是稱兄道弟的,現在一個文官天天作威作福。而張弘靖又看不起這些士兵,經常說現在和平年代你們只會打仗不會寫字,要你們何用?有一次一個士兵衝撞了他的儀仗隊,張弘靖非常惱火,就當眾打板子,結果引發了士兵的譁變,幽州直接反叛,從而造成了整個盧龍鎮的反叛。萊垍頭條

在此之後藩鎮死灰復燃,唐王朝又回到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可以說當時的藩鎮是撲滅不了的了。萊垍頭條

那麼既然藩鎮不能撲滅,那為什麼藩鎮沒有起來滅掉李唐王朝呢?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垍頭條萊

藩鎮為何不能滅亡唐朝條萊垍頭

實際上,藩鎮也是分大大小小的許多個的,一旦出現了一個強大的藩鎮能夠滅亡唐朝,那麼其他的藩鎮也會不幹,會反過來幫唐朝去打壓這個強大起來的藩鎮。因為一旦這個藩鎮滅亡了唐朝,那麼這個藩鎮就等於做大了,就會直接威脅到其他藩鎮的存在。

比如說在涇原兵變的時候,當時的唐德宗已經跑到了陝北的一個小縣城叫奉天,身邊只有4000兵守衛,而譁變計程車兵最後選了一個叫朱泚的人當頭。朱泚就乾脆幹了一票大的,也當了皇帝,帶領幾萬人猛攻小縣城攻了幾個月也沒拿下,原因就在於當時的節度使都認李唐王朝為正根,說白了就是買李唐王朝的賬,而不是朱泚的賬,所以這場叛亂最後給平定了下來。頭條萊垍

另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東南地區也就是主要的財富地區,基本是掌握在李唐王朝的手中,東南地區對李唐王朝仍然忠心耿耿。條萊垍頭

第三個原因就是在於藩鎮的結構,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組織,天然就不具備侵略性。基層計程車兵沒有什麼野心,他們的訴求就是吃飽穿暖,沒有什麼野心,反而制約了雄心勃勃的節度使反抗中央。萊垍頭條

綜合以上來說,安史之亂後的唐朝,雖然藩鎮割據遍地,雖然一度消滅,又死灰復燃,因為中央和藩鎮、藩鎮本身的結構的原因,使得唐朝和藩鎮能夠共存150多年的時間,所以唐王朝能繼續存在而不是滅亡了。條萊垍頭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浮生若淺2019-07-15 14:44:09

開元末年,唐玄宗疏於朝政,縱情聲色,獨寵楊玉環,導致楊家一家獨大。朝堂之上楊貴妃的兄長楊國忠、奸相李林甫等人把持朝堂,生活奢靡,各階級矛盾頻繁,其中以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最突出,最終導致唐朝將領安祿山、史思明叛唐發動這場“安史之亂”。萊垍頭條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

安史之亂可以說是盛唐衰敗的開始,可是在這場叛亂之後,唐朝並沒有滅亡,還往後延續了100多年,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垍頭條萊

首先安祿山起兵時,打的是“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包括到最後馬嵬兵變時,僅僅殺掉的是楊貴妃、楊國忠等楊家人,於李唐皇室並未有絲毫損失,連唐玄宗本人都好好的。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並沒有傷及李唐皇室的根本。垍頭條萊

其次,安史之亂的影響範圍主要在北方一帶,對富饒的經濟命脈南方的影響並不大,李唐皇室依然掌握大部分南方地區,“開元之治”的餘溫仍在,皇室的經濟命脈並未有損。萊垍頭條

再者,雖然唐軍在叛亂前期屢戰屢敗,但到了唐軍士氣和戰力逐漸恢復,郭子儀、李光弼等將領擔當起抗擊叛軍的重任,將垂危的李唐王朝拯救了回來。頭條萊垍

最後安史之亂後,幾位繼任君主吸取教訓,勤勉政事,勵精圖治,開創了“中興之治”、“大中之治”等中興局面,緩解了安史之亂帶來的創傷,延續了唐王朝的壽命。條萊垍頭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