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是黃種人嗎?週週1235422019-12-18 18:43:36

印度人不是黃種人。印度人是混血人種。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型別,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型別),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

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

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型別,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髮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

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型別。

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髮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以蒙古利亞人為主體的亞洲大陸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來種族遷入印度的第三波。印度的蒙古利亞人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蒙古人和與藏族關係密切的漢藏語系民族。

達羅毗荼人的直系祖先主要來自地中海地區,被稱為地中海人。

他們可以分為三個型別,即膚色淺黑的古地中海人、膚色黃褐的所謂正宗地中海人以及東地中海人或稱閃米特地中海人。

地中海人進入印度後與當地的原始澳大利亞人通婚融合,形成了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最初是居住在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古民族,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穿越西北部的山口來到印度。

他們身材高大,頭型窄長,眼眶深陷,鼻樑高而窄,毛髮濃密。

雅利安人最初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曾在許多世紀中不斷遷徙擴張,先後到達伊朗、敘利亞等地,也有的分支散佈到安納托利亞、希臘以及東歐各處。擴充套件資料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與南亞其他地區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體系。印度古代的種姓制度把人們分為四個種姓:最高一級是婆羅門。

婆羅門本為祭司,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但在8世紀以後祭司逐漸不受重視,潔淨便取代前者,成為婆羅門最主要的特徵。

第二級為剎帝利,《梵書》稱其具有與婆羅門共享“管轄一切生命”的權利。

剎帝利是戰士和統治者,掌握實際的政治與軍事權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過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權力。

第三等級為吠舍,即一般的平民,任務是生產食物,並提供各種祭品。

《瞿曇》規定吠舍可從事農耕、商業、畜牧與放貸的工作。

最低一等級為首陀羅,首陀羅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負責提供各種服務。

在婆羅門教的經典《吠陀》中,把種姓制度的出現用神話來解釋,說原始巨人普魯沙死後,天神梵天用他的嘴造出了婆羅門,用雙手製成了剎帝利,用雙腿製成了吠舍,用雙腳製成了首陀羅。

而達利特是人類違反吠陀的產物,本不該存在。 1947年獨立後,印度在法律上已經廢止種姓制度,但社會心理影響遠未消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人數眾多的低種姓在選舉政治中的影響擴大,歷屆政府為拉選票,不斷推出照顧低種姓的“名額保留政策”,在教育、就業、社會福利等多方面予以特惠1997年,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成功當選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出身達利特階層的總統。2017年7月22日,印度選舉委員會20日宣佈計票結果,全國民主聯盟總統候選人拉姆·納特·考文德當選新一任總統,成為印度歷史上第二位出身達利特階層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