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在歷史上做過幾次都城?巨餓的小薩2017-11-16 19:51:28

武漢,簡稱“漢”,中國湖北省省會 ,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內陸地區最繁華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中心城市。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城區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全市現轄13個城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面積8467平方公里,境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上百座大小山巒,166個湖泊座落其間,水域面積,佔全市面積四分之一,構成了極具特色的濱江濱湖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北郊的盤龍城遺址作為武漢建城開端,距今有3500年曆史。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武漢三鎮綜合實力曾僅次於上海,位居亞洲前列。 武漢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是承東啟西、接南轉北的國家地理中心,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

武漢在歷史上做過幾次都城?

武漢建城已有3500年,是中國建城史最為悠久的城市之一。自春秋戰國時期以來,武漢地區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在清末、中華民國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清初,“中俄茶葉之路”開闢,作為起點的漢口開始逐步成為世界茶葉貿易之都,被歐洲人譽為“茶葉港” 。漢口開埠後,對外貿易與上海並駕齊驅,成為“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全國第二大城市,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1861年,漢口成為條約口岸城市,對西方人開放,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都會的轉型,漢口沿長江先後開闢了英國、俄國、德國、法國、日本等五國租界,沿長江地帶迅速成為漢口的另一個繁華中心,並促使漢口成為與大上海共享榮耀的國際大都市。1911年,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誌著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成就了中國推翻帝制、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在1926年到1949年間,三鎮分別對應著漢口特別市(直轄市)、武昌市(湖北省省會)和漢陽縣。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至武漢,首次將漢口、武昌、漢陽三鎮合併為京兆區,總稱武漢,開三鎮合併之先河。1949年5月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成立,暫由中央直轄,成為新中國首個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中央會議決定將武漢由中央直轄改為湖北省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