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HsuanTsany2017-11-29 08:35:44

中國古人一舉手,一投足,無不要考慮是否合乎禮節,就連穿衣戴帽也不例外。古代的服飾帶有明顯的階級色彩,它是用以區別貴賤尊卑的一種標誌。服裝的質地、款式、顏色、紋飾等都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制。衣著打扮常常不止是一個人的個人標誌,往往還是他的社會代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質地明貴賤

在棉花傳入我國之前,古人的衣料只有絲織品和麻葛織品。絲織品總稱為“帛”,分類細,種類多,如綾、羅、綢、緞、錦、紈、綃、絹、縞、素、縑、綺等,這些只有統治者才能穿。

因此,宋代詩人張俞在《蠶婦》中寫道:“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一般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和葛布衣,所以“布衣”就成了平民庶人的代稱。後來一般讀書人在沒有入仕之前,也稱為“布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稱“臣本布衣”。

二、長短顯身份

李商隱在《雜纂》中說:“僕子著鞋襪,衣裳寬長,失僕子樣。”因為“衣裳寬長”是有身份的人的服裝,僕人是最下層的苦力,是不能寬衣博帶的,只能一身短打扮。

這正如後來哪怕到了民國,咸亨酒店裡的下等人還是一身短打扮,站著喝酒。上等人、讀書人是穿長衫坐著慢慢喝酒的。

三、服色分地位

古代服裝的顏色與一個人的地位密切相關。一般說來,金黃紅紫等豔麗之色,多屬於達官貴人;青藍黑白,則屬於平民。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

按中國的陰陽五行說,黃色具有象徵意義,代表著土地的顏色,著黃色意味著佔有土地,是天下的統治者。所以古代只有帝王才能著黃衣,於是黃衣就成了帝王的代稱。皇帝所用之物也常著以“黃”字,如皇帝的龍袍叫黃袍,皇帝頒發的文告叫黃榜。唐朝較為特殊,宮廷裡品位高的宦官也可以穿黃衣,所以“黃衣”有時是宦官的代稱。如白居易在《賣炭翁》中提到的“黃衣使者”。

官吏的服色以“品”而定,一般而言,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紫衣,四品著深紅色衣,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漢代曾有“散民不敢服雜彩”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規定,可見古代平民的服裝是不能施彩的,未仕者皆穿白衣,故“白衣”成為沒有功名的平民的代稱。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

古詩文中還常見以下關於衣著的名詞:朱衣,古代帝王夏季的服裝。朱紫,因四品、五品的官服都是緋紅和紫色,故以朱紫代表封建官僚。烏衣,三國時士兵穿的黑色服裝。赫衣,封建社會里囚犯的服裝。古代讓犯有死罪的人穿上沒有領子、不鑲邊的赫色衣服來代替死刑,以後,赫衣就成了囚衣。錦衣,是瑰麗多彩、花紋精緻古雅的絲織品服裝。在古代只有高官厚祿的人才能穿上,所以“錦衣”常指做了大官。“衣錦還鄉”是說做了大官回鄉炫耀。

其實我們從歷代所用的“蒼頭”、“白丁”、“皂隸”、“黃袍”、“紅頂戴”這些帶著顏色的稱呼上以及“大紅大紫”等詞語的用法上,就可以看出服色的等級意義了。

四、紋飾別等級

上古時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即十二種紋飾。十二種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亞形)。

十二種紋樣各有特定的象徵意義,如日、月、星,取其照臨光明,如三光之耀;龍,象徵王權、人君的應機佈教而善於變化;山,象徵王者鎮重安靜四方;華蟲(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淺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徵冰清玉潔;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祿豐厚;黼為斧形,象徵決斷;黻作兩已相背,象徵善惡分明,等等。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

紋樣不同,所屬官階不一樣。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諸侯只能用龍以下八種,卿用藻以下六種,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種圖案,士用藻火兩種圖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

在等級社會中,服飾是一個人地位身份的外在標誌。各階層的成員,從衣食住行到穿衣戴帽,都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不可隨便逾越。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且看2017-11-29 18:02:19

歷朝歷代,所穿服飾都有其各自的講究,所以,我以漢服為例。

漢服是漢族傳統服飾的一個簡稱,在漢朝時期,穿著漢服是非常講究的。那麼關於漢服的穿法,怎麼做才是比較重要的,怎麼個穿戴才是最為正確的呢?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

1、中衣穿法:穿上中衣,因為是古人穿衣以右衽為主,所以先系左側的中衣帶子,後系右側的中衣帶子,鬆緊程度按照個人體型而定。順便一提,襦裙的上儒也是同樣的穿法。

2、中衣先系裡子,再系外面。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

3、下裙穿法:下裙的穿法與中衣穿法順序一致,把中衣包圍起來,先系左側的帶子,再將裙子順著腰部圍起來,繫住下裙外的帶子。

4、如果沒有裙子的繫帶,只能按照無繫帶的穿法穿著了。

5、將繫帶按著腰部的尺寸緊貼著下裙,可按照個人愛好適當繞兩圈或三圈後繫緊,再幫一個蝴蝶結。

6、初步完成了,上衣和下裙也大體穿好了。接下來穿曲裾了。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

7、穿上曲裾,與日常外套穿法一樣,這個很簡單我就不再這累贅重複了。曲裾穿法與中衣一致,先系左側帶子,後系右側帶子。

8、再把曲裾圍著腰部,纏繞腰部一週後,繫住末尾的帶子。鬆緊程度按照個人體型而定。

9、曲裾穿好後,繫上華麗的腰封,博帶把腰封固定在腰部即可,繫結,完成。

10、一套華麗麗的看似複雜的漢服就穿好啦!看了圖解之後,是不是覺得看似華麗繁雜的漢服也很容易穿了呢?

隨著時代的千變萬化,很多的人的衣食住行都不再是以前,現在人越來越講究。漢服的穿著的非常的繁瑣,所以如果是不是一些特定的場合,很少會有人穿漢服。但依然不乏有人對著裝很是講究,或許沒辦法與漢服相比,畢竟現在的社會,如果你穿著漢服出去,人家還以為你神經病呢?

都說古人比今人會穿衣,中國古人穿衣有什麼講究?濤說本草2017-12-01 10:40:43

既然你提到衝鋒衣的顏色,那咱們就拿顏色說說。古代人穿衣服顏色是很有講究的,往大了說跟地位密切相關。一般說來,金黃紅紫等豔麗之色,多屬於達官貴人;青藍黑白,則屬於平民。

按照陰陽五行來說,黃色代表代表黃土的顏色,代表土地的佔有者,天下的統治者。所以只有帝王才能穿黃色衣服,所用之物也都用‘黃’來稱呼,皇帝的衣服叫黃袍,貼得告示叫皇榜等。

官吏們的朝服這則以品來定,一般三品以上著紫色朝服,四品著深紅色,五品淺紅,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

漢代曾有“散民不敢服雜彩”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規定,可見古代平民的服裝是不能施彩的,未仕者皆穿白衣,故“白衣”成為沒有功名的平民的代稱。